第4395期三川汇文化科技
点上方蓝字「三川汇文化科技」关注并星标
文化领域是科技集成应用最广泛、科技创新最活跃的领域之一,每一次科技革命都会引起文化生产方式的深刻变革、文化生产力的空前发展。加快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形势,是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迫切要求。文化和科技融合贯穿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始终,文化装备制造是文化和科技融合的切入点,文化数字化是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方向,人工智能是文化和科技融合的产物。文化机构在人工智能时代具有天然优势,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开辟了新路径。
作者 | 高书生(中共中央宣传部原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办公室副主任)
编审 | 时光
编辑 | 半岛
来源 | 前线网-《前线》杂志 2024年 第11期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在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部分导语中指出,要“加快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形势”。这是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急迫任务,也是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迫切要求。
文化和科技融合贯穿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始终
文化领域是科技集成应用最广泛、科技创新最活跃的领域之一,每一次科技革命都会引起文化生产方式的深刻变革、文化生产力的空前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和科技融合工作,对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如何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作出了一系列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和科技融合,既催生了新的文化业态、延伸了文化产业链,又集聚了大量创新人才,是朝阳产业,大有前途。”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推动文化和科技融合、大力推进文化数字化,是习近平总书记为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应对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指明的方向。要推进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实现工作理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全方位创新,必须把互联网思维和信息技术应用系统贯穿到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中,实现数字化赋能、信息化转型。
如何充分发挥科技支撑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这是文化体制机制改革要着力解决的重要问题。依此,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形成了内涵丰富的政策举措及体系。
文化数字化建设工程确定了从文化资源、文化生产到文化传播实现全面数字化的发展方向。为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文化发展的重要引擎作用,2012年,《国家文化科技创新工程纲要》提出把文化科技重大项目纳入国家相关科技发展规划和计划,予以持续稳定支持;明确2012年至2014年,分三批启动实施137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涵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文化演艺、网络文化、文化旅游、文化科技服务6个领域、9个方向。针对科技对文化建设支撑作用的潜力还没有充分释放以及相关部门和地方对文化和科技融合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尚需进一步提高等问题,2019年8月,《关于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找准文化和科技两种思维、缺乏交融的软肋,补齐文化发展缺少核心技术支撑的短板,以体系化思维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旨在打通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最后一公里”,并确定了8项重点任务,即加强文化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完善文化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加快文化科技成果产业化推广、加强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促进内容生产和传播手段现代化、提升文化装备技术水平、强化文化技术标准研制与推广。
202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强调“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集成运用先进适用技术,增强文化的传播力、吸引力、感染力”。在保障措施部分强调提升科技支撑水平,将文化数字化共性关键技术纳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地方科技计划的重点支持范围,在文化数字化建设领域布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科技创新基地,鼓励相关部门、地方结合需求布局文化数字化科技创新平台,推动文化数字化装备的规模化生产和应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强调“完善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和管理机制”等。
全面梳理文化体制机制改革进程中促进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政策举措及体系,可以清晰地勾画出文化和科技融合的脉络:文化装备制造是文化和科技融合的切入点,文化和科技的融合度,由文化机构的技术装备水平度量;文化数字化是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方向,从建设工程上升为国家战略;人工智能是文化和科技融合的产物,文化提供语料,科技负责训练,保障生成式人工智能沿着正确方向发展。
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开辟文化繁荣发展新路径
面对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既面临重大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最大的挑战,就是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技术基础被颠覆,以往的技术路线、建设路径已经不再适应,无论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还是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都面临重构、再造的艰巨任务。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建设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根本目的就是要顺应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重新规划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技术路线,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在新赛道上健康繁荣发展。
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是党的二十大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已成为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2022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重申:“深入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建设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2024年3月,深入推进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2024年政府工作任务。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在指导思想中明确,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以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为抓手;在主要目标中提出,到2035年,建成物理分布、逻辑关联、快速链接、高效搜索、全面共享、重点集成的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
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的技术性、专业性都很强,可以用“两侧四端”来描述其框架,两侧分别是供给侧、需求侧,四端分别是资源端、生产端、消费端和云端。资源端是收藏或保管文化资源的机构,像博物馆、纪念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机构以及文艺中心、考古研究所、艺术院校等高校科研机构,也包括已建数据库(媒资库)的广播电台、电视台、报刊社、出版社等文化生产机构。生产端是文化数据采集、加工生产的机构,资源端和生产端往往是重叠的,但不完全等同。消费端包括线上和线下两部分,线上主要是电视机、户外大屏、手机和移动终端,线下主要包括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学校、新华书店等文化教育设施和旅游服务场所、社区、购物中心等公共场所。云端主要包括依托有线电视网络而形成的文化数据服务中心和依托文化产权交易所而形成的文化数据服务平台。需要注意的是,云端部署在依托现有有线电视网络设施、广电5G网络和互联互通平台而形成的国家文化专网,而不是互联网,这是理解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技术路线的核心点。云端的功能是链通资源端、生产端和消费端,服务于文化资源数据的存储、传输、交易和文化数字内容分发,为文化机构数字化转型升级提供全方位服务。
资源端、生产端、消费端和云端在空间上是并存的,在时间上是继起的。资源端的文化资源进入云端交易;生产端拿到文化资源进行解构、关联、重构,将文化资源转化为具有文化内涵的数据,即二次创作,生产出文化数字内容再进入云端进行交易;通过国家文化专网多网多终端分发,进入消费端。目前,多元主体基于国家文化专网搭建文化数据服务平台,已开发多项服务,包括数据安全、数据确权、数据交易、数据分发、数据加工、数据资源入表、人工智能、算力等。文化机构只要接入国家文化专网,就能够完成数字化转型升级。
建设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旨在构建一套从文化资源到文化生产再到文化传播、文化消费的全新体系。从供给侧到需求侧,从资源端到生产端再到消费端,从数据采集、解构、关联到重构、呈现、体验,通过国家文化专网真正实现“一网通”,并催生出跨越“数字鸿沟”和贯通“数据孤岛”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
《决定》指出:“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重点任务之一就是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水平,具体措施包括推动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加强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建设,统筹推进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和公共文化云建设,增强公共文化数字内容的供给能力;依托文化数据服务平台,优化基层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扩大服务覆盖面,推动服务普惠应用,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到达率、及时性,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加快文化产业数字化布局,也是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重点任务,具体措施有创新文化表达方式,推动图书、报刊、电影、广播电视、演艺等传统业态升级;培育以文化体验为主要特征的文化新业态;在文化数据采集、加工、交易、分发、呈现等领域,培育一批新型文化企业,引领文化产业数字化建设方向;支持法人机构和公民个人在文化数据服务平台开设“数据超市”,依法合规开展数据交易;推动文化产业与新型农业、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发展等。
文化机构在人工智能时代具有天然优势
算力、算法和数据是人工智能的三大要素。如果说科技公司在算力、算法方面具有优势,那么,文化机构在数据方面所拥有的优势是天然的、不可替代的。人工智能是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产物。要加快把中华民族积淀了数千年的文化资源转化为具有文化内涵的数据,构建文化基础大模型。各个文化机构可以在基础模型的基础上开发自己的行业场景模型,共同推动实现中华文化的全景呈现和中华文化数字化成果的全民共享。
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首要任务,就是统筹利用文化领域已建或在建数字化工程和数据库所形成的成果,全面梳理中华文化资源,按照物理分布、逻辑关联原则,汇集文物、古籍、美术、地方戏曲剧种、民族民间文艺、农耕文明遗址等数据资源,贯通已建或在建文化专题数据库,推动文化资源科学分类和规范标识。按照统一标准关联零散的文化资源数据,关联思想理论、文化旅游、文物、新闻出版、电影、广播电视、网络文化文艺等不同领域和文字、音频、视频等不同形态的文化资源数据,关联文化数据源和文化实体,形成中华文化数据库。
文化资源数据是真正意义上的生产要素,其来源于中华民族积淀了数千年的文化资源,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从中提取具有历史传承价值的中华文化元素、符号和标识,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可以丰富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当代表达,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其战略意义十分重要。
将蕴含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数据,转化为人工智能大模型的训练语料,就可以涵养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基础大模型、行业大模型。在此基础上,各个文化机构运用专业数据建设自己的场景模型,开发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推动人工智能这一重要领域的产业发展、技术进步与安全保障,做到趋利避害、安全使用,在人工智能时代掌握主导权、主动权。
加快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形势,是宣传思想文化战线事关全局、事关生存、事关未来的重大课题,必须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教诲:“面向未来,可以说,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将是最难掌控但必须面对的不确定因素之一,抓住了就是机遇,抓不住就是挑战。”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4.
加入私密社区
推荐阅读
主题阅读
☉祁述裕、邓雨龙:文化与科技融合引领文化产业发展
☉广电总局科技司司长余英:发展超高清视听技术,带动文化产业发展
☉文旅部最新认定一批项目:重点实验室资助、科技创新研发、改革创新典型
推荐收听
当AI卷入综艺赛道,会激发何种想象?
深度伪造:AI“变脸”成隐私与财富的“掠夺者”
独家报告:透视全国170座城市300余个文旅元宇宙政策
重磅 | 两万字报告:从国家级到省级,150个元宇宙政策大盘点
苏州文博会何以“国际风、江南韵、创新潮”
20份研报集萃:文化企业数字化转型全景洞察
订阅关注
行业窗口与顶尖新媒体【三川汇文化科技】已运维4000多期(持续十多年,跨越4000多天),推送文化、旅游、体育领域专业优质文章8000多篇。【三川汇文化科技】始终秉承权威、专业、准确、及时、实用的特点,聚焦文化、旅游、体育等行业前沿动态、发展思考,直面新时代行业发展重大问题,融汇行业内外精英的观察和理解,得到了全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公务员、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精英从业者的高度关注与大力支持,亦架设起沟通各方的畅通渠道,是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文化和旅游部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电影局、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文物局、国家体育总局等有关部门,各地市政府,以及全国各文化、旅游、体育企业的重要助手。欢迎订阅关注!
交流/咨询/合作
请加主编微信号:7759813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加入「三川汇文化科技」,这里,是你的舞台~
喜欢这篇吗?分享、点赞、在看,都安排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