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医圣与三根汤│我心中的张仲景主题征文
南阳晚报
2024-10-25 11:46:42

三根汤,是用白茅根、芦苇根、蒲公英根熬制而成的凉茶,是南阳人夏季常喝的“饮料”。三根汤源自医圣张仲景,是经千年时光考验的有效验方,也是南阳这片土地上一代代人亲情的传递、文化的沉淀。

让我们穿越时光隧道,追溯三根汤的起源。东汉时的一个春天,宛城(南阳古称“宛”)一带,瘟疫盛行,不少小孩都患上流感、流脑、麻疹等病,来找张仲景看病的人从早到晚踏破门槛。

待寻医问药的人走后,张仲景就在昏暗的烛光下研读医书,他决心找出一个良方,配伍简单,药物宜取,经济实惠,贫富皆宜。配方出来后,他让徒弟们去白河边刨芦苇根,去西沟边刨白茅根,去南坡剜蒲公英根,又买来红糖为药引,请人在城中垒灶。当晚,张仲景起草了一份告示,详述药汤疗效,并告诉众人此汤名为“三根汤”,请大家来免费喝汤。宛城一带盛行多日的流感、流脑等病慢慢减少,最后彻底消除,人们都夸这汤真奇、真好。此三根均属自然野生,随处可见,清热化湿,对流行性疾病能起到初期预防作用。

医圣祠内有楹联曰:“阴阳有三,辨病还须辨证;医相无二,活国在于活人。”张仲景终生以“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为铭,济世救人,情系百姓,即使被朝廷派到长沙做太守,他仍用自己的医术,为百姓解除病痛。

当时,做官的人不能随便进入民宅,接近百姓。可是不接触百姓,就不能为他们治病。于是张仲景想了一个办法,择定每月初一、十五大开衙门,在大堂上为群众诊病。时间久了,便形成了惯例,每逢农历初一、十五,公堂上便聚集了众多求医看病的群众,这就是中医“坐堂行医”的来历。

我国各地的中药店大多称“堂”,如同仁堂、九芝堂、寿仁堂、宏剂堂等,都是以“堂”为字号。一个药店既然称“堂”,一定有中医在此坐堂诊病,沿袭了张仲景“坐堂行医”的典故。用“堂”作为字号,也是用来纪念医圣的,表示自己是遵循中医古法的。有的中药店门上还挂有中医经典楹联“但愿世间人无病,何妨架上药生尘”,体现了医者仁心。

无论是“坐堂行医”,还是三根汤、祛寒娇耳汤,这不都是心系于民,处处为老百姓好、为老百姓着想吗?

岁月易逝,童年记忆中的大多数事物都逐渐远去,但留在记忆深处的三根汤的味道,却愈发清晰,让我难以忘怀。这味道,是有着医圣情怀的、有着南阳风土人情和地域文化的。三根汤中,有母亲的爱,亲人的爱。所以,我们会珍惜,会把这种爱传递下去。(李文卿 作者单位:南阳市酒业协会)

编辑:王冕 初审:赵林蔚 终审:黄星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