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苏红军:解读张氏祠堂《东西铭》的由来
源自白鹿书院
2024-11-20 06:56:08

《东铭》与《西铭》

       假若想要了解回郭镇清西村,张氏祠堂内那块《东西铭》匾有何讲究的话,就必须先要弄清楚《东西铭》之出处。说起此铭,不得不提到北宋时期的大思想家和教育家张载,因为在他的诸多著作中就有《东铭》和《西铭》两篇名著。


      首先让我们翻开尘封已久的历史画卷,在思想文化领域极其繁荣昌盛的北宋时期,诸多思想家、理论家各抒己见、见仁见智,积极推动着学术领域向好发展。其中张载尤为突出。其人,祖籍陕西郿县(今眉县),生于 1020年,卒于1077 年,字子厚,世称横渠先生。他出身书香门第,家境优渥,父亲张迪是地方官员,对其学问追求影响颇大。他自幼接受儒家教育,又广涉道、佛经典,对天道宇宙兴趣浓厚。嘉祐二年中进士后,曾任多职,后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及弟张戬上书被贬等事,辞职还乡。


     归乡后,张载创建横渠书院,授徒著书,创立"关学"学派。其思想深远,提出以"天地之性""气质之性"的理论概念剖析人性,以气一元论阐述世界本原,对鬼神亦有独到见解。其代表作众多,后编为《张子全书》,为北宋学术及后世文化传承贡献巨大。


      关于《东铭》与《西铭》,张载在横渠书院讲学期间,将所著两则教育格言分别书于大门两侧墙上,东墙为《砭愚》,西墙为《订顽》。程颢见后,将东墙所书称《东铭》,西墙所书称《西铭》。后人把讲学处称"二铭学舍",还将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语录作为横渠书院校训和关学宗旨。《东铭》《西铭》被收于《正蒙》篇,对后世学者影响巨大,《西铭》影响尤深,明清时宜川文人学士对其推崇备至。

      现将《东铭》与《西铭》的原文以及翻译后的文章,一并整理发表,愿与各位同仁分享学习。

《西铭》原文;

       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大君者,吾父母宗子;其大臣,宗子之家相也。尊高年,所以长其长;慈孤弱,所以幼其吾幼。圣其合德,贤其秀也。凡天下疲癃残疾,恂独鳏寡,皆吾兄弟之颠连而无告者也。"于时保之",子之翼也;乐且不忧,纯乎孝者也。违曰悖德,害仁曰贼;济恶者不才,其践形,唯肖者也。知化则善述其事,穷神则善继其志。不愧屋漏为无忝,存心养性为匪懈。恶旨酒,崇伯子之顾养;育英才,颖封人之锡类。不弛劳而底豫,舜其功也;无许逃而待烹,申生其恭也。体其受而归全者,参乎!勇于从而顺令者,伯奇也。富贵福泽,将厚吾之生也;贫贱忧戚,庸玉汝于成也。存,吾顺事,没,吾宁也。

《西铭》译文:

     上天称作父亲,大地称作母亲。我呢,是那样的渺小,却混然置身于天地之间。所以,充塞于天地之间的(气),构成了我的身体;而主宰天地的(理),就是我的本性。

      民众都是我的同胞,万物都是我的同类。天子,是我父母(天地)的嫡长子;而那些大臣,就是嫡长子的管家。尊敬老年人,就是尊敬我的长辈;慈爱孤苦弱小的人,就是慈爱我的晚辈。圣人是与天地之德相合的人,贤人是其中的优秀者。凡是天下衰老疲病、残疾之人,孤苦伶仃、鳏寡无依的人,都是我那些困苦而无处诉说的兄弟。

      "要时时保护他们",这是子女对父母应尽的职责;能够快乐而没有忧愁,那是纯粹的孝道。违背(这种道理)就叫做违背道德,损害仁爱就叫做贼害。助长恶行的人是没有才能的,而那些能够将天赋的品质在行为上充分体现出来的人,才是与天地之德相称的人。

       懂得天地变化的道理,就是善于继承(天地的)事业;穷究天地的神妙,就是善于继续(天地的)志向。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也不做亏心事,这才不愧对天地,存心养性而不懈怠。

      厌恶美酒,是像大禹那样顾念养护(自身品德);培育优秀人才,是像颖考叔那样把好处推及同类。不松懈地操劳而使父母欢乐,这是舜的功绩;不逃避而等待被烹杀,这是申生的恭顺。

      爱护身体如同接受父母给予的完整身体而在死后归还一样,这是曾参啊!勇于听从(父母的)命令,这是伯奇啊。

      富贵福禄恩泽,将会丰厚我的生活;贫贱忧愁哀伤,或许是用来磨炼你使你成功的。活着,我就顺应着事理行事;死了,我就安宁地休息。


《东铭》原文:

       戏言出于思也,戏动作于谋也。发乎声,见乎四支(肢),谓非己心,不明也;欲人无己疑,不能也。过言非心也,过动非诚也。失于声,缪迷其四体,谓己当然,自诬也;欲他人己从,诬人也。或者以出于心者归咎为己戏,失于思者自诬为己诚,不知戒其出汝者,归咎其不出汝者,傲且遂非,不知孰甚焉!

《东铭》译文:

      戏谑的话语也是经过思考才说出来的,戏谑的举动也是事先有所谋划才做出来的。这些话语从口中发出,这些举动表现在四肢上,要是说这并非出自自己的本心,那是不明事理的;想要别人不怀疑自己,也是不可能的。

       过分的话语并非出自真心,过分的举动也并非出于诚意。在言语上有过失,在行为上迷乱失常,却还认为自己这样做是理所当然的,这是在自我欺骗;想要别人也听从自己这样做,那就是在欺骗别人了。

      有的人把出于自己本心的(戏谑言行)归咎于只是开玩笑,把那些因缺乏思考而导致的(过分言行)自我欺骗地认为是出于真心诚意。不知道对自己所做出的(这些不当言行)加以警戒,却把责任归咎于那些并非自身导致的因素,傲慢而且还坚持错误,不知道还有什么比这更严重的了!

 

       解读至此,想必大家对于北宋时期那位杰出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张载所撰写的《东铭》《西铭》,已然有了更为明晰的了解与认识。此刻,不妨再回想一下,那篆刻于回郭镇张家祠堂仪门上方的"东西铭"三个鎏金大字。如果你把它看作是一块寻常的门头匾额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试想,它设置的位置为什么恰恰正对着祠堂大殿,并且高高悬起,显得格外耀眼夺目、引人关注哪?

      倘若说祠堂门口那对造型别致的石狮,以及雕刻精美的"和合二仙"算得上是一大特色看点的话,那么,这块"东西铭"匾无疑便是张氏祠堂最为耀眼的亮点所在了。它所蕴含的寓意极为深刻,必定是张氏的先祖们特意设置,旨在时刻警醒训诫后人的。它与康百万庄园的"留余匾"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有所不同的是,康家的"留余匾"是将家训内容明明白白地书写出来了,而这《东西铭》匾却是在暗中暗示后人,要以先祖张载的《西铭》和《东铭》为准则,常常提醒自己应当如何为人处世、行事立身。

      由于祠堂内存在着这样一块极具意义的《东西铭》牌匾,它便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张氏先辈对族人竖立的警世祖训。它就像一座永恒的灯塔,照亮族人前行的道路,敦促着族人依据《东铭》《西铭》的训诫,修身养性,鉴照自身,将家族的优良传统和精神品质传承下去,使其在家族的发展长河中历久弥新。


作者简介:

       苏红军,网名阿五苏,河南巩义人,曾是一名参战退伍军人,文学爱好者。郑州市作协会员,杜甫诗词学会会员,巩义市民俗研究会会长。闲暇时喜欢在文字中寻找乐趣,在田园间觅求发现。亦有文章散见诸多媒体平台,偶有发表于期刊报端。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