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士子,陷半生科痼。半世童生困寒户。赴科场、笔落文蓄才思,期好运,心底微光暗苦。
幸逢周学道,三读文章,识透恒心与才赋。自此步青云,乡试登科,中举后、亲邻争附。更会试、京城展经纶,殿试罢、逢迎仕途高处。
很多人都熟悉《范进中举》的故事,却少有人知道在范进的人生变化之中,重要的转折点不是中举而是考秀才。更少有人知道范进高官得做完成阶级蜕变的后续故事。读过《儒林外史》的朋友们清楚,半辈子童生,贫困潦倒,被周围人人看不起的范进,因为有三读其文章的考官周进,真才实学得遇知己,其命运才有了实质性的转机。在这里就从范进考中秀才,改变自己半辈子童生的命运讲起。
在大明成化年间,那是一个科举之风盛行的时代,无数的读书人将自己的一生都寄托在那一场场考试之上,盼望着一朝得中,改换门庭,光宗耀祖。而在这众多为科举拼搏的人当中,范进和周进的故事,尤为令人感慨万千。
范进,本是个出身贫寒的书生,年逾五旬,却依旧在科举的道路上苦苦挣扎。他身形消瘦,脸上满是岁月和生活磨难留下的痕迹,那身洗得发白的长衫,仿佛也在诉说着他多年来的不如意。家中老母在堂,妻子胡氏操持着那简陋的家,每日里粗茶淡饭,靠着几亩薄田勉强维持生计。可即便生活如此艰难,范进心中对于科举的那份执念却从未消减,他坚信总有一日,自己能通过科举出人头地。
这一日,正是秀才考试的日子,范进早早地便来到了考场外。他看着周围那些或年轻气盛、或同样面露沧桑的考生们,心中既紧张又充满了期待。待得进入考场,他坐在那简陋的考桌前,提起笔,往日里苦读的那些经史子集便在脑海中一一浮现,他全神贯注,奋笔疾书,只想着要将自己这几十年来所学都倾注在这答卷之上。
不多时,范进便第一个交了卷。他走出考场,长舒了一口气,那浑浊的眼睛里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希望之光,他在心里默默祈祷着,这一次,或许真的能有所不同吧。
而此时,担任此次主考官的周进,正坐在那监考的屋子里,审阅着一份份考卷。周进的身世,那可真是满是坎坷与心酸。他自幼便立志要在科举之路上闯出一番名堂,可奈何命运似乎总是爱捉弄人。从年少时开始,一次次地参加考试,却一次次地名落孙山,到了中年,依旧只是个童生,受尽了旁人的冷眼与嘲笑。为了糊口,他只能在村里的学堂当个私塾先生,本想着能安稳度日,可就连这份营生,最后也被那些有势力的秀才家的子弟给挤掉了。他的日子过得愈发艰难,衣衫褴褛,常常食不果腹,那种挫败感和对未来的迷茫,几乎要将他彻底压垮。
后来,还是姐夫金有余看他可怜,带着他到省城去经商,想着让他谋个别的生路。可谁能想到,当周进路过贡院的时候,那庄严又神圣的贡院大门,那一排排的号房,瞬间勾起了他心底深处对于科举所有的渴望与不甘。他的眼眶泛红,脚步像是被钉在了地上一般,再也挪不动分毫,回想起自己这大半生在科举路上的挣扎,一时悲从中来,竟一头撞在了号板上,当场便晕了过去。好在姐夫他们赶忙施救,周进这才悠悠转醒。金有余实在心疼他,咬了咬牙,拿出钱来为他捐了个监生,这才让周进终于有了参加乡试的资格。也算是皇天不负有心人,周进在之后的乡试中一举中举,接着又在会试、殿试中接连高中,从此踏上了仕途,一路升迁,最后被指派为广东学道,负责此次秀才的选拔考试。
周进坐在那审阅考卷,一开始,看到范进的文章时,他眉头微皱,心里想着:“这文章,怎的如此平庸,语句虽通顺,可立意却并无出彩之处啊。”随手便将那卷子放到了一边。可待他审阅了几份其他卷子后,不知怎的,心里总是惦记着范进那第一篇文章,想着那毕竟是第一个交卷之人,或许是自己看得太匆忙了,没瞧出精妙来。于是,他又重新拿起范进的卷子,细细读了起来。这第二遍读下来,周进心里隐隐觉得,这文章似乎有着一种别样的质朴,虽言辞不华丽,可那字里行间,却透着一股执着劲儿,就好像看到了曾经的自己,在那昏暗的烛光下,一遍又一遍地苦读经书的模样。
周进的手微微颤抖着,他闭上眼睛,深吸了一口气,又展开卷子,开始第三遍阅读。这一次,他仿佛完全沉浸在了范进所营造的文章意境之中,心里不住地感叹:“真乃一字一珠啊!这般文章,初看平常,再看有韵味,三看竟是满是深意,这范进,着实是个有恒心、有底蕴的读书人啊。”周进当下便决定,要让范进通过此次考试,而且还特意嘱咐旁人,说这范进在此科定能发达,让范进在京专候消息,这等于是认下了范进这个学生,二人从此便有了师徒的名分。
范进得知自己考中秀才的那一刻,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那常年黯淡的眼神瞬间有了光彩,眼眶里蓄满了激动的泪水,口中喃喃自语着:“中了,我中了……”回到家中,那简陋的小院仿佛都一下子变得明亮起来,老母喜极而泣,妻子胡氏也难得地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邻里们纷纷前来道贺,虽说秀才还不算是什么了不起的功名,可对于范进一家来说,那也是多年来苦熬日子里的一丝曙光啊。
而有了秀才的身份后,范进更是鼓足了劲儿准备乡试。他没日没夜地读书,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请教学问的机会,在周进的影响和鼓励下,他越发觉得自己肩负着改变家族命运的重任。
到了乡试的日子,范进怀着忐忑又期待的心情走进了考场。这一次,或许是上天眷顾,又或许是他多年积累终于厚积薄发,范进在乡试中一举中举。当那中举的消息传来时,整个村子都炸开了锅。范进正在集市上卖鸡,听闻喜讯,先是一愣,随后竟喜极而疯,一路狂奔,嘴里喊着:“中了!中了!”那模样,既让人觉得好笑,又透着无尽的心酸。好在众人七手八脚,又是泼水又是呼喊,总算是让范进清醒了过来。
中举之后的范进,生活可谓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前那些对他爱答不理的亲戚朋友,如今都纷纷上门巴结,送钱送物的人络绎不绝。当地的乡绅地主们,也都主动前来结交,送来了房产、田地,范进一家瞬间从那贫寒的境地一下子变得富裕起来。
但范进并没有就此满足,在守孝期满后,他听从周进的建议,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前往京城参加会试、殿试的道路。一路上,他风餐露宿,却丝毫不敢懈怠,心里一直记着周进对他的期望,想着一定要为恩师争光,也要彻底改变自己和家族的命运。
到了京城,那繁华的景象并没有让范进迷失,他一头扎进备考之中。而此时的周进,已经升任国子监司业,在京城那也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了。周进听闻范进前来,十分高兴,亲自召见了他,还向自己的同僚们极力推荐范进,夸赞他的学识和品行,说他是难得的人才。
在会试的考场上,范进沉着冷静,凭借着扎实的学问和多年积累的经验,发挥出色。待到放榜之日,范进赫然在列,他成功中了进士。这一消息传回故乡,整个地方都为之轰动,范进的名字更是传遍了大街小巷,成了众人眼中的传奇人物。
殿试过后,范进凭借着优异的表现,官至三品大员,担任通政使司通政使。他衣锦还乡之时,那场面可谓是无比壮观,前呼后拥,沿途的百姓都争相围观,啧啧称奇。曾经那个贫寒落魄的范进,如今已然完成了阶级的转身,成为了令人敬仰的高官。
简介:孙祝田,中共党员,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北京诗词学会会员、滨州作协会员。思维全息创新有为理念发起人,诗歌审美全息论者,孙祝田诗评鉴系列,多有合作出书,诗词散文诗评论等有发表获奖。著有论著《诗眼看天下》、诗集《明朗的香》《诗意却如心脏》及散文集《每个日子都叫执着》等2023年上半年,论著于《作家报》连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