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快乐教育”:是孩子的福音,还是教育的倒退?
唐永弟
2024-11-26 18:40:20
在教育的广袤原野上,“快乐教育” 犹如一颗备受争议的种子,它究竟会在孩子的成长之土中结出甜蜜的果实,还是让教育之花逐渐凋零?或许是因为家长们对 “快乐教育” 的理解存在偏差,导致其在实践中走向了不同的方向。


以孩子在 “快乐教育” 模式下的学习与成长为例,看似是给予孩子自由与欢乐的天堂,实则可能是隐藏危机的温柔陷阱:


谁让孩子在教育的康庄大道上迷失方向?不就是那些片面解读、错误践行 “快乐教育” 的家长吗?


所以说,亲子快乐教育校准最核心的,往往是善衡,是一种精准把握与合理调控的智慧。


01 不要总是 “只重快乐”,学习本质得让孩子领悟


家长们普遍爱 “将快乐教育单纯等同于让孩子无压力地玩耍和享受,而忽视了知识获取与技能培养的重要性”—— 这在家庭育儿理念中并不鲜见。


家长为孩子安排大量的娱乐活动,如看动画片、玩游戏,认为只要孩子开心就好,对于孩子的阅读、书写、算术等基础学习内容却缺乏规划和引导;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稍有厌烦情绪,家长就立刻放弃教学,生怕破坏了孩子的 “快乐心情”,而不思考如何激发孩子对学习本身的兴趣。

类似的情境中,家长的只重快乐如同虚幻的泡沫,孩子则在一旁 “乐而无获”,在轻松愉悦的表象下,错过了学习成长的关键时机,难以建立扎实的知识体系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偏偏,家长的出发点可能是 “让孩子拥有无忧无虑的童年,避免学习压力带来的痛苦”,殊不知,长期的只重快乐成了孩子学业进步的 “减速器”,反而让孩子在未来面对学业竞争和社会挑战时,因知识储备不足而陷入困境。


譬如孩子参加课外兴趣班的例子:家长为孩子报名了绘画兴趣班,每次上课只是让孩子随意涂鸦,老师讲解绘画技巧和理论知识时,家长却觉得枯燥无味,示意老师不要过于严格,让孩子自由发挥就好。结果孩子在绘画学习上长时间没有进步,对色彩、构图等基本概念模糊不清,无法将自己的创意通过有效的绘画技巧表达出来。


殊不知,这样的做法才是真正的 “学业荒废助推器”。


若干年后,当孩子在升学考试中因知识短板而失利,在职业选择时因缺乏专业技能而受限,回过头一看,自己才是 “教育缺失造就者”。


于是有了这样的画面:


一位家长看到孩子在学习英语单词时有些吃力,便说:“算了,别学了,我们去公园玩吧,学英语太痛苦了。” 孩子如获大赦,对学习英语的畏难情绪愈发严重,在后续的英语学习中总是逃避,基础越来越差。


家长困惑发问:“我一直给他快乐,怎么他就学习不好呢?”


殊不知,快乐追求再多,也不如让孩子深刻领悟一次学习的本质。


02 家长的片面追求,其实是孩子教育失衡的源头


无数次的快乐至上、学习忽视、成长停滞,仿佛在给孩子的心灵注入 “教育偏差基因”。


为何教育失衡?很简单,因为他们渴望在成长中有明确的方向指引,通过合理的快乐与学习的融合,既能享受学习的乐趣,又能获得知识与技能的提升,而不是在片面的快乐中虚度光阴。


每一个 “只要开心就好”,都是一个潜在的 “教育失衡诱因”。家长们总喜欢凭借自己对快乐教育的误解,为孩子营造看似欢乐实则空虚的成长环境,忽视孩子内心对全面发展和未来成功的潜在需求。


殊不知,当我们用这种片面追求的方式对待孩子教育时,孩子唯一能发展出的便是 “在教育浪潮中的随波逐流”。


譬如孩子在科技探索方面的情况。


许多家长抱怨:“我家孩子对科技小发明很感兴趣,可就是不愿意深入学习相关的科学知识,只喜欢摆弄那些小玩意。” 但可曾想过,正是自己在孩子科技兴趣培养过程中,只注重孩子在操作过程中的快乐体验,如购买各种科技玩具让孩子随意玩耍,而没有引导孩子去了解背后的科学原理、学习相关的物理、化学知识,导致孩子的科技探索停留在表面,无法深入。


于是有了这样的情景:


孩子参加学校的科技竞赛,由于缺乏科学知识的支撑,在设计和制作参赛作品时遇到了重重困难。他无法理解一些基本的电路原理和机械结构,作品的创新性和实用性大打折扣,最终在竞赛中成绩不佳。在后续的学习和生活中,孩子对科技探索的热情也因这次挫折而逐渐减退,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上也因为缺乏系统的学习方法而表现平平。


结果呢,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教育失衡现象明显,在学业上基础知识薄弱,在兴趣爱好方面难以深入发展,在个人综合素质提升上受到限制,家庭氛围也因孩子的教育困境而略显焦虑。


家长心里觉得孩子没出息,而孩子心里想着:


“你们只让我快乐,却没教我怎么成长。”


03 亲子快乐教育重构是双向互动,引导才能有和谐


亲子快乐教育重构本是双向的交流与助力,但不少家长却当作单方面的 “教育重塑”。


不理解孩子在教育失衡时的心理变化,忽视孩子从平衡的快乐教育中获得成就感与自信心的渴望,只一味以自己的片面观念去束缚。孩子自然感到迷茫,甚至产生对抗心理。


沟通,是亲子快乐教育重构的关键。与其盲目地只重快乐,不如静下心来,成为孩子的教育平衡大师和心灵灯塔。


比如,孩子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对应用题感到困惑。假如我们一味以 “数学太难了,我们先不学了,去做些好玩的事情” 为由,放弃对孩子的数学辅导,孩子往往会对数学产生恐惧和逃避心理,并且在以后遇到学习困难时都会选择放弃。


倘若转而用平等的姿态与孩子探讨应用题的趣味性,如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如购物算账、分配物品等,引导孩子理解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在孩子解出一道题时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让孩子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和成就感,效果会截然不同。


于是有了这样的场景:


家长看到孩子被数学应用题难住,不耐烦地说:“这题太难了,别做了,我们去看动画片吧。” 孩子欣然同意,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越来越低,在后续的数学学习中遇到应用题就头疼。


第二次,家长换了种方式:“宝贝,你看这道应用题就像我们去超市买东西算钱一样有趣呢。我们一起来想想怎么算出答案,你很聪明的,我相信你一定可以。”


孩子受到鼓舞,认真思考,在解出应用题后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在数学学习上也更有信心了,亲子关系在快乐教育重构的过程中得到了改善。


所以事实上,亲子快乐教育重构的秘诀并不在于快乐元素的多少,而是引导的智慧与对学习本质的把握。


家长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


  1. 兼修但不偏废:平衡兼修,让孩子在快乐教育重构中感受到被尊重,才能学会为自己的教育平衡负责。


适当的兼修不是平均用力,而是根据孩子的年龄、兴趣和学习阶段,合理安排快乐与学习的比例。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通过创设情境、引导探索等方式,让孩子在快乐教育重构中收获成长,这种 “平衡体验” 的经历才是最好的成长。


  1. 平等交流而非一味命令:每一次的交流都是教育和谐化的契机。


当家长放下架子,与孩子交流快乐教育问题而非强制要求,孩子会更愿意接受引导而不是抗拒。


  1. 自我反思,成为孩子的榜样:孩子对家长的模仿往往超乎想象。


倘若我们自身表现出热爱学习、善于平衡生活与工作以及积极乐观面对挑战,孩子自然会受到感染。


亲子快乐教育重构不只是对孩子教育平衡的调整,更是对自身教育理念与素养的提升。


由此可见,亲子快乐教育重构之难,其实在于如何做 “善于平衡引导而不片面追求的家长”。


面对亲子快乐教育的问题,选择是继续片面追求,还是尝试以智慧引导方式促进?


在孩子教育成长的旅程中,孩子不是一个被动的被改造对象,而是一个有情感、有潜力的 “教育和谐构建者”。


唯有在不断调整、理解和互动中,亲子在快乐教育重构方面才能达成理想的效果。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