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鹤壁市淇滨区:“轻车壮马”推动基层治理减负提能
河南日报农村版
2024-11-20 14:52:40

河南日报农村版记者李萌萌 通讯员魏蓝

如何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难题?鹤壁市淇滨区“三项硬招”给出了答案。坚持党建引领,聚焦“壮马”“轻车”“畅路”精准发力,育“小马”为“良驹”,改“大车”为“轻车”,充分释放基层治理“乘数效应”,让基层减负掷地有声。

聚焦“壮马赋能”, 加强基层治理队伍建设

“小马”拉不动车,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基层力量薄弱,二是基层能力不足。

在解决基层力量薄弱方面,淇滨区推动人员下沉,有力壮大了基层治理队伍。

大力实施“减上补下”,推动事业编制人员下沉一线,为乡镇街道增编135名;落实“四下基层”制度,制定“三下三促”实施意见,全区275名工作人员下沉47个社区开展工作,为社区治理注入动力活力;坚持脱贫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村(社区)、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全覆盖,共选派市区驻村第一书记37名,工作队32支、工作队员110名,充实了基层力量。

在解决基层能力不足方面,淇滨区着重能力提升,促进基层“强筋壮骨”。

组织乡村振兴专题培训,全区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和90名村党支部书记、37名驻村第一书记同上一堂课;举办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示范班,带动轮训社区工作者近300人次;政法、农业农村等部门领域开展乡村振兴、舆情防范、综治信访等培训,带动轮训基层干部、社区工作者和网格员近万人次。

另外,淇滨区还扎实推进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培育储备工作,全面摸排各类乡土人才,加强对接联络,实行跟踪培养,为实现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年龄学历“一降一升”打牢基础。

通过一连串举措,如今淇滨区形成了“大马拉车、马队拉车”的生动局面。

聚焦“轻车减负”, 释放基层治理整体效应

基层工作千头万绪、繁重冗杂,“不应承接之负”让基层“越干越怕”。

淇滨区从“减负”入手,多方发力,推动基层“轻车快马”简装前行。

优化考核评价体系。整合区职能部门对乡镇街道的考核评比,由区级层面每年统筹开展1次综合考核,全面取消乡镇街道明确规定外的“一票否决”和签订责任状事项,赋予街道、社区对驻区单位的年度考核综合评价权,确保基层有更多精力抓治理、抓服务。

规范村(社区)组织、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严格落实村级组织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等4个指导目录,规范整合党政群机构设立的各类村(社区)工作机制,统筹开展党的建设、治理服务和群众工作。大力整治村级组织“滥挂牌”问题,按照“能少则少、务实管用”的原则,对不在目录的牌子全部予以清理。目前,村级组织“滥挂牌”问题基本处置到位。

淇滨区还推动政务服务平台向基层延伸,指导乡镇街道将社保、医保、户籍服务等事项全部录入政务服务网,推行“一网通办”服务,切实用“算力”解放“人力”。

通过把“应减之负”减下去、把“应尽之责”扛起来,基层干部就能腾出更多拳脚干事创业。

聚焦“畅路护航”, 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区乡之间职责易“扯皮”,在如何厘清“权”与“责”方面,淇滨区通过改革创新机制等,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淇滨区结合实际制定《乡镇街道职责清单》《属地管理主体责任和配合责任清单》等,逐条列明区直部门和乡镇街道之间的主体责任、配合责任,推动乡镇街道权责一致、资源和事权匹配。

探索党组织引领下“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的一线处置机制,形成问题及时发现、任务归口分派、信息直达基层、结果跟踪反馈的工作闭环。

实行党员干部包联网格,深化党员联户、干部包片、支部会商机制,乡镇街道班子成员直接联系网格实现全覆盖。

同时,择优推荐基层党组织书记作为“两代表一委员”人选,确保干事有“奔头”;建立村级“基本报酬+绩效奖金”报酬体系,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与参与经营的村干部奖励挂钩,确保经济上有“甜头”;落实离任村干部生活补贴挂钩增长机制,依据任职年限分档分级发放补贴,确保离任有“盼头”。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