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为什么青春期的孩子玩手机、抑郁、厌学?
兜妈说育儿
2024-09-11 20:33:06
#创作挑战赛五期#现在的父母确实非常不容易,在外面辛勤工作,一心想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然而结果却常常不尽如人意,孩子不仅不领情,还对父母充满怨气。那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现象呢?到底是父母的问题还是孩子的问题呢?


作为两个孩子的妈妈,我深知做父母的辛苦,但不得不说,孩子的问题本质上是家长的问题,而家长的问题本质上又是自我成长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找到产生问题的根源,只有这样才能对症下药。



我们都明白,导致孩子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经过了长时间的积累,最终在青春期爆发。那么,究竟是哪些原因导致孩子出现了这些问题呢?


第一,对孩子高期望、高要求。


前几天,有一篇文章非常火,名字叫《20 个抑郁症休学家庭:多是优等生,也有博士后母亲,这个战场血流成河》。文章中通过剖析五个问题孩子的情况,讲述了这些家庭所面临的困境。最后发现,导致这些孩子出现抑郁的一个共同原因就是家长对孩子高期望、高要求。这些父母的高期望、高要求主要集中在孩子的技能上,但对孩子的心灵成长却很少关心。


例如,有一个孩子说:“自从父亲接管教育大权后,嘴边只有一句:考不上清华北大,就是社会渣滓。” 所以,当这些孩子围在一起的时候,他们是这样评价他们的父母的:“我真的不怪他们,就像是我养的猫,它饿了我拿质量不好的火腿肠喂它,但不知道这会让它丧命,我只是不想让它饿……” 我们都知道,孩子的自信来自于自己有能力战胜一个个困难,而这些困难是自己能够够得着的,是自己能掌控的。但是,我们的父母总是给孩子设置非常高的期望和要求,比如:“你要考 100 分,你要上清华北大。” 然而,我们的孩子只能决定自己是否掌握了该学的知识,却无法掌握能否考 100 分,更别说上清华北大了。中国有句古话:“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有些事情真的就是尽力就好,我们可以有美好的愿望,比如说上清华北大,但是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还有比我们更厉害的人。更何况,难道不上清华北大我们就不是那个最优秀的自己吗?以后就无法生活了吗?


所以,父母不要太执着,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压力。孩子压力太大,等有一天,到他实在承受不了了,他就会用消极的方式来抵抗,比如沉迷游戏、抑郁等。



第二,包办孩子的一切。


不久前,有个新闻非常火,一名 22 岁的留学生两年花光了 200 万,结果连预科也没有考过,回国后,沉迷于游戏,连吃饭都是奶奶一口口地喂到嘴里。那是什么造成这名留学生的性格呢?追根溯源,我们发现,这名孩子因为从小父母离异,和奶奶生活在一起,奶奶不容孙子受一点委屈。有一次,5 岁的外孙女吃了他一片面包,奶奶不顾老寒腿犯病,冒着鹅毛大雪出去给他又买了三袋面包。可以说,奶奶对他的照顾是无微不至的,父母对他的要求也是有求必应,只要儿子想要的东西,都会无条件满足。最后,导致孩子养成了没有责任心、只顾自己的性格,一事无成,只知道打游戏。


现在我们的社会总觉得孩子受挫折太少了,要给孩子一些挫折教育。事实上,只要家长往后退一步,不要包办孩子的一切,就有挫折教育了。你知道孩子学会走路是克服了多大的困难吗?孩子考试没有考 100 分,他有多失落吗?孩子在学校里被同学欺负了,他有多惶恐吗?这些对孩子来说都是挫折,而且是生活中实实在在的挫折。但是当孩子遇到这些挫折的时候,我们家长是什么样的态度呢?曾经有个妈妈说:“他家孩子太胆小了,在学校里被欺负了都不敢说,回来被我骂了一顿。” 有的家长则是生怕孩子遇到什么挫折,然后把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网上流传这样一个段子:“有一种冷叫妈妈觉得你冷,有一种饿叫奶奶觉得你饿,有一种学习叫爸爸认为你应该学。” 孩子的感觉在哪里呢?所以,他们的责任感和价值感也就没有了。

但是我们说,一个正常的人是需要有责任感和价值感的。从哪里找呢?现实生活中没有机会找到,于是他们只能从虚拟世界找,于是游戏就成了他们的归属。在游戏里有伙伴,在游戏里有完成任务后朋友的赞赏,他们终于在那里找到价值。我们有的人总觉得孩子被游戏害了,但有时我不得不说,游戏有的时候可能救了孩子的命。



第三,没有情感链接,孩子是孤独的。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需要链接,否则他会感到孤独。链接分三种:语言链接、身体链接、情感链接。真正能解决孤独的是情感的链接。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有很多朋友,社会地位也比较高,每天讲很多话,但是仍然会感到孤独。为什么呢?因为没有情感的链接。而一旦有了情感链接,人就有了生命,整个人激情四射,最著名的例子就是 “琴瑟和鸣”。还有就是恋人之间,为什么恋人在恋爱的时候都活力四射呢?因为情感的链接点燃了他们。但是对孩子来说,基本没有情感链接,这是因为我们的父母特别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原因也是因为他们缺爱。所以,他们总是喜欢让孩子听话,通过语言的方式与孩子发生链接,而这种链接总是非常粗暴的,所以他们孤独。在纪录片《双城记》里发生的青春期的孩子集体自杀就是这样,孩子们是孤独的,他们渴望与父母发生情感的链接,可是一直没有实现,最后他们只得用自杀这种极端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困惑。


以上三种是造成青春期孩子发生厌学、沉迷于游戏、抑郁,甚至自杀的主要原因。



那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家长要调整自己对孩子的期望和要求。家长要认识到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不要把自己未实现的梦想强加在孩子身上,要尊重孩子的兴趣和选择。孩子的人生是他们自己的,家长可以引导,但不能强制。比如,如果孩子对音乐有兴趣,家长可以鼓励他们学习音乐,但不要要求他们一定要成为音乐家。其次,家长要学会放手,让孩子自己去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这是他们成长的机会。家长不要包办一切,要让孩子自己去尝试、去探索。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家长可以给予适当的鼓励和支持,但不要代替他们解决问题。比如,孩子在学校里被同学欺负了,家长可以引导他们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保护自己,但不要直接去找同学的家长或老师解决问题。

家长要加强与孩子的情感链接。家长要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和关心。可以通过拥抱、亲吻、表扬等方式来表达对孩子的爱。同时,家长也要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当孩子遇到问题时,家长要给予他们情感上的支持,让他们感受到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比如,孩子考试没有考好,家长可以先安慰他们,让他们感受到父母的理解和支持,然后再一起分析问题,寻找解决办法。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家长的耐心和陪伴。家长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调整自己的期望和要求,学会放手,加强与孩子的情感链接,让孩子在一个健康、快乐的环境中成长。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有责任感、有价值感、有幸福感的孩子。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