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城商行的版图中,青岛银行曾一度被视为“一哥”,但近年来,其地位却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尤其在与同为城商行的宁波银行相比时,青岛银行的差距日益明显。 从资产规模来看,青岛银行的表现并不理想。2024年一季报显示,青岛银行的资产规模为6230.7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48%。相比之下,宁波银行的资产规模已达1.7万亿元,是青岛银行的近三倍。更令人担忧的是,青岛银行的资产规模增长速度明显放缓,而宁波银行则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势头。2023年,宁波银行的资产规模增长了18.2%,而青岛银行仅为10.03%。这种差距不仅体现在绝对数值上,更反映在增长潜力和发展后劲上。在盈利能力方面,青岛银行的表现同样不尽如人意。2024年一季度,青岛银行实现归母净利润10.81亿元,同比增长18.74%。然而,这一成绩在山东城商行中已不再领先,被齐鲁银行和青岛农商行双双超越。更值得关注的是,宁波银行在2024年一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56.15亿元,同比增长20.09%,是青岛银行的五倍以上。此外,青岛银行的净资产收益率(ROE)为2.71%,而宁波银行的ROE高达16.57%,显示出明显的竞争优势。资产质量是衡量银行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截至2024年3月末,青岛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为1.18%,与上年末持平,但不良贷款余额仍在增长,尤其是逾期一年至三年的贷款增长较多。相比之下,宁波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仅为0.76%,且不良贷款余额保持稳定。此外,青岛银行的拨备覆盖率为232.35%,虽然较年初有所提高,但仍低于宁波银行的500%以上。这些数据表明,青岛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在业务创新方面,青岛银行的表现也显得较为保守。尽管青岛银行推出了一系列特色产品,如“科创易贷”“科创快贷”等,但在金融科技和数字银行方面的投入明显不足。相比之下,宁波银行在金融科技领域走在前列,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了业务流程的智能化和客户体验的提升。此外,宁波银行在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效,而青岛银行在这些领域的进展相对较慢。2024年,青岛银行被央行移出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名单,这一变动不仅对青岛银行的市场地位造成打击,更引发了市场对其业务能力的质疑。尽管青岛银行解释称这是由于资产负债结构调整所致,但这一解释并未完全消除市场的疑虑。相比之下,宁波银行连续多年入选一级交易商名单,充分体现了其在市场中的领先地位和业务能力。近年来,青岛银行的管理层变动频繁,尤其是青银理财的董事长人选频繁更换,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司的战略执行和业务发展。2023年11月,青银理财董事长王茜离职,随后张颖和赵煊先后被任命为董事长,但最终张颖调任青岛银行金融市场部总监,赵煊正式出任董事长。这种频繁的人事变动不仅影响了公司的稳定,也暴露出公司在人才管理和战略执行方面的不足。相比之下,宁波银行的管理层相对稳定,战略执行更加有力。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不断扩大的差距,青岛银行必须进行深刻的反思和改革。首先,青岛银行需要加强风险管理,提升资产质量,特别是在不良贷款的管理和处置方面,需要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措施。其次,青岛银行应加大金融科技投入,推动业务流程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提升客户体验和服务效率。此外,青岛银行还需要优化业务结构,拓展多元化收入来源,特别是在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等领域,需要加快布局和创新。青岛银行作为山东城商行的“一哥”,在近年来的发展中遇到了诸多挑战和困境。与宁波银行的差距日益扩大,不仅反映了其在资产规模、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和业务创新等方面的不足,更暴露了其在战略执行和人才管理上的短板。 注:本文基于公开信息撰写,旨在客观分析青岛银行,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