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红楼梦》的“预叙”
李伟锋
2024-10-02 05:14:58
赵建忠
《红楼梦》大体可分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从开篇到第五回,是故事情节的铺垫阶段;第二部分从第五回到八十回,是故事情节的展开和高潮阶段;第三部分从第八十一回到结束,是故事情节的尾声阶段。尽管传世百二十回《红楼梦》后四十回属于续作,但毫无疑问,曹雪芹的原稿肯定也是在第八十一回后开始收束全书。了解这个总体构思后,再回看《红楼梦》的前五回,就能大体破解曹雪芹的谋篇布局。从叙事学的视角看《红楼梦》前五回,主要运用了“预叙”的手法。  
所谓“预叙”,法国学者热奈特曾指出,就是“提及先发生的事件之前叙述一个故事事件”。曹雪芹第一部分的“预叙”结果,在第五回后多有验证,所谓“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如第一回让“女娲补天”弃置未用的那块顽石现身,经幻化成为“通灵宝玉”, 又以“眼泪还债”神话交代男女主人公的“前因后果”。这回还借香菱遭遇预示了红楼薄命女儿的共同命运。甄士隐家被葫芦庙引起的火灾烧成灰烬,也预示了贾府的凄惨结局。  
第二回曹雪芹运用画家“皴染法”,通过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描摹了贾宝玉的轮廓,未见其人先知其性情,为其第三回出场进行了必要的“预叙”铺垫。第四回“葫芦僧乱判葫芦案”,意在通过薛蟠进京夹带薛宝钗出场,造成“金玉良缘”与“木石前盟”的冲突。第五回属于超现实“预叙”,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看到判词、曲子等,预示了金陵十二钗等主要人物的结局,如薛宝钗与林黛玉的判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以谐音“预叙”二人的不幸命运。 
 “预叙”强调的是前后呼应,《红楼梦》展开的故事情节,与前五回的“预叙”大体吻合;但由于原稿八十回后“迷失”,研究者也只能据早期抄本上的脂批,探求曹雪芹的“预叙”结果。《红楼梦》后四十回虽整体上是续作,但续作者也努力按照曹雪芹“预叙”的伏线,去设计故事情节。因此应视百二十回为整体,去研究续书中的哪些情节实现了曹雪芹的“预叙”,哪些情节违背了曹雪芹的“预叙”,这是红学的重要课题。  
曹雪芹使用的“预叙”方法,除了梦境中贾宝玉在“太虚幻境”看到的判词、曲子等,与此相关的还有灯谜、酒令的“预叙”形式。需要说明的是,这些“预叙”形式,不仅前五回使用过,全书不同部分也随处可见,如第二十二回贾母灯谜“猴子身轻站树梢”,预示了贾府走向衰败的结局;而酒令作为另一种形式的“预叙”,不仅起到烘托气氛的作用 ,也预示着小说故事的结局走向,如第二十八回冯紫英的酒席上,蒋玉菡作了首《女儿悲》,这首酒令预示了袭人后来嫁蒋玉菡,与第五回她的判词“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桂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遥相呼应。再如第六十三回描写的占花名酒令,探春的“日边红杏倚云栽”,预示了其日后的远嫁。  
总的来看,“预叙”与《红楼梦》的故事情节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不仅增强了小说的情节悬念,也暗示了贾府主要人物的命运结局。“预叙”发挥了独特的功能,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这是曹雪芹的匠心独运。
今晚报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