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11月11日电(肖寒 吴诗萌)11月5日至10日,备受瞩目的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CIIE)在上海举行。作为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窗口、推动高水平开放的平台,以及全球共享的国际公共产品,本届进博会以“新时代,共享未来”为主题,为各国带来新的机遇。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的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展区内,一些健康检测和科普互动的装置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其中关于消化酶的知识更是引起了广泛关注。
消化不良作为一项广泛影响且深刻干扰患者日常生活的健康问题,经常得不到公众科学的认识和正确的处理。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推进,一些新的治疗理念和应对方法涌现出来,并持续迭代升级,为公众提供了更丰富多元,科学有效的消化疾病管理方法。
为提高公众对消化不良问题的科学认识,引导大家采取正确的管理措施,促进消化健康面对这一现状与挑战,展会期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消化科主任邹多武教授接受新华网专访,详细阐述了消化酶在促进食物消化、吸收过程中的关键作用,以及消化酶不足或失衡如何导致消化不良等问题的发生。
人体消化系统的“工人”——消化酶
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消化不良似乎已成为许多人的“家常便饭”。腹胀、腹痛、餐后不适……这些症状虽小,却常常让人苦不堪言,严重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效率。然而,面对这一普遍存在的健康问题,很多人却缺乏科学的认识和正确的处理方法。幸运的是,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一种新的治疗理念——消化酶的应用,正逐渐为我们打开一扇通往健康的大门。
消化酶,这个听起来有些陌生的名词,实际上在人体消化系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就像一群勤劳的“工人”,不断地将我们摄入的食物分解成能够被人体吸收的营养成分。
“消化酶是帮助我们消化食物的重要物质。它们与食物接触后,能够将食物分解成小分子,如氨基酸、脂肪酸和葡萄糖等,这些小分子才能被我们的身体吸收和利用。”邹多武教授向记者科普道,在正常情况下,我们的身体会分泌足够的消化酶来满足消化需求。然而,当消化酶分泌不足时,就会出现一系列消化不良的症状。
消化酶不足的“信号灯”——消化不良
消化不良,一个我们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词汇。但实际上却涵盖了多种症状,如上腹部饱胀、餐后不适、嗳气、上腹痛等。而这些症状的出现,往往与消化酶分泌不足密切相关。
邹多武教授指出,“消化不良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但消化酶不足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当食物进入胃部后,如果胃部的消化功能出现问题,如胃酸分泌不足或胃蠕动减弱,就会导致食物在胃内滞留时间过长,无法被充分消化。而当食物进入肠道后,如果消化酶分泌不足,就无法将食物分解成小分子,从而引发消化不良的症状。”
对于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特定人群来说,他们更容易出现消化酶分泌不足的情况。这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或疾病的影响,人体的各项功能都会逐渐减退,包括消化酶的分泌能力。
判断消化不良的“秘籍”——自我识别
在面对消化不良这一常见问题时,许多人会感到困惑与无助。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并自我识别可能由消化酶不足引起的消化不良,邹多武教授指出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靠“自我识别”进行判断:
首先,观察症状特点。如果吃进去的食物似乎没有被充分消化,比如大便中能看到未消化的食物残渣,或者大便粘马桶、有油滴出现,这可能是营养素没有被吸收的表现,提示可能存在消化酶不足。同时,如果消化不良症状为轻中度,且持续时间不长,没有伴随其他严重症状(如高烧、剧烈腹痛等),那么也可以考虑是否由消化酶不足引起。当然,如果症状持续加重或伴随其他症状,应及时就医。
其次,考虑特殊人群。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减退,更容易出现消化酶分泌不足的情况。因此,如果老年人出现消化不良症状,应优先考虑是否由消化酶不足引起。此外,慢性病患者如糖尿病患者等,由于疾病本身或治疗药物的副作用,也可能出现消化酶分泌不足的情况。
最后,排除其他因素。如果消化不良症状与食物在胃内的传输有关(如胃蠕动减慢),或者伴随其他症状如胃痛、反酸、胃灼热等,则可能不是由消化酶不足引起的,而是其他消化道疾病如胃炎、胃溃疡、肠道炎症等引起的。
解决消化不良的“帮手”——消化酶产品
“对于轻中度的消化不良症状,我们完全可以在家里自行处理,而消化酶产品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邹多武教授表示,“相比于传统的西药和中成药,消化酶产品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特点。它们直接作用于食物,帮助我们将食物分解成小分子,从而减轻消化系统的负担。同时,消化酶产品中的酶成分都是我们人体本身可分泌的,因此非常安全。”
在选择消化酶产品时,邹多武教授建议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选择安全性高的产品,最好是OTC(非处方药)类别的消化酶制剂;其次,要选择酶种类齐全的产品,特别是脂肪酶的含量要高一些;最后,还要关注产品的生产工艺和剂型等因素。
家庭小药箱消化酶不可或缺
消化不良、胃痛、胃酸过多等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极为常见,且往往突如其来,令人措手不及。因此,在构建家庭药箱时,除了常规的感冒药、退烧药、止痛药外,邹多武教授建议,每个家庭都应该备一些消化酶制剂以备不时之需。
“我们偶尔大吃大喝或饮食不规律导致消化不良时,就可以及时服用一些消化酶产品来帮助缓解症状。”邹多武教授说,“当然,在服用药物的同时也要注意调整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消化不良的问题。”
此外,邹多武教授还提醒我们不要滥用消化酶产品。虽然它们非常安全但也不能随意服用。在出现消化不良症状时我们应该先进行自我判断并尝试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就应该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同时,消费者在选择消化酶产品时,应全面考虑,包括产品的具体成分、有效性、安全性以及个人适用性等因素,不应单纯以价格为选择标准或忽视产品的适用性。此外,消费者还应深入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和实际的用药需求,严格遵循用药指导,以确保用药安全,避免潜在的健康风险。
专家共识:规范消化酶使用的“指南”
为了引导公众更加科学、合理地应用消化酶,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下的功能性消化疾病协作组,汇集了消化领域的顶尖专家团队,参照国际及国内的权威指导原则、指南及手册,并充分考量我国的实际情况与专家们的专业见解,共同编制了《消化酶制剂临床及家庭用药专家共识指南》。该指南特别聚焦于消化酶在家庭环境中的使用,全面梳理了国内关于消化酶制剂用药的常见疑问及核心研究证据,旨在为消化不良患者提供自我诊断与用药的实用指导。
邹多武教授透露:“《消化酶专家共识》的核心内容包括消化不良的分类、消化酶不足的识别方法、消化酶产品的选择原则以及家庭用药的建议等。我们希望这份共识能够帮助公众更加科学地了解和使用消化酶产品。”
同时,邹多武教授还强调,《消化酶专家共识》的制定不仅有助于公众的健康管理,也对基层医生的诊疗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这份共识的推广和实施,我们可以期待消化不良的患病率得到进一步降低,公众的健康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