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贾飞:由陶者引发的系列想象
贾飞
2024-10-24 21:18:46
      “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写这首诗的作者是梅尧臣,诗的内容一目了然。写的是辛勤劳动,不一定能富贵。轻松惬意,一定是有背景。努力,要有方向,选择一定要准确。人间虽不公平,关键还是要警醒,要智慧。此诗类似于唐朝李绅的《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写的是对农民辛苦的同情。但是,这首诗教材只选了一部分,后面还有一段:“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后面部分,是不是和梅尧臣的《陶者》非常相似呢。从专业角度看,梅尧臣就是在模仿李绅。对了,不忘提醒一句,这个李绅不仅是诗人,还是唐朝的宰相。他也是白居易的徒弟。
     再回到《陶者》一诗的作者梅尧臣,他在北宋诗坛名气很大,被称为宋诗的“开山祖师”,与当时文坛领袖欧阳修齐名,并称“欧梅”。
      虽然诗名很大,但梅尧臣的官当得不大。年轻时梅尧臣一直在基层,做主簿之类的小官,相当于县委办主任或副县长。到了50岁,梅尧臣才考上进士。中进士之后,梅尧臣当了几个文化类官员,比如国子监直讲,尚书都官员外郎,相当于什么呢?大致就类似中央党校、中国社科院、中国科学院的教授、博导,员外郎相当于副司长。
      才华横溢的梅尧臣,在宋朝的文人中,仕途为什么不顺呢?一,他是农家出身,父母都是农民。因为儿子,父亲才恩荫了一个虚职。梅尧臣当河南、桐城、河阳三个县的主簿,还是他叔叔梅询帮忙的,叫荫补。他叔叔梅询是几个州的知府,也相当于几个市的市长或市一把手。二,考编要趁早,年龄很重要。梅尧臣这么大的才子,到50岁才考上进士,进入“大宋国编”。已经太晚了。大器晚成是个误导,其实是大器免成。几千年来,被人错误解读,误导并忽悠了多少知识分子。总之,不重视年龄的,终究不是人间大智。苏洵是因为儿子出名而出名,而不是他自己本身,不应拿来举例并引导。三,梅尧臣的贵人不多,历史记载第一个是他的叔叔梅询,让梅尧臣当了副县级。第二个是钱惟寅,西京留守(省部级一把手),提拔梅尧臣当了德兴县令。第三个是欧阳修,让梅尧臣参与写了《新唐书》。还有一个人也写了《新唐书》,便是宋祁。人家同样是欧阳修推荐的,但宋祁却当过四川一把手,并因为一句“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几万重”,让当朝的皇帝给他恩赐了一个漂亮的宫女。四,是性格,梅尧臣比较木纳,结交官员不多。他不像苏东坡,苏东坡性格豪放,哪里都是朋友。即使遭遇乌台诗案,得罪了皇帝,帮苏东坡的官员就达几十个人,其中包括几个宰相,驸马,权臣,包括他弟弟苏澈。因此,苏东坡得以平安,和他贵人多,人缘好有关。巧合的是,当时帮助过苏东坡的人,竟然也包括梅尧臣。因为梅尧臣是苏轼科举考试的进士考官,而欧阳修是主考官。梅尧臣向欧阳修推荐了苏轼的文章,并将其排在了全国第二名。后来,苏轼专门为此写了一封感谢《上梅直讲书》,被收录在文学经典《古文观止》一书。有兴趣的朋友,不妨多看一看。
      梅尧臣的故事,挺有趣,也给我们一些参考,更多的是启示。他虽然官职不大,但才华横溢,名声鹊起。在宋朝,除了陆游,他应该是诗坛的二把手了,被称为宋诗的“开山祖师”一点不为过。即使文坛领袖欧阳修也自谦:“我的诗,比不上梅尧臣呀!”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