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挑战赛六期#
第35回 苏秦合纵抗秦军 巧计连环荐张仪
战国时期从周元王元年(公元前475年)到秦始皇二十六年间(公元前 221年),这二百五十多年中,几乎无一日没有战争,所以,历史学家才称 之为“战国时期”。在这时期,各国之间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领域展 开了错综复杂的斗争,诸侯割据,你打我杀,都想消灭对方,统一天下,这 时,纵横家也就是策士们,便在其中给诸侯出谋划策,进言献计,以争取胜 利,谋取福利。这些人的计策确实高人一筹,堪称奇计、妙计,令人拍案叫 绝,因此,才引得史官们大书特书,既可发人深省,启发智慧,又可作为借 鉴,指导人们作战或治国。在战国时期,有些君臣和策士品格高尚,助人为 乐,救困扶危;有些君臣和策士腐化堕落,荒淫残暴,愚蠢自私,朝秦暮楚, 不讲信义。有的被人讴歌,有的令人唾弃,他们的言行便成了史官们的捕捉 对象。
苏秦与张仪同拜云梦山隐居的鬼谷子王诩为师,两人同学“纵横术”。学 成之后,两人同时下山,鬼谷子勉励二人日后互相推让,共同协作,以成大 业,勿伤同学之情。二人点头答应,鬼谷子又将囊中兵书取出两本赠送,苏 秦、张仪一见,原来是姜太公《阴符》。二人不解地问道:
“先生,此书弟子早已熟背如流,临别之际,先生赠它何用?” 鬼谷子严肃地说:
“此书你们虽然熟背如流,却未得其精髓。若待你们游说失意之际,再将 此书研读,必有益处。切记,勿忘,我也从此云游他方,不在此谷中了。”
二人又给师父磕了三个响头,方才离去,各奔前程。
苏秦回到洛阳家中,老母健在,苏秦还有一兄二弟,兄已先亡,只有寡 嫂。 一别数年,今日重逢,举家欢喜。忙了数日之后,苏秦就想外出游说列 国,只因家中没有钱,准备变卖家财。可是他的老母、寡嫂和妻子,极力劝 阻,二位弟弟也劝说他道:“兄长既然善于游说,何不就近游说周王,能在他 乡成名,在本乡也可成名,兄长何必舍近求远呢?”
苏秦为全家人所阻,只好就到洛阳王宫,求见周王,谁料周王左右嫉贤 妒能,不欲引见。苏秦留在馆舍一年有余,未曾讨得一官半职。苏秦回家发 下重誓,他不顾妻子反对,变卖家财,得黄金百两,购买貂裘大衣和车马, 带着仆人游说列国。 一路上,他考查各地山川地形、风土人情,详细地掌握 了天下大势。
当苏秦听到卫鞅在秦国受封为商君,得到秦孝公的宠爱,就向西行至咸 阳。可是秦孝公驾崩,秦惠文王即位,商君被五马分尸。苏秦求见秦惠文王, 终因秦王厌恶游说之士而被辞退。苏秦仍不死心,连夜就将前朝五霸攻战而 得天下之战术,洋洋洒洒汇成万言《苏秦以连横说秦王书》。次日早朝,苏 秦恭敬地献给秦惠文王,秦惠文王虽是浏览苏秦大作,却无用他之意。苏秦 退下,又去拜见秦相,请求引荐。秦相嫉妒人才,不肯为他引荐。苏秦在秦 国待了一年多,百两黄金都已用尽,黑貂大衣也穿破了,仍然没有希望。他 只好遣散仆人,又贱价卖掉车马当作路费,自己担着行囊,步行一个月方才 到家。
老母见他如此狼狈,就骂他“败家子”,还有脸回家;妻子正在织布,看 见他回来,也不走下织布机与他相见。苏秦饿得心慌,就厚着脸皮请求寡嫂 烧碗饭给他吃,谁知寡嫂却以家中无柴为由,不肯为他做饭。苏秦闻言不觉 悲从心来,泪流满面,他叹惜道:
“可怜我苏秦一生贫困,事业无成。妻子不把我当成丈夫,嫂子不把我当 作小叔子,母亲也不把我看成儿子,这都是我的罪过呀!都是这些东西惹的 祸呀!”
苏秦愤怒地扔掉行囊,“吧嗒”一声,从行囊中掉下一筒竹简书,苏秦拾 起一看,乃是太公《阴符》,忽然想起鬼谷子先生临行赠言:
“若是游说失意,只需熟读此书,自有进益。”
苏秦捧起竹简书,读着读着,真与往日不同。直到腹中饥肠响如鼓鸣时,
苏秦才放下竹简书,自己下厨,引火做饭。他虽然受到嫂妻嘲弄,却置之不理。自此,苏秦把自己关进一间小屋苦读,悉心钻研,夜以继日。每当夜阑 人静,疲倦昏昏欲睡之时,苏秦就用一根铁锥刺扎大腿,直刺得血流满脚, 苏秦又把自己的长头发束起悬系在梁上, 一旦瞌睡低头,必然扯拉头发疼醒。 经过一年多的勤学苦读,用心揣摩,苏秦就对天下大势了如指掌。于是,苏 秦在其弟的资助下,再次出游列国。苏秦辞别家人,他本想再往秦国,却又 寻思当今七国,唯秦国最强,可以成就帝业。怎奈秦王不肯收用,秦相妒贤 嫉能,倘若再去,如同前番受阻,苏秦又有何脸面,再见老母兄弟……
苏秦站在那里左思右想,急切之中想出一个办法,那就是联合列国,齐 心协力,共同拒秦,方可自保。想好主意,苏秦就打点行装,向东诣赵游说。 可是,赵肃侯惧怕强秦,不敢采纳。苏秦只好向北到燕国,准备游说燕文公, 谁知燕文公左右都不帮他传达,苏秦没有办法,只好住在燕都一家偏僻低档 的旅馆里,等待时机。苏秦苦苦地等了一年多,临走时,弟弟们资助的金子 用尽了,眼看连饭钱都没有了,他只好向旅馆老板求救。旅馆老板知道苏秦 很有前途,只是时运未到,又看他饿得可怜,就借给他百钱,苏秦用充满感 激的腔调说道:“多谢老板!多谢老板!”
机会终于来了。
有一天,苏秦听到旅馆老板说燕文公出游,就伏在燕文公必经之道,拜
见燕文公。燕文公问其姓名,方知是苏秦,惊喜地说:
“寡人早就久仰先生大名。今日,天助寡人,亲得先生赐教,真乃燕国之
大幸也!”
于是,燕文公御驾亲迎,下诏请苏秦入朝,毕恭毕敬地向苏秦请教。 苏秦欣然问道:
“大王,燕国地域千里,兵甲数十万,不可谓小;然而比起中原诸国,尚 未及其一半。大王为何能够耳不闻金戈铁马之声,目不睹覆车斩将之危呢? 您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大王。”
燕文公摇摇头说道:
“寡人不知道,敬请先生指教。”
苏秦朗声说道:
“大王,燕国之所以不被列国所侵,皆因赵国是燕国天然屏障。大王不知 结好近邻赵国,却想割地讨好秦国,这岂不太不明智了吗?”
“请问先生,那该怎么办呢?”
“依臣下愚见,不如和赵国结成婚姻之国,因而又可连接列国,天下合而 为一,相互协调,并力抗秦,此乃百世之安也!”
“先生‘合纵’之策,寡人赞同,只恐诸侯不肯听从。”
“臣虽不才,愿意代替大王面见赵王,与他签订‘约纵’。”
燕文公大喜,任命苏秦为特使,出使赵国。赵肃侯闻之,降阶而迎:
“贵客远来,有何见教?”
苏秦奏道:
“大王,臣下听说:‘保国莫如安民,安民莫如择交。’当今山东诸国,唯 赵最强,而强秦最恨的,也是赵国,然而,秦国不敢举兵伐赵,皆因秦国畏 惧韩魏突袭其后,所以韩魏两国,乃是赵国的南方屏障。可惜韩魏两国没有 名山大川之险, 一旦秦兵倾巢出动,蚕吞二国,二国既灭,祸水必降于赵。”
赵肃侯低头沉思。
“大王,臣下曾经考察地理,知道列国地盘总和,多秦万里有余;诸侯之 兵,多秦十倍。假若六国齐心协力,合而为一,并力向西攻秦,破秦何难! 可是秦国挟一国之强,恐吓诸侯,使其割地求和。这种无故割地,实乃自杀 短见。攻破别人和被别人攻破,哪一个好?”
赵肃侯还在低头沉思。
苏秦继续说道:
“大王,以臣愚见,不如纵约列国君臣,洹水聚会,结为兄弟,互为唇齿 之攻守同盟也!秦国攻一国,其他五国共同出兵救助;若有违背盟约者,众 皆出兵讨伐。秦国虽强,岂能以孤单一国,而欲与天下诸侯争胜负?”
赵肃侯闻之,肃然起敬道:
“寡人年少,即位时日短暂。今日上客想纠集众诸侯抗拒秦国,寡人岂敢 不恭敬听从?!”于是,赵肃侯就把相印赐给苏秦,并赠以车仗百辆,黄金千 两,白璧百双,锦绣千匹,请他做“纵约长”。
苏秦欣然领受,退朝之后就派人送百两黄金到燕国,偿还旅馆老板百钱。 苏秦安顿完毕,正欲择日起程前往韩魏游说,忽见赵肃侯诏他入朝议事。苏 秦慌忙来见赵肃侯,赵肃侯将秦国丞相攻魏斩杀四万魏兵,魏王割十座城市 求和之事告诉苏秦。眼看秦军正欲移兵伐赵,国事十万火急,该当如何?
苏秦闻言,暗暗吃了一惊,秦兵若攻赵,赵肃侯必效魏求和,“合纵”大 计,势必难成。他急中生智,故作安闲状,拱手对赵肃侯说道:
“大王,臣下考虑,秦兵战疲惫,势必不能攻赵。万一攻赵,臣自有良策可退秦兵。”
赵肃侯恳切地请求道:
“先生暂留敝国,待秦兵退回后,方可远离寡人。”
此言正中苏秦之意,苏秦点头应诺而退。
题外语:
(1)师出同门,互相推让,共同协作以成大业,勿伤同学之情。
(2)成者为王,败者为寇。
(3)树挪死,人挪活。
余士明,曾用名余味,男,汉族,河南省潢川县人,信阳市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东海》、《信阳晚报》、《平顶山晚报》、《史河风》和《花乡》等报刊;出版长篇历史小说《春申君黄歇》、游记体散文集《未了春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