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美文欣赏‖今又重阳
夕顏
2024-10-12 06:44:26

今又重阳

文/李洪训

最喜爱读毛主席的《采桑子.重阳》: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几千年来重阳节引发了无数文人骚客的诗兴,或思亲,或念乡,或感慨,或悲伤,或忧国忧民,或抒发家仇国恨……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为重阳节。“重阳”一词出自《易经》,因其月日均为阳(九数为阳),双阳相重,故名重阳,也叫重九。其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当时只有宫庭豪门过此节。

到了汉代,重阳之俗逐渐在民间流行。根据民间传说,东汉建安年间,宫中李妃(另一说苏妃),名云庄,受宠妃闫氏迫害,被贬出宫外。当时李娘娘还怀有身孕,她四处流落,历尽艰辛,逃难至宛西阳河(阳河,古地名。即现在的南阳市西峡县重阳镇)重阳寺的登高台处避难。在这里她向当地的百姓施医舍药,深受当地百姓爱戴。

正好重阳节这天,李娘娘生下了女儿,她便把女儿起名叫“重阳”。

每逢重阳节,娘娘为公主庆生时,她把宫里过重阳节出游赏景、登高望远、观赏菊花、佩戴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习俗,传入民间,后不断流传、完善,内涵逐渐丰富。

重阳公主还在九月九日这天,斩杀瘟魔,为民除害,使当地百姓安居乐业。

后来,闫氏迫害李娘娘的事情败露,朝廷下了诰示,在全国范国内寻访李娘娘,终于在阳河(今重阳镇)找到娘娘,并将母女俩接回宫中。

为纪念李娘娘在阳河的功德,朝廷下令将“阳河”改名为“重阳”,并重修重阳寺。

从此,重阳节在民间广泛流传开来,南阳市西峡县重阳乡(镇)是全国唯一以“重阳”命名的乡镇,也是全国唯一一个以传统节日赋名的乡镇。

重阳也就成为中国重阳文化的主要发源地。重阳文化在民间不断丰富完善,出游、登高、赏菊、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祭祖、敬老孝老等。

重阳寺建于重阳南面的佛爷山上,相传始建于西汉平帝年间,占地一万平方米,历经沧桑,各个朝代多次翻修重建。如今,山顶还留有九百多平方米的登高台。每逢重阳节,这里仍是当地及周边群众登高健身的重要场所。

至今民间还流传着:“九月里九重阳,菊花做酒郎先尝,二人过重阳。”的唱词。

西峡县境内,现存重阳寺、重阳湖、菊花潭、菊花洞、登高台,在仲景养生小镇有重阳宫、茱萸巷等富含重阳要素的地理标记。

每逢重阳节,重阳文化民俗活动热火朝天。从2008年开始,南阳市就在西峡县重阳乡(镇)举办重阳节大型民俗活动。

有唱大戏的,赏菊登高的,佩戴茱萸的,到寺内上香许愿的,在一起饮菊花酒的、品尝菊花糕的。评选寿星、孝星,举办文艺晚会,进行象棋、猜枚、赋诗、对盈联等活动。从西峡东面丹水镇的菊花山庙会,到西面重阳镇重阳寺的各种文化活动,吸引着周边的来客,车水马龙、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1989年,我国把重阳节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敬老、孝老、爱老的传统美德。2006年,重阳节、重阳文化(重阳乡,后改为镇)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西峡县重阳乡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中国重阳文化之乡”称号。

今又重阳,秋高气爽,鸿雁南归,白露化霜,菊酒飘香,丹桂芬芳。登高盼重逢,握手经年别。秋风明月,人间九月,一年好景,最是重阳。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