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涛:“小多肉”做成“大产业”
“你看,我脚上全是泥,多不好意思。”近日,记者来到沈丘县莲池镇文殊庵行政村多肉养殖基地时,基地负责人王金涛正在花棚内为幼苗浇水,他在身上随意擦了一下手,又跺跺脚上的泥土,热情地把记者迎进花棚参观。
王金涛毕业于河南信息统计职业学院,当过教师,做过电商。2020年,他响应莲池镇党委、镇政府号召,返乡创业。到山东、云南等地考察后,王金涛决定把养殖多肉作为创业目标,建起了多肉养殖基地。目前,王金涛的多肉养殖基地有4个大棚。“我自幼喜欢花草,特别是多肉。今年,我们基地在线上已经销售多肉10余万盆,线下也销售20多万盆。”王金涛说这话时显得有些激动。
“这个棚里有紫珍珠、玉树、红日、嫦娥、玉兔、广寒宫等近200个多肉品种。”王金涛指着花棚内五彩缤纷的多肉说道。
王金涛(右)在向他人传授多肉管理技术。
“创业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是只要坚持下来,就一定会有收获。”王金涛说,2019年年底,他筹资近20万元建起多肉大棚,并从外地引进了多肉幼苗。大棚刚建好,正准备移栽幼苗时,一场大风把几个大棚全部摧毁,幼苗遭遇冻害,几乎全军覆没。看着受冻后软绵绵的幼苗,王金涛欲哭无泪。就在他心灰意冷时,镇村两级干部找到了他,给予他鼓励和支持。他把被风摧毁的大棚重新搭建起来,带着希望把存活下来的多肉移栽到土里。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就在王金涛满怀信心、准备大展宏图时,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他燃起的希望几乎再次破灭。“疫情三年,是我最困难的时候。”王金涛说,那时,受疫情影响,线上的订单无法兑付,线下又没法销售,棚里的几十万盆多肉越长越大,许多需要换盆,资金一度紧张。不得已,王金涛自己拉着多肉辗转到外地低价进行销售。
“只要打开思路、打通销路,多肉就不愁销售。”王金涛说,2023年,花卉市场迎来转机。为打开销路,他向客户提供多肉,让客户先销售后结账,并对客户卖不掉的多肉原价回收。他还利用自己所学的营销技术,充分发挥网络作用,通过抖音平台打出了“23年不赚钱,只是为了做宣传”的营销口号,很快吸引了上百万粉丝。2023年,他不但收回了全部投资,还捞到了第一桶金。
在母本花棚里,地面晾晒着许多去掉根部的多肉。“这些是多肉品种——晚霞的母本,还没有进行移栽,要等到其刀口自然愈合后才能移栽到土里,不然的话容易烂根。晒晒可以促进它们的刀口愈合以及根系生长。”谈起多肉的栽培技术,王金涛打开了话匣子,“适宜多肉生长的温度是10至20摄氏度,高于这个温度,它就休眠了。”来到仙人球系列品种前,记者观察到一个个圆乎乎的仙人球黄色根部露在外面,长出了许多小仙人球。“这个品种叫彩草,要把老根向上提,它才能多产仔。看着它们从小长大,我心里很有成就感。”王金涛幽默地说。
记者与王金涛一边聊,一边走进了另外一个花棚内,只见棚内一株株绿色的幼小多肉刚刚从土里露出来。“这些是刚培育的新品种——红灯笼,别看现在是绿色的,长成后全会变成红色,就像一盏盏红灯笼,可好看了。”王金涛说,每年的3至6月份和春节前后是花卉销售旺季。在正常情况下,这些多肉从幼苗到成株,至少需要一年的时间;现在采用新技术和新配方,三个月就成苗了,不耽误春节上市。为了迎接销售旺季的到来,他又投资10多万元,在培植幼苗的同时,再次从外地引进一批新品种。“过一段时间就到销售旺季,我正在提前作准备。”说这话时,王金涛脸上满是自信的神色。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对于今后的发展,王金涛有新打算,他说:“我目前还在摸索阶段,等做扎实了,就发展精品多肉种植,同时带领周边群众发展庭院种植,‘销售我来做,种植你来搞’,让群众从多肉种植中获利,让多肉种植成为乡亲们增加收入的新途径。”
监制:王锦春 刘杰
法律顾问:梁妍(河南国基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