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如何赢下一场战争
江宁知府
2024-08-29 08:51:45

什么样的民族可以走向伟大,什么样的民族会走向堕落,这是一个既宏大又现实的问题。

恰巧前几天刷到一篇来自某公众号的文章——《伟大与堕落:战争是检验民族的唯一标准》。

文章很短核心思想就一句话:一个民族要想赢得战争,需要其人民具备崇高的牺牲精神和自我负责的意识,只有伟大的人民才能有资格赢得战争。

自从普京的“特别军事行动”启动以来,该公众号作者写了很多篇文章抨击俄罗斯的决策层。

不过与那些嘲讽和唱衰的立场不同,他是以“怒其不争”的立场来抨击普京的,希望其立刻重拾“斯大林兵法”。

什么是“斯大林兵法”呢?

那便是将一切能够动员的力量动员起来,保持一个国家可以将所有力量都迅速投入战争的能力。

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作者举了第二次布匿战争的例子,即本篇正文部分讲述的故事。

然而事实一而再再而三的证明,当今的俄罗斯已经不具备大规模动员能力,或者说克里姆林宫决策层根本没有勇气下这样的命令。

普京已经失去了一声令下把一亿俄罗斯人全部动员起来的能力,而在斯大林时期,这只不过是常规操作。

不仅如此,俄罗斯政府甚至还刻意粉饰太平、努力打造“二元世界”,把前线残酷的战争与后方民众的正常生活给隔离开,尽可能保障国内大部分地区马照跑舞照跳。

即使本土被入侵了,仍将其定性为“反恐”,避免引发过度恐慌

俄罗斯街头的征兵广告,主要靠高薪水来吸引一批穷人。

莫斯科河畔的烟花与拍照的女子,很难让人联想到前线数十万大军正在激战。

纵观历史上国家之间的战争,以弱克强的例子比比皆是。

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国家通常都有一个类似的特征——强大的国防动员机制。

国防动员机制除了表面功夫外,其内在核心逻辑是民族大义的认同感,即需要有相当高比例的“核心人口”。

很多时候,外界所认知的“强国”不一定真的是“强国”,或许仅仅是“大国”而已,大而不强。

为了更好的说明这个问题,下面套用金庸小说的理论做一些解释。

在金庸的武侠世界中,高手内力有两个维度:一个是深厚,另一个是精纯。

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呢?

任我行的“吸星大法”可以吸来很多内力,看起来功力深厚,虐菜唬人的时候也很好用,可一旦到决生死时却bug多多。

鸠摩智是同样的道理,他在自身内力的基础上叠加了小无相功,相当于两股等体量的内力强行融合在了一起,1亿白人+1亿黑人,很容易出问题。

与上面两位不同,乔峰的内力是少林正宗,或许深厚不如二人,但却极为精纯。

精纯这个维度的重要性在与二三流选手过招时很难展示出来,不过当顶尖高手彼此交锋时,却会成为关键的胜负手。

行文至此,聪明的读者朋友会马上联想到:从罗马共和国发展到罗马帝国,不就有一点“吸星大法”的意味在吗?

地域虽然更加庞大,人口虽然更多,但认同感却很低。

原核心民族的参军意愿与牺牲意愿大幅下降,主要靠新并入的外夷负责征战。

一旦国家的军事力量形成纯“职业兵”模式,那么职业兵损失掉之后很难迅速补充的问题便会随之而来,毕竟普通民众认为军营与自己十分遥远。

这个问题绝不仅仅是罗马帝国的个例,而是人类历史上一个经常出现并困扰帝国的难题。

像今天的俄罗斯,普通俄国青年对于参军的意愿非常低,以至于普京都要靠车臣人、中亚人去打仗。

车臣人和俄罗斯人历史上是一种什么关系,想想难道不觉得心惊胆寒吗?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任何一个政权和民族,都需要具备一种随时应对“乱纪元”的能力。

换句话说,和平年代里大家可以尽情的去追求环境保护、花花草草、小猫小狗,可是尽情的鄙视嘲讽“斯大林兵法”,但最好还是要在兜里偷偷揣一本,甚至偶尔拿出来练习一下。

一旦到形势比人强的时候,它是临敌制胜的一手绝招。

尤其是对于历史上多灾多难的中国人,这套舶来的东西我们并不陌生,过去曾经用过好几次。

虽然副作用巨大,但却屡试不爽。

本篇的最后,让我们给《如何赢下一场战争》补齐结尾。

罗马灭亡迦太基六百多年后的AD455年,来自北非的汪达尔人渡海攻陷了罗马城。 

在为期十四天的大屠杀里,西罗马帝国皇帝身亡,罗马千年文物毁于一旦,全城从此成为废墟。

后人将“汪达尔人”(Vandalism)作为一个单词,意为“大屠杀”。

讽刺的是,渡海而来的汪达尔人恰恰是从当年的迦太基一带出发的。

西罗马帝国经此劫难元气大伤,很快走向灭亡,此后西方世界陷入了长达1000年的漫长黑暗年代,几乎所有人都是文盲,直到文艺复兴。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