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沉浸式戏剧创新传统观演关系
中国社会科学网
2024-11-25 08:40:34

沉浸式戏剧正风行于许多城市,甚至在一些乡村也有了这一戏剧形式。它之所以受到广大青少年观众的热烈欢迎,甚至迷恋,是因为它与传统的戏剧在观演关系上有着很大的不同。传统的戏剧是演员在台上演出,观众坐在台下观赏。而沉浸式戏剧的观众不再被禁锢于观众席上,他们可以在特定的表演空间自由地选择自己想去的地方,并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入戏剧的故事之中;他们不再仅仅是被动的受众,而是推动故事发展的演员。随着科技的发展,一些沉浸式戏剧的剧目通过多媒体、虚拟现实、三维实景等手段,能让观众在虚拟的情境中获得在日常生活中从没有过的审美享受。总之,沉浸式戏剧把传统的“观戏”模式转变为“入戏”模式。

当代沉浸式戏剧形态

“沉浸式戏剧”这一概念虽然源自英国,但在中国传统戏曲演出中,早就存在着许多沉浸式的演出方式,如演员和观众问答,请观众上台串戏,尤其是古老的目连戏与傩戏,其演出的空间多不是舞台,而是村民的家里、打谷场上或乡间的路上。可以这样说,沉浸式的戏剧演出是中华民族戏剧的传统,因而有着厚实的观众基础。当然,今日的沉浸式戏剧和中国传统戏剧中的一些沉浸式演出方式,无论是内容,还是表现方式,都不完全一样。今日的沉浸式戏剧与当代社会的多元意识形态和青少年的审美趣味是一致的。

近年来,沉浸式戏剧剧目不断涌现,它们不仅内容与形式各不相同,其艺术风格也是各显风采。影响较大、评价较好的作品有《金钱世界》北京版《现在开市》《成都偷心》《武康路19号》《不眠之夜》《只有河南·戏剧幻城》《新龙门客栈》等。在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上海国际艺术节、乌镇戏剧节等艺术活动中,沉浸式戏剧也已然成为高频出现的竞演剧目。随着它的快速发展,它不再仅仅是戏剧的一种形式,还成了“文旅结合”的一个新的项目、一个新生的生机勃勃的行业。由它衍生出来的博物馆戏剧、剧本杀等,也深受大家喜爱。

沉浸式戏剧的优长

那么,沉浸式戏剧比起传统戏剧,优长之处是什么呢?主要是让观众发挥主观能动性,在积极的娱乐中得到更多的快感与美感。打破镜框式舞台的束缚,为观众营造身临其境的外在环境,消弭台上与台下、演员与观众之间的界限,让观众由“观戏”变为“入戏”,不仅改变了观众原先在剧场的空间位置,还改变了戏剧观念以及自己和戏剧关系的常态性思维。沉浸式戏剧关键是要贴合剧情,要让参与演出的观众有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否则,观众就不可能“入戏”,而“入戏”的审美体验则是在镜框式舞台的剧场观赏戏剧的观众无法获得的。由此也可以理解,为什么园林实景演出的《牡丹亭》比起在剧院中演出的《牡丹亭》更受观众青睐,尽管园林实景演出的《牡丹亭》与真正沉浸式戏剧还有一定的距离,但也会让观众产生与剧中人物杜丽娘、柳梦梅在同一时空的幻觉。又如,越剧《新龙门客栈》把蝴蝶剧场的演出空间构建成一个真实的客栈,观众甫一进入戏剧环境,便将自身视为同处客栈的“剧中人”。《新龙门客栈》为何能够赢得青年观众的钟爱?就是因为该剧能让观众“沉浸”于彼时的时空中,消除了观演双方的距离。该剧的故事情节的传奇性固然是吸引人的,但由于它早已被拍成电影,观众一定不会是因为对它的传奇故事的兴趣不减而去买票看戏,许多观众还连续看了多次。之所以去观赏主要还是为了享受那沉浸于剧情时的审美快乐,这与人们喜爱多次去迪士尼乐园游玩是同样的道理。

沉浸式戏剧最吸引人的地方是让观众“自由”。它们能让观众自主地看到戏剧情节经过不同的拼贴组合而呈现的多种形态。如《不眠之夜》的演出,观众可以自由选择在剧场空间的行走路线,因而每个人所看到的剧目是不一样的。《只有河南·戏剧幻城》的设计也是如此,李家村剧场的第一幕发生在15个农村小院中,每个小院都上演着不同的故事,由于表演的内容不同,观众的感受也各不相同。但进入哪个小院、开展哪条戏剧线索,由观众自己决定。这种“自由”的选择,貌似仅为一种观演方式,其实它在精神上和青年人对自由的向往是高度契合的,这也是青年人醉心于这种戏剧的本质性原因。

比起一般沉浸式戏剧,“剧本杀”的剧目让观众“入戏”更深,它不仅营造了真实的故事情境,还安排观众扮演剧中特定的人物,按照既定的人物关系图谱和故事情节完成动作和对话。

更有一些沉浸式的戏剧剧目,仅在开始为观众提供故事发生的背景、地点、人物和情节,至于后面情节如何发展、人物之间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关系,完全交给观众。如此参与演出所获得的审美体验是传统的剧场所不可能有的。如我们在观看常态性的豫剧《程婴救孤》时,看到的仅是由编剧、演员、导演、作曲、舞美等人员共同创作的剧目,戏剧的发展脉络、矛盾冲突、人物形象等内容早在大幕拉开前就已经确定,舞台上的表演只是创作者艺术设计的呈现。然而,一些沉浸式戏剧的剧目却把情节和人物性格如何发展的权利交给观众,由他们根据自己所确定的剧旨、所构建的故事情节以及对人物形象的理解或好恶去安排。自然,不同的观众就会有不同的“演出”形态,故事与人物命运发展的结局一定也是不一样的。

尽管这种形式的戏剧受到许多观众尤其是青年人的追捧,但也遭到了一些人的非议,认为它们不是戏剧,如果任其发展下去,会对真正的戏剧产生破坏性作用,造成真正的戏剧没有立足之地。笔者认为,这样的非议和担忧是没有道理的,因为戏剧的形式不是固定不变的。就以中国的戏剧为例,在戏曲产生之前,有百戏、歌舞戏、参军戏等,戏曲这种融唱念做打于一体的形式是在宋代都市大发展的背景下才产生的;而在戏曲产生之后,其形式仍在变化,现在的在镜框式四堵墙的舞台上演出的形式和在传统的四面透空的舞台上演出的形式就大不相同。再者,戏剧的受众如此之多,观赏的兴趣肯定不会一致,有人喜欢传统的戏剧演出形式,有人喜欢沉浸式的戏剧演出形式,萝卜白菜,各取所爱,根本不用担心沉浸式戏剧会取代传统戏剧。

因此,沉浸式戏剧只是丰富了当下的戏剧艺术形态,没有也不可能会对传统戏剧的观演关系产生破坏性冲击。

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尽管沉浸式戏剧的剧目数量不少,但优秀的作品不多。很多剧目过于偏重观众的感官享受,而缺少文化内涵和戏剧艺术的文学精神。沉浸式戏剧的创作者应该在给观众带来沉浸体验的精神享受时,让观众的心灵得到优秀文化与艺术之美的浸润。

(作者系信阳师范大学中原戏剧影视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网
编辑: 项江涛报纸 胡子轩网络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