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规模跃升,智算布局加速推进
随着 AIGC 等技术的迅猛发展,算力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截至 2024 年底,我国算力总规模达到 280EFLOPS,其中智能算力占比 32%(90EFLOPS),稳居全球第一梯队;在用算力中心标准架数超过 880 万架,算力规模较 2023 年底增长 16.5%。同时,我国 58.3%的算力中心已连接到国家骨干网,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实现 20 毫秒时延保障能力,全国 65%的省市可在 5 毫秒内接入一个算力数据集群。
市场研究机构 IDC 预计,未来两年中国智能算力规模将保持高速增长。2023 年至 2028 年期间,中国智能算力规模的五年年复合增长率预计达 46.2%。2025 年中国人工智能算力市场规模将达到 259 亿美元,同比增长 36.2%。为满足算力需求的指数级增长,数据中心建设加速推进。2024 年,国内 200 多个智算中心项目分布于 26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 100 多个地市。三大电信运营商也在智算领域持续发力,中国电信规划 “2+3+7+N+M” 智算布局,建设万卡全液冷智算集群,构建 “息壤” 一体化智算平台;中国移动完善 “4+N+31+X” 数据中心布局,构建 AI 推理算力网络;中国联通依托 “1+N+X” 智算布局,打造算力智联网 AINet,建成 260 多个算力资源池,并推出 “AICC 算力集群” 等五大智算产品。
绿色发展,技术创新助力转型
在算力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绿色发展成为重要趋势。以中国电信马山算力中心为例,该中心投资 10.26 亿元打造 2.2 万平方米的算力设施,通过 20 毫秒极速专线将中高时延需求引流至青海、贵州等西部绿色电力区域,本地 40P 智算池为人脸识别、数字人、机器视觉等提供 “零延时算力赋能”,天翼星河 AI 平台统筹全局,实现数据精准调度与高效释放。
马山算力中心还积极应对散热需求高、设备运行能耗高等问题,通过技术创新助力绿色算力建设。微模块机房集成供配电、液冷系统、余热回收功能;间接蒸发冷却技术叠加磁悬浮技术,将能耗比压至 1.2 以下;余热回收技术进一步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使该中心从 “耗能大户” 转变为 “负碳工厂”。
产业热度飙升,资本高度关注
算力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核心生产力,在 AI、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推动下,成为资本市场关注的热点。算力产业链上游涵盖 IT 软硬件设备及配套设施,中游为算力网络及平台,下游应用于互联网、金融、政务、工业、能源等多个领域。
iFinD 数据显示,截至 5 月 20 日收盘,A 股算力概念共有 251 家公司,近一年内(2024 年 5 月 20 日至 2025 年 5 月 20 日)股价实现上涨的有 216 家,涨幅超过 100% 的有 31 家,涨幅超过 200% 的有 10 家。芯片、数据中心、液冷等相关概念板块也表现亮眼,反映出市场对算力产业发展前景的高度看好。
应用赋能,千行百业加速转型
算力已广泛渗透到千行百业,推动各行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在工业制造领域,算力支撑下的数字孪生技术使工厂生产过程实现可视化、智能化管理。岚图汽车 5G 全连接工厂借助 5G 网络和算力,每 118 秒可下线一台新能源车;吉利路特斯 5G 工厂利用 3D 数字孪生技术,生产线能灵活生产 96 种不同配置车型,“AI 质检员” 辅助优化生产过程,提升产品合格率。
天眼查知识产权信息显示,近日,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申请注册“天穹智算”商标,国际分类为科学仪器,当前商标状态为等待实质审查。公开信息显示,奇瑞天穹智算中心是奇瑞汽车为智能驾驶系统打造的核心算力与数据处理平台,被称为智能驾驶的“智慧大脑”。
在物流领域,算力让智慧物流更加精准高效。鄂州花湖国际机场的 “数字孪生机场” AI 后台,操控着亚洲规模最大的快递包裹处理系统,快递在智能化分拣线上的处理效率提升 30% 以上。京东亚洲一号智能物流园通过算力驱动的智能调度系统,实现仓储、分拣、配送全流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订单处理能力达到每小时 16 万单。
在医疗健康领域,算力助力精准医疗和药物研发。华为云与国内多家医院合作,利用算力和 AI 技术构建医学影像智能诊断平台,对肺部 CT 的结节检测准确率达到 97.8%,为医生诊断提供有力辅助。在药物研发方面,百度飞桨平台通过算力和深度学习技术,将创新药研发周期从传统的平均 10 年缩短至 6 年左右,大幅降低研发成本。
随着算力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持续拓展,算力产业将进一步释放数字经济发展新动能,推动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各行业创新发展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