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唐人的诗与故事丨武状元义救文曲星 节度使收容左拾遗
王小朋
2024-09-20 11:49:04

唐人的诗与故事(二十三)

武状元义救文曲星 节度使收容左拾遗

李白潇洒惯了,做事不经大脑,这辈子最值得称道的事儿,是救过郭子仪的命。

前面说过,长安二年,女皇姐姐武则天在洛阳开启了武举考试,天下应者如云。刚开始还有人不以为然,认为文人以读书写作立身,考试是可以检验水平的,武将则不然,他们是沙场征战锻炼出来的,考试只能检验三脚猫功夫,选不出真正的好苗子。话音还没落地,就遭到了现实的强势打脸。

安史之乱爆发后,战事呈现出一边倒状态,唐军节节败退,叛军势如破竹,先占洛阳,再破潼关,又顺手洗劫了长安。一路上俘虏名将哥舒翰,活捉诗佛王维,大有三个月拿下李家天下的气势。昏聩的玄宗连美女老婆都保不住,一口气跑出千多里,逃窜到成都避难。太子李亨见状,觉得老头儿是越来越不靠谱,于是在灵武登基称帝,尊玄宗为太上皇,是为唐肃宗。

肃宗那年45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玄宗逃难时,他带着唯一的精锐部队护送,显示出临危不乱的储君风采。在中途,他一手策划了马嵬坡哗变,除掉了祸根杨国忠和美女杨贵妃。虽然顺应了军心民意,但跟老爸基本翻脸,于是父子二人就在马嵬坡分道扬镳。李亨一路惊险跑到灵武,他的故事已经传遍了天下,得到了军队的强力支持。在这里他任用了两名关键将领:郭子仪与李光弼。两人用优异的战绩回报了肃宗,先后收复长安、洛阳,平定河北,结束了持续8年之久的安史之乱。

首功之臣郭子仪,年轻时就曾在武举考试中得过第一名,被授予左卫长上,从九品下,低级军官。从此他混迹行伍,过着刀头舔血的生活。

李白比郭子仪小14岁,郭子仪在边关啃窝头睡帐篷的时候,小李同学还在做着仗剑江湖、快意恩仇的美梦。稍大一些,知道求取功名的重要性,就离开老家,游历四方。因为家庭出身原因,李白没有参加国考的资格,只能挖空心思捞偏门。玄宗在洛阳,他就跑到洛阳,托人献上《明堂赋》,写得很不错,但玄宗不感兴趣。在洛阳几年,他结识了岑勋和元丹丘,三个人经常小聚会,写了《将进酒》之类的诗,也跟着老元在嵩山修行过一阵子,希望成仙得道。总之,兴趣爱好广泛,终究一事无成。

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遇到了贺知章。两人在同一座道观游览,偶然搭话,贺知章立刻说道,我读过你的诗。李白捧出诗集请老先生点评,读到《蜀道难》,贺知章连连赞叹:小李啊,你简直是诗仙下凡,走走走,咱俩喝酒去。李白也不客气,挽着老头的胳膊就进了小酒馆。俩人喝得脸红耳热,到了结账时,贺老爷子才发现身上带的钱不够。李白正要掏腰包,贺老爷子摆手制止道,钱不够没事,我这儿还有随身的金龟袋,服务员,你拿去先抵酒钱,改天我让人来赎。

“金龟换酒”自此传为佳话。

贺知章向玄宗推荐了李白,此时的李白已经诗名很响了,读了李白的诗集,玄宗也深深折服,立刻安排李白进了翰林院,专职为他写诗。

那段日子,是李白最快乐的时光。他与贺知章等人常常饮酒聚会,醉了就当街吟诵诗作,凑热闹围观的人太多,长安城经常以他们为中心发生拥堵。杜甫听说他们的故事,心驰神往,写下了《饮中八仙歌》。李白恃才放旷,酒后被召去写诗,让高力士脱靴,杨贵妃研墨,种种不羁也遭人嫉恨。不久之后,玄宗对李白说,老李啊,你这人缘可不行啊,我怕你在京城混不过几天,这样吧,给你一笔钱,你爱去哪玩儿就去哪儿。李白抹抹泪,把钱揣到怀里,悻悻离开长安。

那年夏天,李白在洛阳与杜甫相遇。两人畅谈诗歌,同入王屋山访道,秋天,高适也到洛阳,三人同游开封商丘。第二年,又相约山东,互赠诗歌,尽欢而散,此后半生两人再未相遇。

安史之乱时,李白正避乱江南。战火主要在中原,江南相对安定富庶,又是唐王朝的粮仓,自然是皇帝信任的人在掌管。此时的江南,在玄宗的儿子、永王李璘的控制之下。永王也有北上平乱之心,李白听说后,跑去投奔,并为之写下《永王东巡歌》。听说哥哥已经自立为帝,永王也动了心思。他手握重兵,家里有钱又有粮,即便不去争天下,割据一方也是可以的。这念头一动,很多事情就不好办了。肃宗和太上皇都是不傻子,下令永王立刻到成都去见老爹。永王自知一去便会失去权力,于是拒绝前往,并发兵广陵。

这下事情的性质就变了,虽然没有明着谋反,但是不听招呼私自动兵,也等同于目无君上。太上皇也不再罩着这个不懂事的儿子,肃宗调兵遣将,在安史之乱尚未平定的情况下,先发制人对永王进行了打击。高适火线提拔,担任淮南节度使,参与了东征永王的战争。永王指挥失当,很快战败,一路南逃,在江西与广东交界的大庾岭中箭身亡。李白则被擒获,与其他逆党一并下在狱中。

李白给高适写了一首诗,希望他能感念旧情,放他一马,高适没有任何回应。

按照肃宗的意思,所有从逆人员一律处死,李白也在死亡名单上。这时,一个人挺身而出,愿意以自己的官位,换取李白一条姓名。

别人的请求都能拒绝,这个人却是万万拒绝不了的。他就是对大唐有再造之恩的郭子仪。

原来,早年郭子仪在哥舒翰帐下任偏将时,曾因为粮草失火而获罪,按律当斩。李白恰巧云游到军中,与哥舒翰畅谈。李白修道学仙多年,有相人之术,看郭子仪气质不凡,掐指一算,对哥舒翰说:“此壮士目光如火照人,不十年当拥节旌。”一听这话,哥舒翰立马下令放了郭子仪。

肃宗听郭子仪讲完这个故事,就下令改判李白流放夜郎。在流放途中,遇到大赦,李白开心地高歌返程——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李白投身永王幕府时,杜甫正在穿越火线,打算到新君肃宗那里建功立业。

很不幸,火线并是不能轻松穿越的,杜甫被抓,囚禁在叛军狱中,同时被抓的还有王维。叛军经过认真细致地调查,得知王维是个大官、名人,伪政权急需的专家型人才,就把他弄到洛阳去了。杜甫时任右卫率府兵曹参军,负责管理军分区库房,是个拿钥匙的芝麻官,职位和工资都很低。低到什么程度?不久以前他请假回家探亲,刚进门就听到哭泣声。他扔掉行李跑进屋里一看,原来是自己的小儿子被饿死了。杜甫既伤痛又羞愧,在诗里写道:“入门闻号啕,幼子饥已卒”“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

第二年六月,潼关失守了,长安岌岌可危。杜甫举家搬到鄜州,以避兵锋。七月,李亨在灵武登基后,杜甫怀着对新君的满腔期望,只身前往投奔。

由于叛军疏于管理,杜甫趁夜色越狱出逃,一路狂奔,在宝鸡遇到肃宗的队伍,才算喘了口气。“麻鞋见天子,衣袖漏两肘”,杜甫急慌慌的样子打动了肃宗。肃宗念他一片赤诚,授予他左拾遗之职,从八品上,比芝麻官稍稍高了一点,但是职责很重要,就是为朝廷决策提意见。杜甫很是感激,决心尽忠报效。不久以后,就发生了宰相房琯遭弹劾贬官的事儿。杜甫仗义执言,认为门客董大收受贿赂,为人谋取利益,房琯虽然有管理责任,但不至于处罚如此之重。肃宗心意已决,杜甫据理力争,弄得新皇帝很没面子,一气之下就把老杜贬到华州,当个乡科级局长,主管地方文化教育工作。肃宗余怒未消,还想继续收拾杜甫,幸亏宰相张镐替杜甫说话,才免于进一步处罚,但肃宗还是声称,这辈子再也不会启用这头倔驴了!

这一轮打击让杜甫对肃宗和时政都失去了信心,同年年底,他前往收复不久的洛阳老家探亲,看到劫后余生的百姓生活困苦,联想到自己的遭遇,饱含热泪写下了“三吏”“三别”。返回途中,正逢唐军在安阳大败,为补充军需,地方政府在洛阳一带征兵征粮,百姓忍辱负重。所见所闻都让他停不下笔来,熔铸了他沉郁顿挫的诗风。

乾元二年,杜甫辞去官职,辗转入蜀。蜀地远离中原,同样远离战乱,他的好友、大唐另一位名将严武在这里担任成都府尹、剑南节度使。听说杜甫到了成都,严武和几个朋友一同来看他,并帮助他在浣花溪边建起了草堂。严武调离四川前,还给杜甫在节度幕府找了一份工作,让他在奉节县寄居。

宝应元年冬天,唐军在洛阳附近的横水打了一个大胜仗,再次收复了洛阳、郑州、开封等地。第二年,史朝义兵败自杀,长达8年的安史之乱结束了。这年春天,52岁的杜甫听说了这个天大的好消息,写下《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表达了急于回家乡的迫切心情: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就在杜甫积极筹备回家时,严武再次回到四川。此前接替严武的高适,在四川政坛表现出严重的水土不服,先是剑南发生兵变,随后又有吐蕃入侵,危机之下,朝廷再次委派经验丰富的严武回蜀地主政。严武也不负众望,很快平息战乱,击退吐蕃。

作为朋友,严武劝说杜甫留下:

中原虽是故土,但是战火刚熄,尚未完全安定,等过几年一切恢复,再回去也不迟。

杜甫想了想,点头同意了。严武很高兴,安排他担任检校工部员外郎,也是个铁饭碗,有一份稳定的收入。不幸的是,一年以后,严武急病而亡,年仅40岁。晚年的杜甫失去了依靠,只能再次开始漂泊生活。

(原创小说 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