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法治报记者 刘俊华 通讯员 张志刚/文图
近年来,焦作市马村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结合自身郊区、农区、矿区“三区合一”的特点,打造了“十户联防+平安驿站+干群连心会”基层治理模式,通过打基础、强机制、抓创建,坚决扛牢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马村。2022年以来,马村区先后荣获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市、区)、河南省“三零”创建先进县(市、区)荣誉称号,蝉联河南省平安建设优秀县(市、区)荣誉称号。该区因为创新“十户联防”微网格治理工作法被评为省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
平安驿站成为群众参与社会基层治理的平台
打基础夯实平安稳定之基
“十户联防”是将焦作市马村区341个全科网格细化为2405个微网格,配备2405名微网格员,由过去的一人联百户变为一人联十户,微网格员发挥“传声”“吹哨”“服务”“表率”作用,及时把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上级的安排部署以最快的速度传递到每家每户,并将日常入户走访过程中发现的矛盾纠纷和问题,第一时间上报村(社区)处置化解,开展精准服务,实现了由治理对象到治理力量的转变。截至今年10月底,全区微网格员累计走访入户6.8万次,开展帮办等服务7800余次,排查矛盾纠纷1500余个,化解1400余个。
平安驿站是为了探索变网格员一人发力为群众共同参与而建立的基层治理平台,实行“一站一群一册一夜话”工作模式,即依托微网格员及村(社区)建立一个以上固定的驿站场所,一个微网格群,一本以家庭为单位、以发现特长为核心的全家福相册,半个月组织一次平安夜话活动,通过网格内的亲友互帮、邻里互助、村民互动、感情互通,达到信息联通、资源联享、问题联处、网格联建,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目的。截至目前,全区已经建成58个平安驿站,开展互帮互助活动3800余次,收集解决群众反映问题1900余个。
干群连心会是聚焦群众需求第一信号、聚力群众满意第一标准,按照“收集—分派—研究—办结”闭环解决问题的机制,每月通过干部述职、党员汇报、群众评议等环节,压实两委责任,发挥党员作用,动员群众参与,让群众成为共商善治主体,共同推进“五星”支部创建和乡村振兴工作,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水平。截至今年7月底,该区收集问题412个,解决393个,其中民生实事类239个、教育医疗类4个、人居环境类140个、文化生活类10个。
一年来,通过“十户联防+平安驿站+干群连心会”基层治理模式的实施和探索,马村区基本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街道、难事不出区,矛盾不上交”。
马村区平安办工作人员到基层平安驿站指导工作
强机制健全平安稳定体系
马村区始终坚持以马村一域之稳定为全市平安作贡献,先后出台了《马村区稳定工作八项机制》《马村区平安建设十项规定》。实行主要领导定期听取涉稳案件汇报机制,体现了主要领导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的责任担当。稳定工作提醒谈话机制是指由区纪委书记和政法委书记联合,对街道党政主要领导、区直部门一把手、村(社区)负责人开展提醒谈话。政法委书记就信访稳定工作面临的形势、上级的要求、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措施进行提醒谈话。区纪委书记就明责、履责、失责、追责进行责任提醒谈话,变事后追责为事前提醒。
在平安建设方面,马村区实施平安建设工作双色预警机制,对一段时间内某个领域、某项工作问题突出的街道和区直单位予以“红”“蓝”风险预警提示。红色预警由单位主要领导签收认领,限期整改,限期整改不到位的,由区纪委、区委政法委联合约谈。蓝色预警由分管领导签收认领,限期整改,蓝色预警限期整改不到位的,由区平安办约谈。
马村区的“小板凳”矛盾纠纷调解队
抓创建擦亮平安马村底色
马村区坚持以“三零”创建、“平安法治星”创建为抓手,全力建设高质量平安马村。
扎实开展“三零”“平安法治星”创建。该区完善了“一办三专班”,明确创建的“五个责任”。建立了马村区平安建设季度调研考核工作机制、政法委联系街道平安驿站建设机制,确保“双创”扎实推进。开展信访积案清仓、矛盾排查化解清源、处置违法信访行为清朗的“三清”行动,努力实现“零上访”;扎实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现安全达标升级,强化风险监测预警,努力确保“零事故”;强化社会治安防控,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行为,努力实现“零案件”。截至今年10月底,全区“三零”平安村(社区)达标率100%,企事业达标率96.6%,位居全市第一方阵。
强力保持对违法犯罪高压态势。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顺利打掉了以皂某某为首的3人、袁某某为首的4人、杨某某为首的6人网络恶意索赔、强迫交易的3个犯罪团伙。深入开展扫黑除恶领域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及执法司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检查,及时排查发现问题线索。深化全民反诈,多部门联动,集中打击处理涉诈违法犯罪嫌疑人30名、行政处罚40人,拦截被骗资金138.73万元,返还资金43.4万元,立案数、案损数同比分别下降25.49%、55.42%。
强化社会面管控。强化基层基础建设,投资110万元对区综治中心进行了升级改造,建成了区矛盾纠纷调处中心;组织开展“平安马村·夏季守护警灯闪烁”行动,定街道、定时段、定路段开展巡逻,做到白天见警察,晚上见警灯。发动群防群治力量,组织村(社区)开展“红袖标”“红马甲”夜巡活动,增强群众安全感。常态化在全区开展重点人群矛盾纠纷排查和命案防范专项行动,截至目前,全区未发生“民转刑”“刑转命”案事件。
合力推进重点人群服务管理。强化未成年人保护,在全区开展了校园安全和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六个一”专项行动,成立以区委书记、区长为双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19名政法单位班子成员联系学校制度,实行专班常态化推进。截至今年10月底,该区共编发工作通报52期,下发盯办通知单70份,并全部反馈;排查“三类”心理健康疾病学生26人,已转化学生8人、矫治学生9人;设立护学岗42处,开展法治宣传进校园活动25次,1.6万余名师生受到教育,未发生校园欺凌事件和未成年人溺亡事件。严格落实“543”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机制,今年以来,辖区未发生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案事件。
开展精准普法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四进”活动。针对农村土地承包纠纷多、社区物业纠纷多、学校易发生校园欺凌、企业易发生劳动争议等问题,实施精准普法,重点宣传农村土地承包法、民法典、未成年人保护法、劳动法等法律法规,增强群众法治意识。
风物长宜放眼量。马村区将以“三零”创建为切入点,常态化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防控化解各类风险,以扫黑除恶斗争常态化、社会治理现代化为着力点,持续深化平安马村建设,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为全力打造“一极两城三基地”创造安全的政治环境、稳定的社会环境、公正的法治环境和优质的服务环境。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