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孩子都是自己成长起来的,我可没操啥心。”
每每听到这样的话语从那些孩子独立又优秀的父母口中说出,我总是满心疑惑。
作为一个时刻牵挂孩子、事事都想为孩子安排妥当的家长,
每当看到诸如 “父母要时刻关注孩子成长的每一步”“这几个时刻,父母绝不能缺席” 之类的文章,都会深感认同地点头:“嗯嗯,太对了!”
然而,理论归理论,真正实践起来却并非易事。
我费尽心思为孩子规划好了一切,可孩子不但没有如我期望般茁壮成长,反而对我的安排充满抵触,每次我提出建议,他那倔强的眼神,仿佛在说 “我偏不”。
这时候,再听到那些 “轻松育儿” 的言论,我真是无法淡定了。
说真的,我也想试着放手不管,可一想到自家孩子那让人不放心的模样,就觉得不管不行啊。管了都这样,不管还得了?
于是,我认定那些父母要么是在故作轻松,要么就是纯粹在炫耀。
或者就像人们常说的 “运气好,孩子天生懂事”。但疑惑归疑惑,我还是决定深入探究一番,向那些孩子独立的父母取取经,观察他们与孩子的相处模式。
这一观察才发现,哪有真的对孩子不管不顾的父母,只不过,他们更懂得 “放手” 罢了。
01
独立型父母,都在 “偷” 包办的 “懒”
第一个家庭,是一对母子。
孩子的妈妈是一位职场女强人,儿子却曾经十分胆小内向。但上了高中后,孩子变得开朗自信,独立能力也很强。
一开始,大家都觉得是孩子长大了自然就变了。但听了孩子妈妈的讲述,才明白孩子的转变并非偶然。
这位妈妈曾经也是对孩子事事包办,总觉得孩子还小,这也做不好那也做不好。
孩子上学,她帮忙收拾书包;孩子做作业,她在旁边盯着;孩子参加活动,她也总是不放心地各种叮嘱。
可随着孩子慢慢长大,问题出现了。孩子对她的依赖越来越强,遇到一点小事就不知所措,而且性格也越来越内向。
这时,妈妈才意识到自己的过度包办束缚了孩子的成长。
于是,她开始尝试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一些事情。
一开始,孩子也会犯错,会不知所措,但妈妈忍住了去帮忙的冲动。渐渐地,孩子学会了自己整理书包、安排学习时间、处理与同学之间的矛盾。
而且,孩子的自信心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变得越来越开朗自信。
就像那句话说的:“温室里的花朵永远经不起风雨。”
父母过度包办,孩子就永远无法学会独立面对生活的挑战。适当放手,让孩子在尝试和错误中成长,才能培养出他们的独立能力。
02
独立型父母,都在 “偷” 焦虑的 “懒”
第二个孩子,是个女孩。
她的独立和淡定让人印象深刻。
和她的父母交流时,我发现这个女孩在面对各种问题时都能从容应对,心态非常平和。
深入了解后才知道,女孩的这种状态得益于父母的 “不焦虑”。
女孩的父母都是普通的上班族,他们没有给孩子报很多辅导班,也没有对孩子的成绩过分焦虑。
他们认为,孩子的成长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只要给予适当的引导,孩子就能找到自己的方向。
而反观身边的很多家长,总是处于一种焦虑的状态。担心孩子成绩不好,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给孩子报各种辅导班,买各种学习资料。
就像我自己,一看到孩子成绩有点波动,就开始焦虑不安,想尽各种办法去提高孩子的成绩。
但女孩的父母却不一样,他们更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
他们会和孩子一起讨论问题,鼓励孩子自己去探索知识。当孩子遇到困难时,他们不是急于给出答案,而是引导孩子自己去思考解决办法。
在这种氛围下,女孩养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对学习也充满了兴趣。
她不会因为一次考试成绩不好而焦虑,而是会认真分析原因,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然后努力改进。
所以,父母不焦虑,孩子才能更从容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才能真正地独立成长。
03
独立型父母,都在 “偷” 指责的 “懒”
第三个孩子的故事也很有启发。
这个男孩曾经很调皮捣蛋,让老师和家长都很头疼。但后来,他却变得懂事又独立。
男孩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很少指责孩子。
当孩子犯错时,他们不是一味地批评指责,而是耐心地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想法,引导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有一次,男孩在学校和同学打架了。父母得知后,没有马上责备他,而是先关心他有没有受伤,然后让他自己讲述事情的经过。
在了解了事情的原委后,父母没有批评他,而是和他一起分析这件事情中他做得不对的地方,以及应该如何正确处理与同学之间的矛盾。
从那以后,男孩再也没有和同学打过架,而且遇到问题也会主动和父母沟通,寻求解决办法。
相反,如果父母在孩子犯错时只是一味地指责,孩子可能会因为害怕而不敢承认错误,或者产生逆反心理,更加不愿意听父母的话。
就像有句话说的:“指责只会让孩子关闭心门,而理解和引导才能让孩子敞开心扉。”
父母少一些指责,多一些理解和引导,孩子才能在错误中成长,才能变得更加独立。
那些看似对孩子不管不顾的父母,其实并不是真的不关心孩子,而是更懂得在适当的时候放手,让孩子学会独立成长。他们善于 “偷懒”,不包办、不焦虑、不指责,把成长的空间留给孩子,让孩子在自由的环境中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