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张慧琴||我与平顶山晚报
慧琴
2024-08-28 05:58:08
有缘牵手,相伴永久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的一个夏天,我因故需要回舞钢婆婆家居住一段时间。偏僻的小山村,没有电视,没有书籍,闲了,我就看屋里墙上糊的报纸。报纸是从相邻的中学找来的,多是《平顶山日报》。虽是旧报,我却看得津津有味,尤其喜欢看副刊的“落凫”版和“社会长廊”栏目。从中了解到不少传说典故、风土人情、逸闻趣事。我把墙上的报纸,看了一遍又一遍,还意犹未尽。家人看我喜欢看报,就去学校给我找报纸,时间长了,学校老师都知道老张家儿媳妇喜欢看报,有看过不用的报纸就给我留着。

秋季开学,学校缺英语老师,想起我这个喜欢看报的人,就让我去试试。试讲了一节课,第二天就通知我去上班,从此我走上了三尺讲台,开始了教学生涯。

到了学校,看报纸更方便了,不管多忙,我都要挤时间看报,白天没空,晚上哄睡孩子,坐在被窝里看。1994年,《平顶山晚报》创刊,学校马上订了。晚报的内容更贴近百姓,更具烟火气。我常从晚报上挑选一些文章,给学生读,深受学生喜爱,每周的班会,读报成了一项雷打不动的内容。

晚报内容丰富,形式活泼,大家都爱看。为了方便看报,我为校团支部和班级各订一份《平顶山晚报》,更多学生有了看报的机会。学生通过看报,不仅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还培养了阅读、写作的习惯,写作水平明显提高,有几位同学在作文竞赛中屡屡获奖。

从晚报上选读的好人好事和励志学习故事让同学们深受感动,校团支部成立了“学雷锋小组”,校内好人好事层出不穷,学生还经常帮助村里的孤寡老人和残疾人。学校团支部受到表彰,我也被评为“舞钢市青年十佳”、“平顶山市学雷锋标兵”和“平顶山市十大杰出农村青年”。


可以说,看报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因一份报纸,我爱上了平顶山这座城市。

近年来,我们举家去了东北,身居异乡,看不到家乡的晚报,浓浓的乡愁积聚在胸,不吐不快,我把思乡的情感倾诸笔端,写成短文,投给平顶山晚报。投的第一篇《舞钢咸豆腐脑》,经过编辑朱碧琼老师的精心修改和润色,刊发在《平顶山晚报》副刊版上,并转发到学习强国平台。我欣喜若狂,好似失散多年的孩子又回到了母亲的怀抱,倍感幸福和温馨,从此平顶山晚报成了我的习作园地、精神家园,阅报、投稿、转发,我和《平顶山晚报》相依相偎,相伴同行。

亲友和文友们看了我转发的《平顶山晚报》,都说晚报办得好,版面设计精美,文章品位高,纷纷订阅投稿。

《平顶山晚报》,是我梦想起飞的地方,我由原来的读报爱好者成为如今的投稿者,晚报是我的恩人,也是我的知心朋友。三十年来,平顶山晚报如一股清泉,滋润着我的心田,在编辑的精心引领下,我沐浴着晚报的恩泽,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不断汲取营养和智慧,感谢《平顶山晚报》,让我心灵有所寄托,不忘初心,永葆生活的激情!
春去秋来,花开花落,无论岁月如何更替,我对《平顶山晚报》的情感一直未变,历久弥深。
30年相伴,受益匪浅,真诚感谢《平顶山晚报》!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