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新青年
一阵清脆的铜锣声响起,许都大剧院戏台上的幕布缓缓拉开。
随着急促有力的锣鼓点,一身军装的邓磊磊挥动驳壳枪,腾上落下,红带翻飞。鼓点骤歇,邓磊磊横枪一立,一身正气。
11月14日,在河南省第十六届戏剧展演首场演出《石榴花开》中,饰演英雄大栓的邓磊磊甫一亮相,就赢得了满堂彩。
邓磊磊是个“85后”,14岁开始学习戏曲,20岁进入剧团。
谈起自己与戏曲结缘,邓磊磊直言这是一份特别的“缘分”。
作为土生土长的许昌娃,邓磊磊介绍,他的爸爸妈妈都是戏迷,俩人村子相邻,当时还都是各自公社的文艺骨干。由于经常同台演出,俩人也因此相知相恋成就了姻缘。
邓磊磊在越调《画龙点睛》中饰演李世民
受父母影响,戏曲的种子早早就种在了邓磊磊的心田。而耍刀弄枪的舞台表演,更是让小时候的邓磊磊充满向往。
“对于男孩子来说,都有一个英雄梦,我也不例外,就想着去舞台上当英雄。”
就这样,到了14岁,邓磊磊被父母送进了当时的许昌文化艺术学校,开始进行科班学习,正式走上戏曲之路。
邓磊磊在越调《掉印》中饰演王子龙
都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和戏曲相伴的青春注定与众不同——压腿、抻腰、劈叉……数十个基本功动作,邓磊磊每天重复千百遍。
2005年,6年科班学习生涯结束,20岁的邓磊磊进入许昌市戏曲艺术发展中心,主攻武生、小生。
身为武生,武打技艺是必不可少的“看家本领”,也是观众们最爱看、最容易收获满堂彩的表演。邓磊磊从不间断练唱功、练身段,功底日益精进。
邓磊磊在越调《收姜维》中饰演姜维
多年苦练不辍,他先后主演了《掉印》《画龙点睛》《收姜维》《诸葛亮吊孝》《秦香莲》等传统剧目,还在越调戏曲电影《圣哲老子》中贡献了不俗的表演。
2016年,他又拜入越调名家何全志的徒弟解群生门下,传承学习“何派”艺术,并于今年4月份被认定为许昌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越调)第六批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邓磊磊的师父解群生在教他演戏。
“‘何派’的艺术特点是唱腔音质纯净、韵味甘醇,念白深沉响亮、抑扬顿挫分明,里面涉及的东西很多,我要不断去学习各种各样的知识。”如今谈论起戏曲,邓磊磊的眼睛里充满光芒,曾经的懵懂早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自信和期望。
作为“何派”第三代传人,邓磊磊戏路宽广,唱腔质朴、豪放,而他对人物的诠释,也随着自身阅历的积累、年龄的渐长、世事的观察,有了更立体的解读和演绎。
邓磊磊在教徒弟打戏。
从戏校学员到剧团演员——当传统戏曲遇上年轻人,满眼的青春不仅带来舞台的靓丽,也让“传承”落地有声。
在演出和排练的空隙,邓磊磊会拍摄短视频传播传统戏曲,推广戏曲文化。
邓磊磊在曹丞相府景区扮演关公
为了播撒艺术的火种,让传统戏曲“活”起来、传承好,他在不遗余力培养学生的同时,还走进曹丞相府景区扮起关公,让游客零距离体验“唱念做打”的魅力。
此外,他还经常借助“戏曲进校园”“戏迷擂台”等活动,将戏曲文化融入艺术课堂,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了解热爱传统戏曲。
邓磊磊在为小演员整理戏服。
“戏曲传承,说到底是人的传承。”邓磊磊说,“七八年前,舞台下的观众都是六七十岁的爷爷奶奶。现在,来剧场的观众很多是年轻人。戏曲很老,它也很潮。我相信只要大家愿意走近戏曲,就一定会爱上戏曲。而我会一直坚持,在戏曲这方舞台追逐我的英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