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童心是最好的养生
刘悦
2024-10-16 16:06:08

刘悦

做了几十年“播”的工作,每天都是现场直播。

最大的体会犹如把握好分秒演出,便是最好的珍惜。

闲空的时候,将生活中点滴的往事细细回味,伤心时的泪、开心时的醉,都是因追求而可贵。对于养生,时不时的想起两点,一是“只‘养生’二字,便是自私自利”。二是“常快活就是功夫。”

有人说,在名利上贪婪是愚昧,在寿命上贪婪同样也是愚昧。所以,不要为了健康和长寿而折腾自己,因为你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做。

人身难得,来世间一趟不容易。珍惜生命是必须的,对于自己的心情和身体要觉察,要做到心中有数,不要随波逐流,人云亦云。

翻阅很多资料发现,自古以来都高度重视人和生命 ,将人与天地等量齐观 ,认为生命是万物之尊。

养字含有供养、敬养之义,认为供养的关键在于,减少或免除供养对象为自己生存所需应付出的劳动。

养生 ,即供养生命、供养身体 ,亦如供养父母。因此古人亦认为养生的关键在于尽可能地节制和减少生命力的消耗 ,其最佳的途径则是“静”。

古语说“口开神气散,舌动是非生”。世界没有悲剧和喜剧之分,如果你能从悲剧中走出来,那就是喜剧,如果你沉缅于喜剧之中,那它就是悲剧。不该说的不说,不该表演的不能演,这也是少惹是非的最好方法!

张仲景认为“而进不能爱人知人,退不能爱身知已,遇灾值祸,身居厄地,蒙蒙昧昧,蠢若游魂,哀乎……”了解人,爱护人,尊重人是以人为本思想的真正体现。

中医口中的“三分治,七分养”指的是:在病人康复过程中,医生和药物所起的作用只占三分,身体的恢复更多依赖于自我调节,也就是修复自愈力的过程,这就是“养”的含义,占了七分。

其实这一理论与中医的治病观念非常一致,中医治的不是单一的一种疾病,而是修复人体的动态平衡,非常注重人体的自我修复力。

几千年前《黄帝内经》中就倡导养生防病,提倡医生"治未病"。在疾病尚未发生之前,就通过调理,让人体恢复至动态平衡,从而避免疾病的产生。

养生不是养身,而是养心养性。养心就是要心胸宽阔,遇事不怒,想得开,放得下,始终保持心情的平和,知足者常乐。对人与事,不要斤斤计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为他人多着想。不知天命,胡乱追求,一辈子也达不到,一辈子烦恼。

要学会中医的“养”,谨遵医嘱,养成好的饮食、作息习惯。大家一定要记住,只有“治”,没有“养”,治疗效果可能会大打折扣。如果你是“治”+“养”,效果自然会1+1>2,身体也会很快恢复健康哦!

真正的养生是一种心灵的自然追求,不是为了不生病或长寿,恰恰相反,养生的目的就是看破生死,理解生死,不惧生死。让自己生活在一种宁静安详,无欲无求,随遇而安,事来应事,自然而然的状态中。

佛道两家都推崇静养。一切自然而然、不刻意为之,无为就是最好的养生方法。而传统的中医更是如此,“养神为先”是中医的养生观点。

把握好“度”。所谓“静以养生”和“动以养形”,心要静养,身体要适当地动。这是我国养生学中最重要的两个基本理念。所以“生命在于运动”这句话应该改为“生命在于动静之间。”

陆游非常重视乐观养生,即使家中揭不开锅依然快乐地吟诗作词。对于人生的态度是:“纷纷谤誉何劳问”、“莫厌相逢笑口开”,什么荣辱、贫富,面子,在他看来都是不值一提的,笑口常开才是人生应该秉持的态度。“整书拂几当闲嬉,时与儿孙竹马骑。故而小劳君会否?户枢流水即我师。”,这就是快乐的根源——童心未泯。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