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存款利率破1%时代:为什么说银行股是“类固收+”的最优解?
凯哥的朋友圈
2025-05-25 10:35:28
 #创作挑战赛八期# 

今年的A股市场,有一个有趣的现象:
2007年上证指数6000点时买入的银行股,如今大盘3300点却实现解套盈利
以工商银行为例,2007年高点买入持有至今,复权后年化收益超5%,远超同期存款利率。
这一现象揭示股市本质:股价=业绩×估值,当业绩增长穿越牛熊,低估值终将成为向上的催化剂。

今天,国有大行的1年期存款利率已经破1,让存款的吸引力越来越低。一方面是存在银行中只能获得越来越低的利息,一方面是银行股的稳定且高的收益。在资产荒与利率下行的双重背景下,银行股正从防御性选择转向攻防兼备的核心配置标的。今天我们来聊聊银行板块的投资逻辑,以及后续是否仍具备配置价值呢?

图片
图片

一、投资逻辑

在经济弱复苏与资产荒的双重背景下,银行股的核心价值源于“风险底线明确化”带来的估值修复动力。

1.宏观风险缓释,市场信心重建
2023年以来,房地产风险通过贷款占比下降、不良率收敛逐步可控(如国有大行房地产对公贷款不良率已回落),地方政府化债政策落地,叠加财政部对银行注资补充资本,市场对系统性风险的担忧显著降温。这种“从迷雾到清晰”的转变,使得银行股从大家唯恐避之不及的风险资产变成“估值修复标的”香饽饽

2.股息策略的底层逻辑类固收属性强化
当前A股银行股息率普遍在4%——6%,港股达5%——6.5%,显著高于国债收益率和存款利率。在利率下行周期中,高股息资产成为“类固收替代”的核心选择,尤其适合风险偏好较低的长期资金。

3.资金配置的“被动化”趋势
公募基金改革推动被动化、配置化投资,让公募基金开始让组合“贴近”业绩基准,先保证不跑输基准再说。而银行股在沪深300/中证800这两个指数有超70%的主动管理基金作为业绩基准中权重分别达13.7%10.8%,但主动基金持仓仅3.8%,低配缺口显著。未来资金向基准靠拢的过程中,银行股有望获得增量资金支撑。

二、四维框架锁定板块阿尔法机会

1.股息率为核心指标,兼顾安全边际与收益

优先选择股息率5%以上、分红率稳定(超过30%)的标的。高股息既是当前市场的“共识锚点”,也是银行盈利稳定性的直接体现。股息率与PB(市净率)挂钩,当前A股银行PB仅0.6——0.7倍,处于历史最低5%分位,安全边际充足。

2.从区域经济活力寻找阿尔法机会

区域经济景气度直接决定区域的信贷需求与区域银行的资产质量。长三角珠三角中西部的核心省份区域银行得益于区域经济发展,会获得超越平均数的收益。从数据上来看,2024年信贷需求旺盛地区的区域行,净利润增速普遍高于行业均值2——3个百分点。

3.利用可转债捕捉阶段性机会

策略逻辑是,银行发行可转债补充资本,若股价接近转股价(通常为净资产1.3倍),管理层有动力推动转股以避免负债压力,形成阶段性机会但是,需警惕转股失败导致的抛压,优先选择资本充足率承压较小的银行。

4.经营理念长期阿尔法的来源

比如,零售与财富管理业务、小微金融出色的银行,在息差收窄背景下,非息收入占比高、客户粘性强的银行更具穿越周期能力。

三、风险与机会

1.核心风险:净息差何时触底?
近年降息落地后,银行净息差依旧承压,但机构预测2025年存款付息率还将下行20——30个基点,有望缓解压力。若净息差底部探明,银行板块估值有望再上台阶。

2.政策变量:信用周期与地产复苏节奏
若经济复苏超预期带动信贷需求反弹,银行股可能从“防御”转向“进攻”反之,地产风险反复或压制估值修复空间。

3.估值对比:全球视角下的性价比
中资银行ROE(5%——7%)与日本银行业历史水平相当,但中国经济增速仍具优势,银行业仍将享受经济增长红利。当前银行板块估值(A股0.6倍PB)显著低于全球平均水平1倍PB),存在估值差修复机会。

这并不适合所有人

银行股的投资本质是“用时间换空间”——在经济不确定性中赚取股息的“确定性”,并等待风险改善带来的估值提升。

投资银行股的本质,是在经济转型的不确定中,锚定确定性的股息收益,并分享风险改善的估值红利。它不会像科技股一样爆发式上涨,却能在震荡市中提供稳稳的幸福对于追求短期高弹性的投资者,需谨慎入场;但对于资产配置型资金,当前时点的银行股堪称震荡市中的“性价比之选”。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购买银行股会存在较大波动风险,并不会像购买银行存款一样,这一点需要在买入前就要明白!

需要注意的是,当某类资产被广泛关注被视为“共识性机会”时,其交易拥挤度就会上升(大家都抢着买),其性价比就会降低,一旦出现这种信号,未来资金博弈的可能性将会加剧,引发踩踏的风险将会增加。近期,受公募改革影响,由于公募持仓配置高股息资产相对较低,让高股息资产受到追捧。需要高度关注,当高股息资产的上涨逻辑若从“基本面驱动”转向“政策叙事驱动”,需谨慎评估其可持续性。

如果您对股息率策略比较感兴趣,建议看看我写的关于红利策略基金怎么投》系列的文章,或许对您有新的启发。

风险提示:经济复苏不及预期、政策变动超预期、利率波动加大。

(本文数据均来自公开研报,不构成投资建议,操作需结合个人风险偏好。)





关注凯哥的朋友圈,分享自己的投资心得和感悟,用大白话讲清枯燥难懂的投资知识。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