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文化使者保护野生动物——国宝熊猫出山记 作者:李宇翔
百度三门峡李宇翔
2024-08-29 13:15:10
 #书香河南全民阅读# 

1,介绍大熊猫

很多年前一场突如其来的七级地震,让四川雅安成为了全国人的焦点,其实地震中受灾的不光有人,还有大熊猫。可能有些人不知道,国宝大熊猫也是地震中的受害者,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把世界上最大的熊猫保护基地——卧龙自然保护区给破坏了,没办法,只能把熊猫在转移到雅安,没想到雅安又地震了,不过幸好,雅安地震让熊猫基地没有受到什么破坏。



大熊猫的祖先在800万年以前,就在云南的森林里生存了,到200万年之前,大熊猫的祖先和剑齿象一起,广泛的分布在中国的南方地区,经过长期的进化,它在进化过程中发展了很多能够消化竹子的一些消化功能,所以能够生存到今天。所以它是一个古老的动物,我们称为活化石。和大熊猫悠久的历史形成鲜为对比的是,世人对它的认识却只有一百多年。

大熊猫,属于熊科,大熊猫属,是中国特有的物种,分布在中国四川、陕西和甘肃的山区。雄性个体稍大于雌性,体重80—120千克,最重可达180千克,“黑眼圈”是它的标志之一,除此之外,内八字的行走方式也是它的标志之一。


大熊猫只有四川和秦岭两个亚种。大熊猫生活在海拔2600米—3500米的茂密竹林里,那里气温常年低于20℃。大熊猫体型肥硕,善于爬树,也爱嬉戏,爬树的行为一般是临近求婚期,或者逃避危险,大熊猫每天一半的时间都在进食,剩下的一半时间在睡梦中度过。大熊猫喜欢吃的竹子多达60多种。野外大熊猫的寿命在18——20岁,人工饲养下的大熊猫寿命可以超过30岁。

大熊猫性情十分温顺,初次见人,常用前掌蒙面,或把头低下。它们的身体如果沾上水或是过河后,会像小狗一样把身上的水抖掉。大熊猫不怕寒冷,也从不冬眠,它们可以在气温—4到—14℃穿梭于白雪很厚的竹丛中。大熊猫的皮肤非常厚,最厚可达10毫米,身体不同部分的皮肤厚度也不一样,背部厚于腹侧,外侧厚于内侧,皮肤的平均厚度约为5毫米,且富有弹性和韧性,锋利的爪子和发达有力的前后肢,能让大熊猫快速地爬上高大的乔木。


大熊猫长期生活在密密的竹林里,它的瞳孔是像猫一样是纵裂的,所以在夜幕降临的傍晚仍然可以活动。大熊猫也爱嬉戏,有时候会下到山谷,串入到山村或住宅,把锅盆桶具,尤其是圆形的器皿当成玩具,玩耍后弃置山野。在睡觉的时候也很可爱,平躺、侧躺、俯卧、伸展或蜷成一团都是它们喜爱的睡觉方式。它那胖嘟嘟的身体和它慢吞吞的行走方式,是因为它们生活的环境里有充足的食物,没有天敌,没必要行动很快。而且这种慢吞吞的动作使之能够保存能量。为了保存能量,大熊猫喜欢在平缓的地方行走,避免爬坡,平时也只在一个小范围的地方活动,


大熊猫喜欢吃竹鼠,俗称“竹溜子”,专吃箭竹的地下根,使箭竹枯死,但它的肉却是鲜嫩可口,大熊猫有一套巧妙的办法来对付竹鼠,一旦闻到它的气味,就能找到它的洞穴,然后便用嘴向洞里喷气,并用前爪使劲拍打,迫使竹鼠慌忙出逃,大熊猫则乘机一跃而上,用前爪按住,撕去鼠皮,尽食其肉。大熊猫虽萌,但它毕竟是熊科动物,它并不是不喜欢吃肉,而是缺少机会。在大熊猫的分布区里,大型的食肉动物很少,没有多少残尸剩首供它食用,如果去捕捉鼠类等小动物,所得到的营养却常常不足以抵偿消耗掉的能量。因此,大熊猫只能偶尔吃到一点肉食,大部分时间则按部就班地依靠竹子维持生命,成为一辈子循规蹈距、依竹而生的动物。

大熊猫的食性是奇特的,在野外采食的50多种植物中,竹类就占一半以上,其中最喜欢吃的有大箭竹、华西箭竹等7种。科学家认为“大熊猫具备肉食动物的生理特征却不以肉为主食”,是因为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它们体内一个名为“T1R1”的基因丢失了。简单来说,T1R1类似食盐或其他调味料,有了它,大熊猫吃起肉来才津津有味,而丢失了这个基因,大熊猫就无法感受到肉类的鲜美,对它们来说就味同嚼蜡,长此以往,大熊猫纷纷听从味蕾的召唤,转而投向竹子的怀抱。


其实大熊猫的胃并不适合吃素,因为食肉动物的胃难以直接消化植物纤维,得靠肠道菌群慢慢消化,所以它们每天都会在这上面花大量时间,最长可达19个小时。但是在人工的保育环境下,它们衣食无忧,无论需要多少竹子都一定管够,每天的正经工作就是吃饭睡觉和卖萌。

大熊猫的交流是通过留在地上的气味来实现的,它们经常用尿液,或尿液和肛周腺分泌物的混合来做标记。当它们做标记的时候,它们会晃动头部,嘴巴半张,做了标记以后,它们会在做标记的地方剥掉树皮,或留下抓痕,以引起其他大熊猫的注意。


大熊猫也爱饮水,它们的家园大多数都设在溪涧流水附近,大熊猫每天至少饮水一次,有的地方虽然食物很丰富,但缺了水,也难以找到大熊猫的身影。到了冬季,当高山流水被冰冻结以后,大熊猫会到山谷中去饮水,然后返回家园。大熊猫取水总是求近舍远,日复一日地走出一条明显的饮水路径。

圈养条件下,雌性大熊猫4岁左右进入性成熟,雄性大熊猫6岁左右进入性成熟,野外大熊猫性成熟稍晚。大熊猫生宝宝在一个隐蔽的树洞,或天然的岩洞,里面有熊猫妈妈精心铺垫的树枝和干草,刚出生的大熊猫皮肤是粉红色的,带有稀疏的白毛,在它刚出生的几周里,熊猫妈妈会一直将孩子抱在怀里,温暖它、保护它,几乎寸步不离,移动的时候就把它衔在嘴里,如果看到熊猫妈妈舔它的孩子,很可能是在帮助孩子排便。


大熊猫育幼期间,幼仔的叫声是母子联系非常重要的通讯工具,幼仔通过不同叫声提醒妈妈满足不同需要。在1-2周后,长黑毛的地方开始变深,6-8周时,它们可以睁眼了,三个月后就可以慢慢地爬动了。在野外,如果出生的是双胞胎,熊猫妈妈通常会忽视较弱的一个,保证至少一只成活。在圈养情况下,会进行人工饲养,并采用换崽技术,尽量使所有的大熊猫幼仔都能成活。照顾孩子对熊猫妈妈来说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通常历时18个月,有时甚至长达两年,直到她的下一个孩子出生。截至2021年1月,中国大熊猫野生种群增至1864只。

2,国宝出山

中国人认识大熊猫的历史可谓远流长,传说黄帝在始祖山驯练兽兵,并在阪泉之战中大败炎帝。《书经》里称貔(pí),《毛诗》里称白罴(pí),《峨眉山志》里称貔貅(pí xiū),《兽经》里称貉(mò),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称貘(mò),晋朝《尔雅·释兽》一书记载,熊猫似熊、小头、黑白驳(bó)能舔食铜铁及竹骨。此外,明代袁牧所著的《新齐谐初集》一书中介绍:“房县有貘兽(熊猫别称),好食铜铁而不伤人,凡民间犁锄刀斧之类,见则涎流,食之如腐。城门上所包铁皮,尽为所啖(dàn)”

那么大熊猫是怎么被外国人发现的呢,事情要从一百多年前说起,1869年,在今天雅安市宝兴县穆坪镇附近的一条山路上,突然来了一个风尘仆仆的外国人,在宝兴这样的偏僻的地方,突然来了一个外国人确实让人好奇,而这个外国人只见他一身传教士打扮,但他虽然是传教士但又不宣传教会,那么他是谁呢,他来干什么呢?

这个人名叫皮埃尔戴维德,是个法国神父,但是他从小就喜欢动物,当了神父也没忘了这个爱好,而且他认为在神秘的中国一定有众多不为人知的新物种。1862年,戴维如愿以偿地被派到中国,在1865年,他在北京的皇家猎场,发现了一群奇怪的动物,这种动物长着马的脸,鹿的脚,骆驼的脖子,驴的尾巴,而西方的动物书籍里从来没有记载过这种动物。

他发现的这种动物就是中国特有的麋鹿,也就是老百姓所说的四不像。一夜成名让戴维非常兴奋,他相信在中国一定还有更多的神秘动物没有被发现,很快他就听教会学生说在他的老家四川,在深山里有一种食铁兽,不吃肉,只吃铁和铜,一听还有这样的动物,这要是真的,那一定会比发现四不像还要轰动,于是他一路跋山涉水来到了雅安宝兴县。

我简单地介绍下四川西部,这个地方是我国青藏高原向成都平原的过渡地带,海拔高差非常显著,这个地区有座高山叫贡嘎山,这个山有七千多米高,但是在20公里以外的大度河河谷海拔就只有一千多米,这样高的海拔差距就造成了非常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从山脚到山顶有各种植被存在,所以它孕育了非常多的珍稀野生动物。

一到雅安,他就没日没夜地在深山里寻找,并向当地的猎人打听这种动物,但可惜,所有的猎人都说自己从没见过食铁兽。有一天他到一个姓李的猎人家去做客,在猎人的床上,他发现了一样神奇的东西。

他在日记中写道:“在这个异教徒了家里,我看见了一张从未见过的黑白兽皮,体型相当大,是一种非常奇特的动物。”这张奇特的兽皮,让戴维很兴奋,他赶紧问猎人,这是什么动物的皮呢。猎人说这张皮是从他爹手里留下来的,到底是什么动物的他也不知道。但经过戴维反复的查看,他认为兽皮应该属于一种目前还不为人知的动物,说不定正是自己要找的食铁兽,根据兽皮黑白相间的特征,他还先给这种动物取了一个名字,叫做黑白熊。

接下来,戴维为了得到这种动物,就在猎人中间发布消息,谁能给他抓来一只黑白熊,他就给谁100个大洋,当时的一个大洋折合现在的人民币是500——1000元, 民国初期一般教师月薪也就10块大洋,政府一般工作人员工资也就20块大洋,当时的一个袁大头能够购买500个包子,普通的家庭一个月只需要2个袁大头就够了。所以一百个大洋在当时是一笔巨款,都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一下子当地的猎人都倾巢出动,钻到以前从不敢去的大山深处,去找黑白熊。

3月23日,猎人们送来了第一只小黑白熊,遗憾的是他们为了便于携带,把它弄死了。戴维在日记中这样写道:“信基督的猎人外出十天后,带来一只幼体黑白熊,本来是一只活的,遗憾的是,为了便于携带,就把它弄死了。他们以十分高昂的索价,把这只黑白熊肉体卖给我,它的皮毛和我在李家看到的那只成体相同,这一定是熊类中的一个新种。”


虽然只是一具尸体,但足以证明黑白熊是一种真实存在的动物,对戴维来说,只要再能找到一个活体,他就可以向全世界宣布自己又发现了一个新的动物,于是他出了更高的价钱,要猎人们再给他找一只活的黑白熊回来。

但是这次戴维在山里足足等了两个多月,终于在1869年5月4日,有个猎人给他送来了一只活的黑白熊,看着这只神奇的动物,戴维简直乐疯了,他赶紧打了一个笼子,准备把这只黑白熊先运到成都再运回法国。但没想到自从被关到笼子里之后,黑白熊就开始不吃不喝,还没等运出雅安,它就活活饿死了。

这只黑白熊死后,戴维只好把尸体做成了标本,再写了一份详细的发现报告,寄回了法国是黎自然博物馆。不出他所料,这具黑白熊标本一展出,就引发了西方世界的轰动,甚至有人质疑世界上不可能有如此奇妙的动物,标本是伪造的。面对质疑,巴黎自然博物馆组织了世界上最权威的动物学家对标本进行了鉴定,结果鉴定显示这是中国独有的新物种。


不过并不像戴维认为的那样黑白熊是熊的一种,而是猫熊科的一个分支,因为体型比之前发现的小猫熊要大,人们还给这个新物种取了个名字,叫做大猫熊。

说到这有人要说了不是大熊猫吗?这里面又有一个典故:1939年,重庆平明动物园举办了一次动物标本展览,其中“猫熊”标本最吸引观众注意。它的标牌采用了流行的国际书写格式,但由于当时中文的读法是从右往左读,所以参观者一律把“猫熊”读成“熊猫”,久而久之,猫熊就变成了熊猫。从此,“大熊猫”的名字就诞生了,戴维也成了第一个向西方世界介绍中国大熊猫的外国人。

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这话放在大熊猫身上也一样,一夜成名的大熊猫,怎么也不会想到,出名之后等待自己的竟然是一场世纪浩劫。从那以后,一批又一批的西方探险家、游猎家和博物馆标本采集者来到大熊猫产区,试图猎获这种珍奇的动物。因为戴维运回法国的是一具标本,而西方人想看到的却是活的熊猫。在金钱的诱惑下,大批西方探险家来到四川想抓一只活熊猫回去,就连当时美国总统罗斯福的两个儿子,都加入到了这个队伍当中。




想发财的人很多,但是却没有一个人是成功的,为什么呢?上海野生动物园工程师俞锦华说:“大熊猫应该说可能在捕捉过程中容易受到一定的伤害。另外他把大熊猫控制在一个相对比较小的木箱里面,应该说在这个环境饲养的时候,大熊猫的应激反应很大。由于应激反应它的抵抗力各方面可能下降很容易生病,另外一个在当时的情况下,对大熊猫的饲养研究,还是很缺乏这方面的知识。”

在整整65年里,这些西方探险家从四川抓走了上百只熊猫,但没有一只活着的大熊猫被运出中国,所有的大熊猫都惨死在了囚笼里,无数洋人带着发财梦而来,结果却失望而归,甚至有人断言,没人能把熊猫活着带出中国。

但是谁也没有想到,最后打破这个断言的竟然会是一个女人。在戴维发现大熊猫67年之后,1936年,35岁的纽约女服装设计师露丝·哈克利斯因为新婚丈夫比尔因病死在上海,所以她决心完成丈夫的遗志,在丈夫去世两个月后的1936年4月,露思义无反顾的登上了开往中国的轮船。启程前往中国。

来到了上海后才从丈夫好友口中得知道,比尔到中国之后根本没去成四川,原来当时的四川正是红军和国军作战的主战场,被严密封锁,外国人想进出四川,都要有国民政府的通行证才行,而比尔就是因为一直没能拿到通行证,才在郁闷中病死的。面对这个情况,换了别人,可能就知难而退了,可天性倔强的露丝却没有放弃自己的计划,在上海,她四处找关系,跑路子。几个月之后,经过蒋介石的特批,露丝终于拿到了去四川的通行证。


那么大熊猫为什么不能活着带到美国呢,因为大熊猫在深山里生存了几百万年,经不起半点惊吓,一旦被关进笼子,出于本能它就会不吃不喝,最后绝食而死,而且大熊猫只吃新鲜的竹子,按照当时的条件,从雅安到美国,路上最快也要好几个月,这几个月里上哪去找那么多新鲜竹子喂熊猫呢。

那么,露丝有什么办法呢,不能不说外行有时也能干大事。有一天,露丝无意中看到一个女人,正在给怀里的婴儿喂奶,这一幕,让她脑海里突然灵光一闪,冒出了一个想法,成年的大熊猫抗拒人类,被抓以后会绝食,可刚生下来的熊猫宝宝,还没有任何意识,应该不会抗拒人类吧。还有成年熊猫要吃新鲜的竹子,可熊猫宝宝应该是吃奶的,如果自己能抓到了一只熊猫幼崽,把它活着带回美国的机会不就大多了吗。有了这个想法,露丝马上开始了她的行动,她请来了有经验的美国探险家,还有当地的向导,在宝兴县茫茫的大山里找起了熊猫,和以前那些来抓熊猫的人不同的是,他们的行李当中多了一个奶瓶和很多罐装的牛奶。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只能说也许就是天意,1936年11月9号,露丝一行和往常一样在深山里面寻找熊猫的踪迹,突然,在一颗大树的附近,露丝隐约听到了一阵婴儿的啼哭声,深山里怎么会有孩子哭呢,再仔细一听,哭声好像是从大树的一个树洞里面传出来的,再往树洞里一瞧,所有人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树洞里躺着的竟然是一只还没有猫大的熊猫宝宝。很快,这只刚刚出生不久的熊猫宝宝,就被露丝带回了营地。

为了不冻着这个小东西,露丝整天把它抱在怀里,用自己的体温呵护着这个幼小的生命,后来,露丝还给熊猫宝宝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苏琳,还在懵懂之中的苏琳呢,也像躺在妈妈的怀里一样,整天呼呼大睡,饿了就对着奶嘴大口地喝牛奶,就这样,从雅安到成都再到上海。

尽管西方人已寻求大熊猫半个多世纪了,并且知道它是濒临灭绝的珍稀动物,但直到那时,中国人对大熊猫的了解还几乎为零。猎人可以任意捕猎这种珍惜动物,而当时的政府也没有任何保护措施和规定。而露丝的麻烦并不在于她捕获了大熊猫,而是进入中国内地的手续不全,因此不能离境。最后她采取行贿的办法登上了到美国的轮船。她把苏琳装在一个大柳条筐里,在海关登记表上写上“随身携带哈巴狗一只”,混出了海关的露丝带着苏琳在太平洋上航行,而越洋电报早已把消息传遍了美国。


轮船在旧金山码头靠岸时,正是圣诞节的前一天,惊喜万分的美国人在码头上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他们为珍贵的客人安排了最豪华的套房,召开了最隆重的欢迎晚会。苏琳被送到许多大城市展出,所到之处无不引起轰动。曾经为寻找大熊猫到过中国的罗斯福的儿子西奥多见到苏琳时,十分动情地说,“如果把这个小家伙当作我枪下的纪念品,我宁愿用我的儿子来代替。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远征中国西部项目负责人赛奇则完全被苏琳征服,他甚至许下誓言:“我这一生将再也不会射杀一只大熊猫了。”

经过激烈的竞争,芝加哥布鲁克菲尔德动物园得到了苏琳。1937年2月8号,苏琳被安置在芝加哥的布鲁克菲尔德动物园。4月20号苏林第一次公开展出,一夜之间,苏琳就成了芝加哥的超级明星,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瞻仰这位熊猫小姐,三个月里观众总数超过了40万。苏琳每一个滑稽逗人的动作,都成了当时报纸和广播的新闻热点,人们像潮水似的涌向这里,最多的一天达4万人,超过了该动物园的入园最高记录。

苏琳的一举一动都成为报纸的新闻,商人们争先恐后地赶制大熊猫形象的产品。印有熊猫图案的帽子衣服,也成了美国最时髦的商品。甚至一种鸡尾酒也以大熊猫为名。露丝和苏琳的故事成为畅销书,并搬上了银幕。而第一个把活熊猫带到美国的露丝也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名人,被人们亲切地称为熊猫夫人。





狠狠发了一笔熊猫财的动物园,不但给了露丝一笔天价酬金,还额外加了一笔钱给露丝,为什么呢?动物园希望露丝再到中国一趟,抓一只雄性的熊猫回来,好和苏琳共同繁衍后代。可以说,一时间露丝名利双收,风光无比,1937年8月,踌躇满志的露丝再次来到了上海,尽管这时的上海正在进行淞沪会战,十分危险,露丝有一次就险些丧命在日军的炮火下,但是,熊猫带来的名利让露丝已经把生死抛在脑后,一个多月之后,猎人为露丝抓到了一只成年雌性大熊猫,露丝给这只熊猫取了个名字叫阴,她以为这只熊猫会和苏琳一样,在自己手里好好的活下来,然而事实却是,被关在笼子里的阴不让任何人靠近,也不吃任何东西,三天之后就死在了笼子里。



冰冷的熊猫尸体,让露丝晚上只要一上床,就仿佛看到了熊猫在眼前晃动,失眠开始折磨露丝,以前从不喝酒的露丝开始有了酒瘾,不为别的,因为只有在酒精的麻醉下,她才能勉强入睡。但是,名利的诱惑让白天的露丝依然是精神百倍的寻找熊猫,不久有个猎人又给她抓了一只熊猫幼崽戴安娜。1938年露丝带着戴安娜回到美国,跟苏林放到了同一个动物园里。这下,露丝再一次成为了人们追捧的人物,大笔的美元也飞进了她的口袋,然而这次的成功却没有向上次一样给露丝带来任何快乐和满足。相反,那只熊猫的尸体一到晚上就浮现在她眼前,挥之不去让她痛苦不堪。就在这个时候,一个更大的打击又接踵而至。苏琳这只最早走出中国的熊猫,突然爆死在了动物园。

苏琳的死,让露丝失去了最大的精神支柱,苏琳就等于是她的孩子了,孩子死了,做母亲的能不崩溃吗。为了让自己从崩溃中摆脱出来,露丝再次回到了雅安,想和熊猫们待在一起,可是,那里等待她的却是更令人心碎的现实。原来,自从露丝把苏林和戴安娜带出国后,有更多的西方人觉得把熊猫活着带出中国是可能的,于是他们更加频繁的到中国四川捕捉熊猫,自然也就有更多的熊猫死在这一次次的猎捕行动中。知道了这些事情,原来就满怀愧疚的露丝更加是夜不能寐,正是因为自己,这些可爱的动物,遭受更多的不幸。谁说自己就不是凶手呢。而这时候发生的一件意外。更是从精神上彻底击垮了露丝,什么意外呢,原来在一个美国同行的营地里,她亲眼看到一只被关在笼子里很多天的熊猫,不知什么原因突然开始发狂,不光从笼子里挣脱了出来,还像看守它的人发起了攻击。

上海野生动物园工程师俞锦华说:“大熊猫一旦对人攻击起来就像熊类动物,它不像有的动物咬一口就放掉了,它是咬了以后不放,一直咬住以后,最后一拉可能就拉下来了,应该说是相当危险的。”



慌乱之中,看守掏出手枪,尽管露丝百般哀求,这个人还是开枪打死了熊猫,跪在熊猫尸体旁边,露丝忍不住嚎啕大哭。就在这一天晚上,露丝离开了中国,没能从中国带回熊猫的她也慢慢失去了人们的关注和经济来源。穷困潦倒之中,露丝只能每天借酒消愁,在痛苦中挨日子。九年之后的1947年7月,在酩酊大醉中,露丝死在了一家低档旅馆的浴缸里,这一年她才刚刚47岁。

从1936年到1941年,仅美国就从中国弄走了9只大熊猫。成都的教会学校华西大学在其中帮了大忙。在大熊猫产区呆了20年,有“熊猫王”之称的英国人丹吉尔·史密斯在1936年到1938年的3年间,共收购了9只活的大熊猫,并把其中6只带到了英国。二战期间,伦敦动物园的大熊猫“明”在德机的轰炸下表现镇定,玩耍自如,成为伦敦市民心目中的战时英雄。在战争最严酷的时候,报纸仍然在报道明的生活。明在1944年底去世。《泰晤士报》刊登的讣告称:“她可以死而无憾,因为她给千百人带来了快乐”。二战结束后的1945年12月,英国人又通过外交途径,组织了一支200多人的队伍,到汶川进行大搜捕,终于捕获到一只大熊猫送到英国。

1949年,新中国成立了,西方列强对大雄猫的掠夺历史从此宣告彻底结束,1961年,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成立,他的标志就是一只大熊猫,从1963年开始,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等13个熊猫保护区先后成立,在全中国甚至全世界的努力下,大熊猫的人工饲养和繁荣技术取得了巨大进步。今天已经有近百只大熊猫作为友谊的使者被平安的送到世界各地展出。


据日本《皇家年鉴》记载,武则天于公元685年曾经送给天武天皇两只白熊和70张毛皮作为国礼。据西华师范大学珍稀动植物研究所教授、著名大熊猫研究专家胡锦矗chù考证,这两只白熊就是大熊猫。这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熊猫外交。

从1957年到2023年10月,中国旅居国外的大熊猫总数达到63只,总体健康状况良好。其中,最著名的“熊猫外交”则发生在1972年,当时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国则赠送了美国两只大熊猫。两只熊猫在华盛顿国家动物园展出时,在一个月内就吸引了近100万的参观者。但大熊猫毕竟数量稀少,因此后来我们将大熊猫租借给其他国家,即使这样,能够申请到租借资格的国家仍是凤毛麟角。例如,荷兰一家动物园申请了16年才得到饲养资格,2017年两只大熊猫从中国运抵荷兰雷纳的欧维汉动物园,住进了耗资5116万元人民币的熊猫馆中。而这则也是荷兰国王威廉·亚历山大访华后的成果。送的不是大熊猫,而是国家软实力的表现。


李宇翔,字子凤,取自凤凰涅槃,在烈焰中重生之意。明知不可为还会尽力而为,只要还有一线生机,就会去努力争取的一个人。中国红十字会救护员,中级育婴师,中级保育师,高级电子商务师,高级电工。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志愿者,中国绿发会志愿者,三门峡十佳共读大使,公益天使,清洁天使,湖滨区优秀疫情青年志愿者,三门峡优秀青年志愿者,河南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会优秀青年志愿者。宣传三门峡文化大使,顶端新闻书香河南荐书之星。

①在优秀分享交流群带领阅读730天。②在顶端新闻发表文章85篇丶发表文字大约16万9千9百26字。③做捡拾环保331天丶共捡拾城市垃圾1031袋。④学雷锋做好事共409天丶做好人好事434件。⑤向三门峡市图书馆捐书297本。⑥保护野生大天鹅218天,保护野生大天鹅158万6千4百52步。保护野生大天鹅1759.1小时。累计在黄河边清洁垃圾共60.56公斤。⑦获得公益荣誉线上+线下共39个。⑧献血累计47次丶共12800ml(毫升)。⑨被中国绿发会和环保微博发布保护天鹅事迹41次。⑩做疫情志愿者累计共93天。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