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社科名家|史宇鹏 孟佳昕:加快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
河南日报理论
2024-09-01 07:45:56

□史宇鹏  孟佳昕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并强调要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不仅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动力。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深入发展,加速推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将有助于我国开辟一条独具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1.png

  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是中国式现代化重要引擎

  经济层面,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驱动经济高质量增长。一方面,数字技术赋能传统产业,推动了传统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提升了效率与竞争力;另一方面,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催生了大量新业态、新模式,如数字金融、共享经济等,为经济增长增添新动能。同时,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能够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为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提供坚实支撑。

  社会层面,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能够惠及民生,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数字赋能激发了市场活力,电商平台、移动支付等数字化平台打破了时空限制,为消费者带来便捷体验,提升了消费者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数字治理精准高效,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赋能科学决策,助力和谐社会建设。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拓宽了就业渠道,促进社会就业。

  文化层面,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能够激发文化创新,繁荣文化产业生态。传统文化产业通过数字技术的加持,实现全要素、全流程的数字化转型,不仅能够推动跨界合作创新,也为文化产品的创作和呈现带来了新的飞跃。同时,新媒体平台成为我国优秀文化产品走向世界的重要渠道,增强了我国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提升了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与国际影响力。

  环境层面,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开拓了绿色发展新路径。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数字技术赋能实体经济,能够促进资源高效循环利用。数字技术帮助精准监测能耗排放,智能化设备提升生产效率,支撑绿色生产。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激发了产业创新,绿色能源、环保技术、绿色制造蓬勃发展,为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智慧环保、交通能源系统实时监测,赋能污染精准治理。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还催生了消费新风尚,开创绿色低碳生活。

  我国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取得显著成就

  数字治理体系日益完善,制度健全与设施提升并进。2023年,我国发布多项数字经济政策,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制度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国家数据局挂牌成立,统筹推进数字中国、数字经济、数字社会规划和建设,数字治理顶层设计日益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跨越。截至2024年5月底,我国累计建成383.7万座5G基站,占全球5G基站总数超六成,5G用户普及率超60%,蜂窝物联网终端用户达24.65亿户,数字经济发展基石日益稳固。在算力建设方面,截至2023年年底,我国数据中心机架总规模超810万架,算力规模达到230 EFLOPS,居世界第二,超算中心与数据中心遍布全国,推动算力供给结构优化。

  企业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转型成效日益明显。数字技术不断更新迭代,数字技术的使用成本持续降低,技术门槛不断下降,我国企业数字化转型加速向纵深发展。企业持续加大数字化转型投入,上云覆盖率显著提高,人工智能大模型重塑企业运营模式,为我国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新方向。国有企业充分发挥技术与人才优势,主动把握和引领新一代数字技术变革趋势,企业数字化转型取得初步成效。针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帮扶政策不断完善,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步伐明显加快。

  数字经济引领产业升级,产业数字化向纵深发展。在消费互联网方面,网络交易活动日益活跃,居民消费潜能得到更大释放。截至2023年年底,商务部重点监测平台交易额增幅达到30%。在工业互联网方面,平台体系持续健全,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2023年,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规模达1.36万亿元,同比增长11%,连续三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大大推动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伴随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三次产业数字经济渗透率逐年提高。

  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推动经济增长,拉动效应明显。自2012年以来,我国数字经济增速已连续11年显著高于GDP增速,数字经济持续发挥经济“稳定器”“加速器”作用。2023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突破55万亿元,总量居世界第二,数字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更加稳固,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进一步提升,达到41.5%。数字经济全要素生产率持续提升,从2012年的1.66上升至2022年的1.75,已经成为提升整体经济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支撑。

  进一步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

  我国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已经取得显著成效,但仍面临数据要素作用发挥不够充分、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难、三次产业数字化转型不均衡、数字治理效能不高等问题。我们必须针对这些问题精准施策,进一步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持续完善数据基础制度和基础设施。培育全国一体化的数据市场,加快建立数据产权归属认定、市场交易、权益分配、利益保护制度,提升数据安全治理监管能力,建立高效便利安全的数据跨境流动机制。持续推进政务数据共享和公共数据开放,提高公共数据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充分调动市场各参与主体的积极性,鼓励推广各地在数据确权、流通、交易等方面进行的有益探索。加强顶层设计,建设和运营国家数据基础设施,促进数据共享。继续大力推进5G基站建设,加强6G研发,扩大千兆光纤覆盖范围,推动网络基础设施优化升级。

  多措并举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强化政策支持,通过财政支持、发放数字化服务补贴和“数字化红包”等,降低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资金门槛,减轻企业负担。鼓励中小企业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寻求数字化升级方案,提升决策水平。强化解决方案和服务供给,支持龙头企业和第三方数字化服务商搭建数字化转型综合赋能平台,促进产业链协同。探索激励相容机制,优化中小企业数字人才选拔与培养,完善人才服务体系,为数字人才构建“绿色通道”,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推动三次产业数字化均衡发展。针对各产业特点制定并实施差异化的数字化转型发展战略,缩小三次产业数字渗透率的差异。加大农业数字经济投入,强化数字技术对农业的赋能作用。推进农村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网络覆盖率和速度。推动农业数据资源的整合与共享,促进农业数据互联互通。积极推动农业企业数字化转型,鼓励农业经营主体采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数字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进一步提升工业数字经济渗透率,充分发挥工业互联网的赋能作用,支持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向纵深发展,打造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工业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加快工业数字化转型步伐。

  全面提升数字化治理效能。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数字经济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实现治理协作有力、安全有序。推动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数字治理,打造权责利清晰、激励相容的协同治理格局。加强对数字新技术的跟踪,及时出台新技术应用监管的法律体系,做到鼓励创新与规范治理相结合。深化数字技术在政府治理中的应用,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加快政务服务数字化转型,持续提升服务效能。此外,还应积极参与国际数字治理规则制定,为全球数字治理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⑩7

  (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中共河南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

文尾图.jpg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