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汨罗江上的千年回响——七律《端午忆屈原》赏析
用户天马行空
2025-05-26 12:47:30

汨罗江上的千年回响——七律《端午忆屈原》赏析

 
在端午粽香与龙舟竞渡的民俗画卷中,总有一抹深沉的历史底色挥之不去。诗人天马行空的这首七律《端午忆屈原》,以诗为舟,溯流而上,穿越千年时光,在汨罗江畔打捞起屈原不朽的精神丰碑。全诗以雄浑笔触勾勒历史风云,用凝练意象承载文化记忆,在格律与情感的交融间,奏响了一曲震撼人心的忠魂赞歌。
 
首联“云压楚岫暮天低,浪卷汨罗风怒嘶”,如同一幅浓墨重彩的山水长卷,在读者眼前徐徐展开。“云压”二字赋予云层厚重的压迫感,暮色四合下,楚地山峦仿佛被黑暗吞噬;“浪卷”“风怒嘶”以拟人的手法,让江水与狂风化身情绪的载体,嘶吼着诉说历史的沧桑。这既是对端午时节汨罗江畔自然景象的写实描绘,更是对屈原所处黑暗政治环境的隐喻——黑云蔽日,奸臣当道,忠良难伸,为屈原的悲剧命运埋下伏笔。
 
颔联“满殿蝇营争利禄,孤臣鹤立赋骚辞”,以精妙的比喻与强烈的对比,将朝堂的污浊与屈原的高洁展现得淋漓尽致。“蝇营”二字,将追逐私利的群臣比作逐臭之蝇,生动刻画出他们贪婪、谄媚的丑态;而“鹤立”则将屈原超凡脱俗的形象跃然纸上,如同一束清辉,刺破黑暗。在利欲熏心的朝堂中,屈原坚守本心,以如椽巨笔创作《离骚》等不朽篇章,字里行间饱含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其风骨气节,令人肃然起敬。
 
颈联“忠魂一跃沉寒水,遗韵流芳寄远思”,诗人用极具张力的语言,将屈原投江的瞬间定格为永恒。“一跃”不仅是对屈原投江动作的简洁描述,更蕴含着他以生命捍卫理想与尊严的壮烈;“沉寒水”三字,寒意扑面而来,让人感受到屈原赴死时的决绝与悲凉。然而,肉体的消亡并未使他的精神消逝,“遗韵流芳”点明屈原留下的文学瑰宝与爱国精神,穿越时空,引发后人无尽的追思与敬仰。此联在生死之间,完成了对屈原精神价值的升华。
 
尾联“千载端阳舟破浪,年年酹酒唤灵旗”,将历史与现实紧密相连。千年以来,每逢端午,龙舟破浪疾驰,这不仅是一场民俗竞技,更是后人对屈原精神的传承与致敬;“年年酹酒”的祭祀仪式,寄托着人们对屈原的深切怀念,呼唤着他的英灵。“灵旗”一词,既呼应了屈原的忠魂,又赋予端午这一传统节日以神秘的文化色彩,使整首诗在历史的纵深感中,展现出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这首七律通过对屈原形象的塑造、对端午习俗的描绘,将个人情感与历史文化相融合,在严谨的格律框架内,展现出丰富的情感层次与深刻的思想内涵。诗人以细腻的笔触、独特的视角,让汨罗江上的千年回响,在字里行间久久回荡,唤起读者对屈原精神的共鸣与对传统文化的珍视。

附:七律•端午忆屈原(中华通韵)
文/天马行空
 
云压楚岫暮天低,浪卷汨罗风怒嘶。
满殿蝇营争利禄,孤臣鹤立赋骚辞。
忠魂一跃沉寒水,遗韵流芳寄远思。
千载端阳舟破浪,年年酹酒唤灵旗。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