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吴楠)11月2日,南京大学文学院举行建院110周年庆典,海内外校友、嘉宾齐聚,共议中文学科发展。
南京大学文学院建院110周年庆典现场 本网记者吴楠/摄
南京大学文学院自1914年创立以来,传承和弘扬“东南学术”,历经几代师生的接续奋斗,形成了坚持真理而不追逐时尚的学术精神和朴实、严谨、创新的学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110年间,李瑞清、黄侃、吴梅、方光焘、胡小石、程千帆等众多著名学者在此任教。
与会代表回忆了老一辈学者的育人态度和自觉精神。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校长陈致回忆了周勋初先生和程千帆先生对他的言传身教。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张伯伟列举了黄季刚、胡小石、程千帆三位先生的“金玉良言”。他提到,程千帆先生概括出两点论——文艺学和文献学的精密结合,期望将文艺学和文献学作完美结合,超越文献考证与风格鉴赏,成为在更高意义上的统一体。如果达到这样的目的,文学研究会蕴含蓬勃生机。
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陈云松、南京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莫砺锋为南京大学文学院人才发展基金揭牌 佘治骏/摄
会上,南京大学文学院成立人才发展基金。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陈云松、南京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莫砺锋为南京大学文学院人才发展基金揭牌。北京大学中文系系主任杜晓勤说,110年间,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一直秉持考据与批评并重的优秀学术传统,形成了理性、持重、稳健的南大学派。台湾中央大学中国文学系卓清芬在书面贺词中提出,今日南京大学文学院各研究领域蓬勃发展,拥有崇高的学术声望,百余年来人才辈出,正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最佳见证。
北京大学中文系系主任杜晓勤代表北京大学中文系向南京大学文学院110周年华诞献上一份祝福 佘治骏/摄
在当下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文学科面临诸多挑战。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董晓认为,中文学科内在生命力的延续靠的是“中文人”对学科传统的继承。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只有在“中文人”以自由的精神、独立的思想,思考当下我们所面临的精神困顿,以批判与反思的眼光,将传统文化与世界文明进程联系在一起,方能使悠久的民族文化中的精髓真正得到传承与发展,这应当是全体中文人的使命。“天下中文是一家。我们理应展开更多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进中文学科的发展。”
南京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谈哲敏提出,新征程上,南大文学院要坚持守正创新,紧密结合国家战略部署,发扬文科学科特色,夯实传统优势,培育学科增长点;坚持人才强院,传承老一辈学者的育人态度和自觉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持续加强中文拔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