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是当下最为重要的任务。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强调,"要抓好第四季度经济工作,认真落实党中央确定的各项政策举措,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并非单指经济增速目标。2024年 3月 5日,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 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 , 城镇调查失业率5 .5%左右;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 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 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 粮食产量1 .3万亿斤以上;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 .5%左右,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概言之,今年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包括经济增长目标、就业目标、物价涨幅目标、居民收入目标、国际收支目标、粮食生产目标、能耗目标等。尽管首当其冲的是经济增长目标,但经济增速不是唯一目标。
对比2023年3月5日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会一次会议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年度发展预期目标,可以发现,2024年全国预期发展目标里,有两处明显变化:一是,2023年"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左右",改为2024年"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 ",由"左右"到"以上",反映了对就业更加重视;二是,2023年提出"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到2024年提出"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由"基本同步"到"同步",反映了国家对增加居民收入更加重视。
11月15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表示:"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4.8%,为实现全年发展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从9、10月份经济运行变化来看,特别是从10月份来看,我们进一步增强了实现全年经济发展目标的信心。"
从披露的数据看,这里的"全年经济发展目标",主要还是指5%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随着10月数据的改善,多家金融机构提升了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如11月1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亚太地区经济展望》,预计中国今明两年的经济增速分别为4.8%和4.5%;如是金融研究院预估中国今年全年GDP增速可能会在4.8%—4.9%。
关于我国能否实现年初预设5%左右的增长目标,目前有几种观点和判断。
第一种观点,认为能够实现。理由是:①9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4%,比上月加快0.9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59%,较上月反弹,与疫前历史同期平均环比增速大体持平;②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及市场广阔、经济韧性强、潜力大等有利条件并未改变,制度优势、市场优势、产业体系优势、人力资源优势持续巩固;③国民经济出现了积极变化,多数指标边际改善,经济运行呈现出筑底企稳态势;④政策力度空前,一揽子增量政策包括前期的存量政策发挥作用,极大增强了市场信心,改善了预期,增强了市场活力。
第二种观点,认为难以实现。理由是:①国内有效需求不足问题突出,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名义增长3.4%,低于上月的6.4%,降至4月以来最低水平。9月份工业企业产销率为96.0%,为同期最低水平。②部分行业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较多,居民增收存在极大压力,部分商品销售仍然低迷,居民消费意愿不强;③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就业面临压力;④国际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稳定性上升,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地缘政治冲突和国际贸易摩擦不断。
第三种观点,认为能否实现无所谓。理由是:①GDP没有那么重要,因为GDP并不代表社会财富,许多政绩工程耗资巨大,但造成大量烂尾;②GDP增速高,也不意味着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和福祉改善。③切莫为了单纯实现5%左右的GDP增速而竭泽而渔,不计后果。
从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情况看,比能否实现5 %左右的增速目标更为严峻的,是其他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能否实现,特别是就业和居民收入增长目标能否实现。已经公布的经济运行数据表明,实现年度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还面临诸多严峻的挑战。
城镇调查失业率方面。根据统计数据,我国2024年前三季度失业率5.1%。8月份,全国城镇不包含在校生的16-24岁劳动力失业率为18.8%,比上月上升1.7个百分点。
投资方面。2024年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3%,民间投资下降0.2%。投资增长特别是民间的投资情况,还不足以支撑经济稳中向好态势。
社零消费方面。2024年1-9月社零消费增长3.3%,预计2024年全年社零增长3.1%。社会消费不振,是制约经济持续向好的深层次问题。
物价指数方面。1—9月,平均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同期下降2.0%,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2.1%。物价指数走低,反映了社会有效需求不足。
工业利润方面。2024年1—9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2281.6亿元,同比下降3.5%。9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下降27.1%。
财税收支方面。11月18日财政部公布,前10个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约18.5万亿元,同比下降1.3%。其中,全国税收收入150782亿元,同比下降4.5%。
基于以上情况,除了"保增长"这个核心任务外,我们还应该高度关注经济增长的质量、效益,以及关系民生福祉和可持续发展的其他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鉴于目前一些地方出现的重增速、轻效益,重经济增长,轻民生改善等不良迹象,各级地方政府应该在"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方面"正本清源",切莫把"拼经济"简单理解为"促增长",切莫误入"唯GDP论"的认识误区。
2024年11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