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又逢年近月到时(散文)亢秋亚
亢秋亚
2024-09-26 15:45:02
 #创作挑战赛六期#
 #2024年的最后100天# 
 又逢年近月到时
            亢秋亚

    又一年的年关临近了,如今也许是生活环境好的原因,不仅大人过年的兴趣不浓,就连小孩子都不怎么盼望遇节过年了。因为他们平时就不缺新衣穿,不缺好吃的吃 ,每天都像过年似的。
    但是,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孩子的眼里 ,过年虽然没法和现在比美,但它却是那年代小孩子们最为奢望,最为期盼的时候……
  记得上世纪70年代,一到快过年,我们这些农村小孩就高兴的不行,小伙伴在一起互相炫耀自己的新衣服,新鞋 ,兴致极高。

   记得有一年,我见别的小伙伴有一双手工绣花鞋, 非缠着母亲为我做。由于年关临近,母亲又要糊窗花,又要打扫整理屋子,还要给一家准备过年的新棉鞋、新衣服 。并且还要准备过年饭菜,蒸馍,炸油片、焯豆芽,整天忙的像个陀螺似的。
  那时,我放寒假后,只顾贪玩,不知道帮母亲做点家务,还一直缠着母亲为我做绣花鞋。

  因为我在家是最小的,母亲有点惯我,就挤出一点时间,到邻居家去求一位巧手大娘为我鞋帮上画花,那位大娘二话没说,带上老花镜, 拿起笔在我的两只新鞋帮上,分别画了一枝漂亮的桃花和杏花。

   回家后, 母亲连续几个晚上,给我纳鞋底,绣鞋帮,赶做成一双精致的单片绣花鞋。看我喜爱的不行,母亲脸上的皱纹似乎也舒展了许多,她虽然累,脸上却展现出慈爱的笑颜。
  我那时小,不懂事,憨憨的,根本不知道帮家里打扫打扫屋子,干点力所能及的杂活。  那时,我们兄妹四人,只有大姐寒假期间可以给母亲搭把手,我们几个则对母亲的忙碌从来都是视而不见,漠不关心的。
  记得那年的大年初一,刚过四、五点时我就醒了,见母亲早已在屋里煤油等下忙碌 ,我不知她这是晚上根本没睡觉,还是起来太早,我知道母亲经常会因赶活儿 ,在大年三十晚上熬透透夜,一直会忙碌到第二天初一吃过饺子后,她才能合衣睡一会觉。

    记得那天我早早起床,穿好新衣服,也不怕冻脚,连棉鞋都不穿,只穿那双喜爱的单片绣花鞋,就催着母赶快下饺子,响鞭炮。母亲做好饭,我随便吃了几口,就要跑出去玩,去炫耀了。
  母亲心疼我大冬天穿单片绣花鞋,怕冻坏我的脚,劝我换上新棉鞋。我冲母亲扮了个鬼脸儿说:“不冷,一点都不冷”就跑出窑洞。那一刻就是我自己最开心最愉快的时候……
    那时过的年,虽然单样朴素,但也成为孩子们的奢望。村里那些小孩,一过完正月十五就盼望着下一年的月近年夜饭、初一那包着分分钱的饺子,以及过十五元宵节时大人手工制作的纸灯笼,因为只有在这些时刻,才是小孩子一年最好的享受时光。

    我还记得那时母亲在初一早上从来都不穿新衣服的,因为她根本就没有给自己添置新衣。一直就是那身平常出门走亲戚时才穿的那身半新半旧的衣服,就这她平时还舍不得穿。有时母亲这身半新半旧的衣服还要被邻居婶婶借去走亲戚穿穿。这就是那个时代人所过的光景。

   时过境迁,多少年过去了,我依然记得小时候对过年的盼望,那份对过年穿新衣,吃白馍的渴望;对年三十夜生产队许多同龄小孩挤在我家窑洞里,在村里不多见的12英寸的黑白电视机前一块看春节晚会的热闹气氛怀念;对小孩子成群到自己家族拜年挣几毛压岁钱的开心场景的留恋……
   总之,小时候过的年,我总觉得是非常热闹非常有意思的。虽然那时物质匮乏,生活简单,但从不缺爱,从不却亲情互动,从不缺快乐。我永远怀念儿时所度过的那些年 。     

   而今天,又一个年即将到来,我重新拾起童心,在家精心准备着,布置着,我想准备着一桌丰盛的年饭,想制造了一个温馨喜庆的过年气氛,等待着孩子们从外地工作回来,一块过年;我静候着一家人开开心心热热闹闹聚在一起,嗑着瓜子,看央视直播,等着新年钟声的敲响的温馨时刻……

(过年话题征文.发表于2020年文学百花园杂志)
(以上图片来源网络)

作者简介:
 

亢秋亚,中国微小说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河南省散文学会会员,三门峡作家协会和灵宝作家协会会员,先后在《三门峡报》《今日作家》《河湟》杂志《文学百花苑》杂志 《河南科技报》《函谷杂志》等媒体发表游散文、小说、诗歌200余万字。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