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A总决赛G5的终场哨声还没散尽,裁判的哨子已经捅破了中国篮球的天。 浙江广厦的老板楼明冲进场内指着技术台鼻子骂的画面在热搜上挂了两天,孙铭徽一脚把篮球踢上观众席的动图被做成表情包疯传,20万罚单和禁赛令反而成了这场闹剧最不重要的注脚。
当CBA公司连夜宣布G6启用全外籍裁判时,评论区炸了锅。 有人欢呼“早该请洋和尚来念经”,有人冷笑“自家裁判烂到根了才找外援”,更多人在问:咱们自己的裁判怎么就混到连总决赛都不敢吹了?
把时间倒回G5最后72秒,浙江广厦的胡金秋在篮下卡位时被吹防守犯规,慢镜头里他的手部动作干净得像刚洗过。 30秒后北京队的翟晓川突破时一肘子抡在广厦球员脸上,裁判却装起了瞎子。 这种双标判罚直接把广厦替补席点炸了,主教练王博摔战术板的声响隔着屏幕都听得见。

整场比赛的吹罚就像在抽盲盒。 首节广厦球员冲进内线被撞得东倒西歪裁判不吭声,北京队蹭到点汗毛就响哨;到了第四节双方肌肉碰撞升级,裁判又开始玩“薛定谔的哨子”,该吹不吹、不该吹乱吹。 解说员杨毅都忍不住吐槽:“现在场上九个人打球,三个裁判在打酱油。 ”
这次启用的三位外籍裁判来头不小。 土耳其人厄兹居尔去年刚吹过男篮世界杯决赛,韩国人金敏圭是KBL联赛的金哨,印尼裁判克里斯托弗倒是让人捏把汗——去年亚洲杯他漏判的那个出界球,到现在还有球迷在论坛里鞭尸。 不过比起本土裁判,至少他们不用被怀疑收了某家俱乐部的红包。
中国裁判的尴尬处境早不是秘密。 现在CBA裁判大部分都有“正经工作”,有的在体育局当处长,有的在大学当教授,吹比赛纯属兼职。 去年京粤大战后,有个裁判私下倒苦水:“主队领先时不敢吹主场哨,落后时更不敢吹偏哨,全场都在算球迷的唾沫星子什么时候会淹死自己。 ”

技术短板更要命。 NBA裁判每场比赛要回看二十多个角度的录像,咱们的裁判还靠老裁判“传帮带”。 今年常规赛就闹过笑话,某场关键战裁判忘了看表,等想起来比赛已经超时半分钟。 更魔幻的是,CBA至今没有完整的裁判报告制度,争议判罚全靠网友用0.5倍速扒录像。
外籍裁判也不是万能解药。 上赛季深圳和上海的半决赛用过外籍主裁,结果人家按FIBA标准吹了个走步违例,把两队球员都吹懵了。 这次G6最大的悬念,恐怕是三位洋裁判能不能听懂北京主场山呼海啸的“黑哨”骂声。
耐人寻味的是,本赛季常规赛外籍裁判只吹了15%的比赛,到了生死战突然全盘换人。 这种临时抱佛脚的操作,反而暴露出管理层对自家裁判多没信心。 有圈内人透露,其实不少本土裁判水平不差,但总被要求“控场”“找平衡”,最后把自己控成了四不像。

更扎心的事实是,CBA裁判至今拿着体制内的死工资。 吹一场焦点战补贴3000块,还不够球员赛后吃顿火锅。 反观NBA裁判年薪折合人民币最低200万起步,人家当然敢顶着全场嘘声吹技术犯规。
眼下G6的技术台已经摆好三个同声传译耳机,篮协领导在更衣室来回踱步。 这场比赛的结果可能决定总冠军归属,但比胜负更重要的是,当镜头第N次对准裁判时,中国篮球能不能别再露出那种熟悉的、心虚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