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培养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陷入一种误区,认为奖励可以成为孩子行动的持续动力。然而,奖励并不等同于动力,过度依赖外在奖励可能会掩盖孩子内心真正的兴趣和热情,我们需要深入发掘孩子的内在动力,这才是他们持续进步和成长的源泉。
奖励在一定程度上能促使孩子完成某些任务,但这种动力往往是短暂的、表面的。当孩子习惯了为了奖励而行动,他们可能会忽略任务本身的价值和意义。例如,家长为了让孩子学习钢琴,承诺每练一个小时就给一颗小星星,集齐一定数量的小星星可以兑换玩具。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可能会为了得到小星星和玩具而练习,但他们可能并没有真正爱上弹钢琴。一旦奖励停止,孩子的积极性可能会骤然下降,甚至对原本的活动产生反感。因为他们的关注点一直是奖励,而非钢琴弹奏带来的音乐美感和情感表达。
发掘孩子的内在动力,首先要关注孩子的兴趣爱好。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兴趣点,这些兴趣是他们内在动力的重要火种。家长和教育者要善于观察和发现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喜好。比如,有的孩子喜欢在纸上涂涂画画,展现出对色彩和图形的热爱,那么就可以为他们提供更多的绘画材料和机会,如彩色画笔、不同质地的画纸、绘画课程等。当孩子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他们会全神贯注、乐此不疲,因为这种兴趣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内在动力。不要将自己的期望和喜好强加给孩子,而是要尊重他们的选择,让他们在自己热爱的领域中自由探索,这样他们更有可能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
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也是激发内在动力的关键。孩子需要感受到自己是学习和生活的主人,有能力做出选择和决定。在家庭和学校中,可以给予孩子一定的自主权。例如,在学习方面,让孩子自己制定学习计划,决定先完成哪一门作业,或者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外书籍来阅读。家长和老师可以在旁边给予适当的指导,但不要过度干涉。在生活中,孩子可以参与一些家庭决策,如周末去哪里游玩、晚餐吃什么等。当孩子拥有自主权时,他们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并且更有动力去实现自己设定的目标,因为这些目标是他们自己选择的,而不是被他人强加的。这种自主意识能让孩子从内心深处感受到一种掌控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
为孩子创造一个富有挑战性但又可及的环境对于激发内在动力至关重要。如果任务过于简单,孩子会觉得无聊,没有动力去完成;但如果任务太难,孩子又会感到挫败,失去信心。例如,在数学学习中,如果孩子已经熟练掌握了加法运算,那么可以逐渐引入稍微复杂一些的减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但不要一开始就给他们非常难的乘法或除法。通过这种逐步增加难度的方式,让孩子在挑战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同时保持对学习的热情。当孩子克服一个又一个挑战时,他们会获得一种深深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会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促使他们去迎接新的挑战。而且,在孩子面对挑战时,家长和老师要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和鼓励,让他们知道失败是成功的一部分,只要坚持就有可能克服困难。
引导孩子树立目标也是激发内在动力的有效策略。目标就像灯塔,为孩子的行动指明方向。目标应该是具体的、可衡量的、可实现的、相关的和有时限的(SMART 原则)。比如,孩子喜欢跑步,那么可以为他设定一个目标:在本学期内参加学校的运动会并在跑步比赛中进入前几名。然后,和孩子一起制定实现这个目标的计划,包括每天的训练时间、训练强度等。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为了目标而努力训练,他们的内在动力会被激发出来。同时,目标的设定要与孩子的兴趣和价值观相结合,这样他们才会更有动力去追求。当孩子朝着目标前进时,要定期和他们一起回顾和评估进展情况,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计划,让目标始终保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既能激励孩子,又不会让他们感到遥不可及。
此外,培养孩子的好奇心也有助于发掘内在动力。好奇心是孩子探索世界的原始动力,它能驱使孩子主动去学习和了解新事物。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提出有趣的问题、展示新奇的现象等方式来激发孩子的好奇心。例如,在科学课上,老师可以展示一些简单的科学小实验,如用醋和小苏打制作火山爆发的效果,然后问孩子:“你们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吗?” 这种充满趣味的问题会激发孩子的好奇心,促使他们去寻找答案。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鼓励孩子对周围的事物提出疑问,如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为什么鸟儿会飞等。当孩子的好奇心被点燃时,他们会积极地去探索知识,这种探索的欲望就是一种强大的内在动力。
发掘孩子的内在动力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家长和教育者摒弃简单的奖励机制,从关注兴趣爱好、培养自主意识、创造适宜环境、树立目标和培养好奇心等多个方面入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点燃孩子内心深处真正的动力之火,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充满热情和动力,积极主动地去追求知识、发展技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因为 “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能够继续教育自己”,而内在动力是孩子自我教育的核心驱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