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启发教育”VS“灌输教育”,引导孩子哪种方法更 “科学”?
博越家庭教育指导师
2024-10-16 17:41:50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这一观点,深刻地揭示了启发教育与灌输教育的本质区别,也让我们在思考引导孩子的科学方法时有所启迪。

灌输教育是一种较为传统的教育方式,它以单向的知识传递为主要特征。在这种教育模式下,教师或家长将既定的知识、观念等直接传授给孩子,孩子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例如,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能会按照教材内容逐字逐句地讲解知识点,学生则忙于记录笔记,机械地记忆这些内容。这种教育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高效地传递大量的知识。就像将水注入容器一样,在短时间内可以让孩子获取较为系统的知识体系,比如在历史学科中,通过灌输教育,孩子可以快速了解到各个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人物等基础知识。

然而,灌输教育存在着诸多弊端。它抑制了孩子的思维主动性。由于孩子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他们缺乏对知识的深入思考和探索。就像一个被填满食物的容器,孩子没有机会去主动觅食,进而失去了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同时,灌输教育难以满足不同孩子的学习需求。每个孩子的认知水平、学习风格和兴趣爱好都有所不同,而灌输教育采用统一的方式进行知识传递,可能会使部分孩子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例如,对于那些好奇心强、喜欢探索的孩子来说,灌输式的教学可能会让他们感到枯燥乏味,因为他们没有机会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见解。


与之相对的是启发教育。启发教育强调通过引导、提问等方式激发孩子的思维,让孩子主动地去发现知识。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这一教育思想充分体现了启发教育的精髓。在启发教育中,教育者不是直接告诉孩子答案,而是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孩子自己去思考、去探索。例如,在科学课上,教师不是直接告诉学生浮力的原理,而是拿出不同的物体放入水中,让学生观察哪些物体漂浮、哪些物体下沉,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从而启发学生自己去探索浮力的奥秘。

启发教育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当孩子在教育者的启发下自己去寻找答案时,他们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这种独立思考能力是孩子在未来社会中立足的重要品质。例如,在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时,通过启发教育培养起来的思维能力可以让孩子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尝试多种解题方法,而不是局限于一种固定的模式。而且,启发教育能够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因为孩子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会不断地有新的发现,这种发现带来的成就感会进一步激发他们对学习的热爱。例如,在文学阅读中,教师通过启发式的提问让孩子去解读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等,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会感受到文学的魅力,从而更加热爱阅读。


但是,启发教育也并非完美无缺。它对教育者的要求较高。教育者需要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敏锐的洞察力和良好的引导能力。如果教育者自身水平有限,可能无法有效地引导孩子进行思考。而且,启发教育在知识传授的效率上可能不如灌输教育。由于需要孩子自己去探索和思考,这个过程可能会比较漫长,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可能无法传授大量的知识。


在引导孩子的教育实践中,启发教育和灌输教育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是应该相互结合。在孩子的早期教育阶段,适当的灌输教育是必要的。例如,在孩子学习语言的初期,需要通过大量的语言输入来建立语感,这个时候可以采用一些灌输式的语言学习方法,如背诵简单的诗歌、词汇等。但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和认知水平的提高,启发教育应该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在具体的学科教学中,也可以将两者有机结合。比如在语文教学中,对于一些基础知识,如字词的读写等,可以采用灌输教育的方式让孩子快速掌握;而对于文章的分析、创作等,则可以运用启发教育,引导孩子去思考作品的内涵、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样,在数学教学中,基本公式的记忆可以通过灌输教育来完成,而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则需要启发教育来激发孩子的思维。


总之,启发教育和灌输教育各有优劣。在引导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要根据孩子的年龄、认知水平、学科特点等因素,科学地将这两种教育方法结合起来,让孩子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从而成为一个有智慧、有创造力的人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