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赏读 | 郭建立:《雨润青要山》(《牡丹》2024年8期散文)
牡丹文学杂志
2024-09-06 19:34:52

雨润青要山

郭建立

1

一夜骤雨敲窗,清晨春阳明媚、碧空万里。莫非天公知晓我们要到青要山去,才落了一场酣畅淋漓的春雨。去青要山,能有一场雨铺垫,这该是多大的幸运和福分。山会因雨而青翠灵秀,人会因雨而聪慧通透。

但凡景区,若要引来游客,离不开铺天盖地的宣传造势,青要山不需要,上古三大奇书的《山海经》甘愿为她代言。《山海经》惜墨如金,书中列条点名介绍的有14条山系446座山(包括山系名称),过百字(不计标点)的山仅有27座,而青要山就是其中之一。青要山在当时的分量可想而知。

青要山是黄帝的密都。据此,众多学者探寻出了黄帝、炎帝、蚩尤三大部落在青要山一带从战到和的历史真相,确立了青要山在民族发展史上“根”文化的重要地位。

一位叫武罗的女神,担任着青要山这座黄帝密都的“市长”。她不但长得美丽,而且又精明能干。她的美表现在,有着细细的腰身,白白的牙齿,耳朵上坠着金属耳环,说话的声音就像玉石碰撞发出的声音那样清脆。她的本领就是擅长于用“罗”这种工具,或者说武器。罗,就是丝织网罗。张开来是一张网,可以网猎、扑鱼和盛物品;捋起来是一条练,可以抽打、捆绑和掷远。

青要山是个特别适宜女性生活的地方。畛河滩上有一种鸟叫“鴢”,女人吃了有益于生育;有一种草叫荀草,用水煎服可以养颜美容。青要山就是充满女性色彩的“温柔之乡”。

落一场雨,真好!

“根”离不开水的滋养,女人就是水做的骨肉,这雨,不仅是自然的雨,也是历史的雨、传说的雨、典籍中的雨。这雨融进了刀耕火种时代先民的汗滴,融进了刀光剑影的血泪,融进了握手言和时的激动的泪花,也融进了几千年来女人们的圣洁、坚韧、慈悲和守望。

2

峡谷从畛湖到武罗三潭,3公里长,相对于整个景区,似乎太吝啬了,但它却是雨后青要山峡谷景观萃取的精华。

峡谷入口,是偌大的畛湖,天空云朵漂浮,三面青山倒影、岸边柳丝依依,天光、山色、树影,在湖中融为晶莹的一体,好像一块儿从天外落下的硕大翡翠。

接近峡谷入口,就听见龙吟虎啸的水声,踏着山石铺成的小径,贴着纹理清晰、棱角分明的石壁,陡然一转,脚下是近乎垂直下落的石台阶,身边就是畛湖与深谷十几米落差形成的激流奔泻、乱石惊涛、惊心动魄的景观。

石台阶连接的就是蜿蜒的栈道,峡谷之行也由此开启。人在峡谷行,就像穿行在一曲水的颂歌的旋律中,谷底的水,或急或缓、或宽或窄、或深或浅;急如奔兔,缓如散步,宽则为潭,窄则为流,深则暗绿不可测,浅则微鱼无所依;遇巨岩,泡沫喷涌,遇鹅卵,滚珠脱玉,遇沟壑,雪山崩塌,遇拦坝,银丝挂帘。

春雨贵如油。是的,大自然二十亿年造化所形成的峡谷岩壁,因为雨水的浸润,变成了泛着油光的画廊,山谷逶迤,画现千景,壁呈百态,欲绝忽开,欲开忽绝,人贴着岩壁行走,有多少次人随壁转,就有多少次惊喜来袭。

岩石的缝隙里,长着树木、野草,也长着不屈和倔强。绿生生的苔藓上挂着晶莹的水珠,仿佛就是岁月赐予的钻石礼物。

因为雨,崖体内也喷射出看不到源头的瀑布,低头从岩石的庵下经过,水花就像一群顽皮的孩子,溅在你的身上、钻入你的领口,让你肌肤倏然一凉,通体清爽。

栈道、岩石路,闸石墩、悬空的吊桥,一路行进,水忽而在身边,忽而在头顶,忽而在脚下,满目的翠色,让风变成了绿色的,水变成绿色的,鸟鸣声也变成绿色的,深深吸一口气,空气似乎也是绿色的,红衣闪过,显得格外亮眼。

待道路转入一个离开河道的廊亭,满是水声的耳畔顿时寂静下来,取而代之的是吱吱的蝉鸣,水声还依稀可闻,只是在密林深处,一对蝴蝶翩然而至,悠闲地落在路边的野花上。

可惜,那种叫“鴢”的鸟呢?再也看不到了,只能游弋在历史深处的河流,“荀草”呢?是不是还有?也许已经绝迹,也许还生长在茂密的草丛中,只是我们已经不认识了。一位自幼生长在青要山的朋友告诉我,青要山就是一座天然的药材库,满地都是药材,如果懂得中医,随手抓上几把,就能配成一副医治病痛的药。这让我想到了城区满街的大药房,想到了无孔不入的药品促销手段,也想到了世间药品千万病症万千的“社会顽疾”。品牌林立的化妆品是不是可以抵住“荀草”的奇效呢?“鴢”鸟的滋养是不是还能唤回那些生儿育女的正常天伦之念呢?

待折身返回,又到峡谷出口处,看到了一尊“慈母恋子”的圣洁雕塑,美丽的母亲,双目含情,袒露出饱满的乳房;顽皮的孩子,俯在母亲身边,嬉戏着簇拥的浪花,一幅充满母爱的令人眼睛湿润的画面。我感觉,这雕塑不是放在畛河岸边,而是坐落在漫长的历史河流的岸边,默默地诉说着女人如水的柔情、诉说着舐犊情深的慈爱。随意打开一卷古书,你都会看见,男人们总是用刀,用剑,一次次把河流搅浑、斩断,是母亲们流着泪,坐在河边,千万遍地呼唤着、诉说着、叮咛着,直到断流的河又开始重新流淌,直到浑浊的生活又找到了当初的清澈。

因此,我们完全相信,最有诗意的河流,就是母亲们守护的河流;最值得留恋的地方,就是深深懂得母性温暖和慈悲的所在。

3

青要山的山巅就是和合源。当车辆一路盘旋,把我们送到山巅,视野豁然开朗,青要山成了可以游目骋怀的万里河山,起伏连绵的山峦成了凝固的绿色波涛。以大山为背景,黄帝、炎帝、蚩尤的巨型雕塑就安坐在“三祖结盟台”上。“和合源”顾名思义,就是和谐、合作的文化的源头。

据介绍,当年炎黄大军与蚩尤人在青要山对峙,青要山要人部落有个姑娘叫“罗姑”,她看到自己美丽的家乡两军对垒,即将陷进空前的兵灾劫难,就去找黄帝, 请求罢战,再不要杀人流血。黄帝对她说:“谁愿意打打杀杀呢!只是那蚩尤人恃勇为乱,死不降服,仗怎么停下来?”罗姑说:“只要你们不杀降服的人,我可以去收服那些蚩尤人。”黄帝高兴地答应了她的请求。

这天双方对阵,大战骤起,只见罗姑祭起她那红色的罗纱练,施展“以柔克刚”之术,霎时间香风四起,天旋地转,黄帝的人马往来自如;而那些蚩尤人则一个个软瘫倒地,束手就擒,这场惊天地、泣鬼神的战争就这样结束了。

战后,黄帝信守诺言,把那些战俘全部交给了罗姑,由她处理。罗姑把战败的蚩尤人关进了青要山的“葫芦套”里,那些桀骜不驯的汉子,一个个暴跳如雷,在滑溜溜的鹅卵石上一跤跟着一跤摔,最后不得不躺在乱石堆中挣扎号叫,直到筋疲力尽才不得不安静下来。此后,罗姑又利用葫芦套深处的“净身潭”“洗心潭”“益智潭”为他们洗礼,并温情相待,耐心教育,让蚩尤战俘洗心革面,自力更生,最后与炎、黄部落融和为一个民族大家庭。

这罗姑就是武罗女神。

这样的故事显然带有诸多神话的演绎,可能是后人在史实的基础上进行了渲染和加工,以便更好地铭记和传播。不管怎么样,这种“和合”的理念值得永远崇尚和传承。尤其今天的融合、和善、和谐社会理念与古老的“和合”文化一脉相承,更是闪烁出耀眼的光芒。

“和合源“的和谐,不单单是民族团结的融合,更是世界“和合”的借鉴和启迪。

耐人寻味的是,在这场“和合”的历史大剧中,武罗扮演着举足轻重的止战、调和、教化的角色,如果不是武罗的挺身而出,那么,无情的战火可能会无休止地蔓延下去,我们的民族可能就会是另一种走向。

在武罗的身上,其实也体现了女性“半边天”的伟大力量和高尚人格。后来,在延续几千年的“男尊女卑”的社会中,是不是就是因为对最初理念的背叛,才造成了诸多不和谐的悲剧。令人崇敬仰慕的“武罗女神”只能留给穿过漫漫历史烟雨的回望和追忆。因此,男女平等的融合也应该是和合源“和谐”的应有之意。

青要山是一个景区,更应该是一副永远可以治愈世俗病痛的药,一段永远不能忘记的山高水长的情,一条永远割不断的连接民族血脉的根,一面可以照亮世界和平与未来发展的明镜。

山还是那山,只是有了季节的变换;水还是那水,只是有了岁月的轮回。

在青要山,一场雨可以让你足下无尘,一场雨可以把你眼睛洗亮。

责任编辑 高 瑞

《牡丹》2024年8期散文

END

微信编辑 | 刘洋阳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