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育儿过程中,父母越强调什么,孩子就越抵触什么?
星妈说教育
2024-11-27 10:34:02
亲子关系中矛盾频发,孩子抵触情绪强烈?说不定是家长过度强调某些观念与要求,却忽视孩子内心感受和自主意愿,从而引发亲子间的对抗与隔阂。


家长们啊,常常扮演了 “抵触诱发者” 的角色,却忽略了理解尊重与适度引导的关键作用。


以孩子对家长强调之事的抵触反应为例,看似偶然的对抗行为,实则反映出家庭教养方式的深层问题:


谁让孩子陷入 “抵触漩涡” 的?不就是那些一味强硬强调、不考虑孩子接受度的家长吗?

所以说,亲子抵触化解最核心的,往往是善处,是一种巧妙调和与智慧引导的艺术。


01 不要总是 “强硬灌输”,孩子的想法需耐心倾听


家长们普遍爱 “将自己的观念和要求强行灌输给孩子”—— 这在家庭育儿场景中屡见不鲜。


家长认为学习成绩至上,便不停地向孩子强调要考高分,每天除了学习不许做其他事,完全不顾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疲惫与压力,以及孩子对兴趣爱好的追求;家长觉得某种职业有前途,就反复对孩子说一定要朝着这个方向努力,丝毫不理会孩子自身的梦想与特长。


类似的情境中,家长的强硬灌输如同一股汹涌的洪流,孩子则在一旁 “奋力抵抗”,内心充满反感与叛逆。


偏偏,家长的出发点可能是 “为孩子好,让孩子少走弯路”,殊不知,长期的强硬灌输成了孩子抵触情绪滋生的 “温床”,反而让孩子对家长强调的事情越发排斥。


譬如孩子参加课外辅导班的例子:家长不顾孩子对音乐的热爱,强行给孩子报名了多个学科辅导班,还强调这是为了提高成绩,考上好学校。孩子在辅导班中毫无学习动力,对学习的抵触情绪日益加重。


殊不知,这样的做法才是真正的 “抵触导火索”。


若干年后,当孩子在面对家长的任何建议时都本能地抗拒,亲子关系紧张到难以调和时,回过头一看,自己才是 “抵触激化者”。


于是有了这样的画面:


一位家长在孩子选择大学专业时,坚决要求孩子选择金融专业,理由是就业前景好、收入高。孩子却对艺术设计有着浓厚的兴趣,面对家长的强硬态度,孩子与家长发生激烈争吵,甚至产生离家出走的念头。


家长困惑发问:“我都是为他的未来考虑,怎么他就不明白呢?”


殊不知,强迫再多,也不如倾听孩子一次心声。


02 家长的强行要求,其实是孩子抵触的根源


无数次的观念强推、意愿忽视、选择包办,仿佛在给孩子的心灵注入 “抵触因子”。


为何抵触?很简单,因为他们渴望在成长中有自主表达的机会,渴望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被家长重视,而不是被一味地压制。


每一个 “你必须按照我说的做”,都是一个潜在的 “抵触诱因”。家长们总喜欢凭借自己的经验和权威,强行让孩子遵循自己的意愿,忽视孩子内心的渴望与需求。


殊不知,当我们用这种强行要求的方式对待孩子成长时,孩子唯一能发展出的便是 “抵触心理”。


譬如孩子在社交活动中的情况。


许多家长抱怨:“我家孩子总是不听我的话,不让他和某些孩子玩,他偏要去。” 但可曾想过,正是自己在孩子社交方面的强行干涉,如根据自己的喜好判断孩子的朋友是否合适,而不考虑孩子与朋友之间的感情和互动体验,让孩子觉得自己的社交自由被剥夺,从而产生抵触情绪。


于是有了这样的情景:


孩子在学校结识了一些热爱运动的朋友,家长却认为这些孩子只知道玩,会影响自己孩子的学习,便禁止孩子与他们交往。孩子对此非常不满,不仅偷偷与朋友继续玩耍,还对家长的其他要求也开始故意违抗。


结果呢,孩子在家庭和社会中的行为表现出越来越多的抵触特征,如拒绝与家长沟通交流、在学校故意违反纪律等,严重影响了自身的成长和家庭的和谐。


家长心里觉得孩子不听话,而孩子心里想着:


“我的生活为什么要被你们完全掌控?我有自己的想法!”


03 亲子抵触调和是双向互动,引导才能有和谐


亲子抵触调和本是双向的交流与助力,但不少家长却当作单方面的 “抵触压制”。


不理解孩子在抵触时的心理变化,忽视孩子从自主决策和被尊重中获得成长动力的渴望,只一味以自己的权威去打压。孩子自然感到压抑,甚至产生对抗升级的心理。


沟通,是亲子抵触调和的关键。与其盲目地强行压制,不如静下心来,成为孩子的心灵伙伴和情绪疏导者。


比如,孩子想要参加学校的志愿者活动,但家长觉得这会耽误学习时间,坚决不同意。假如我们一味以 “家长权威” 要求孩子放弃,孩子可能会对家长产生怨恨,并且在其他事情上也更加抵触家长的意见。


倘若转而用平等的姿态与孩子探讨志愿者活动的意义、可能对学习产生的影响以及如何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引导孩子制定合理的时间安排计划,并且在孩子完成志愿者活动后,与孩子一起总结收获,效果会截然不同。


于是有了这样的场景:


家长喊道:“不许去参加什么志愿者活动,学习才是最重要的!” 孩子满脸愤怒与不甘,对家长的话充耳不闻,执意参加活动,亲子关系愈发紧张。


第二次,家长换了种方式:“宝贝,你想参加志愿者活动是很有爱心的表现。我们来一起分析下这个活动可能会占用多少学习时间,怎么安排才能不耽误学习。活动结束后,我们也可以聊聊你的感受哦。”


孩子欣然接受,在参加活动的过程中学会了合理安排时间,也感受到了家长的尊重,对家长的抵触情绪逐渐减少,亲子关系得到改善。


所以事实上,亲子抵触调和的秘诀并不在于权威的大小,而是引导的智慧。


家长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


  1. 尊重但不迁就:真心尊重,让孩子在亲子互动中感受到被重视,才能学会为自己的抵触行为负责。


适当的尊重不是无原则地顺从孩子的一切要求,而是让孩子学会权衡利弊与自我约束。在孩子表达抵触情绪时,家长通过倾听、引导孩子换位思考等方式,让孩子在处理抵触情绪的过程中收获成长,这种 “历练” 的经历才是最好的成长。


  1. 平等交流而非一味命令:每一次的交流都是亲子关系修复的契机。


当家长放下架子,与孩子交流抵触问题而非强制要求,孩子会更愿意接受引导而不是抗拒。


  1. 自我反思,成为孩子的榜样:孩子对家长的模仿往往超乎想象。


倘若我们自身表现出尊重他人意见、善于沟通协商和灵活处理问题,孩子自然会受到感染。


亲子抵触调和不只是对孩子抵触情绪的化解,更是对自身教育理念与素养的提升。


由此可见,亲子抵触调和之难,其实在于如何做 “善于引导而不强求的家长”。


面对孩子抵触的问题,选择是继续强行压制,还是尝试以智慧引导方式促进?


在孩子抵触处理的旅程中,孩子不是一个被动的被改造对象,而是一个有情感、有潜力的 “抵触化解者”。


唯有在不断调整、理解和互动中,亲子在抵触调和方面才能达成理想的效果。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