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岁月印记】远去的露天电影
牧野文学(陈雨原名陈国众)
2024-09-17 09:17:16
 #创作挑战赛五期# 
文/陈雨
     浅履着岁月的脚步,抚摸着生命的年轮,蓦然回首,遥望过去,有许多记忆无法释怀。许多美丽的时光也渐渐模糊,唯有留在岁月里的那些露天电影还在心里深情的行走,时刻还在妩媚我的双眼,牵绊着我的生活。

     七十年代不像今天,各种各样的媒体、互联网那么丰富。很长时间能看上一场露天电影已经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

     上小学的我和许多同学一样,天天盼望某个村、某条街、某个巷能放映一场电影,是那个年代孩子们最热烈的期望。

      每当听说村里晚上放映电影,我就会不吃晚饭,早早的搬起小木凳到露天电影场占位置,最好的位置应在放映机的前面二三米处,画面清晰,声音宏亮。若是那天去晚了,就会在放映机的后面,人再多了,就需要到荧幕的反面看。在放映机后面的有时候会站在凳子上,通过人有人中间的空隙,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很是让人揪心的。

       记得那时的几部电影还存入在我的脑海里。《红雨》《青松岭》《卖花姑娘》《苦菜花》《一江春水向东流》《艳阳天》《永不消逝的电波》《黑三角》。。。。。。

      那时,全村男女老少聚集在露天电影场,幸福着,快乐着、观赏着影片里的故事情节,时而高兴的欢呼、时而感动的流泪、时而愤恨的漫骂,随着主人公的情绪而起落。有时候会遇到下雨,只要雨不大,观众是不会离开的,冒雨也要看完影片的结尾。小小的荧屏陪伴了我那些美好的时光。

      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影出现了技术上的飞跃,有了宽荧幕的电影。为了看一场新的宽荧幕的电影,经常会和同伴步行走很远的路,去外村看《包青天》,到外乡看《小二黑结婚》,最远的跑过二十多里路。有时候放两部影片,看完第一部,因为第二天还要上学,就会恋恋不舍的离开,看不了第二部,遗憾的心情油然而生。

       第一次走进城里的电影院,还是放映《红高粱》。电影院真美,一排排整齐的座位,按号就坐,谁也不影响谁观看。影片开始放映,整个影院一片漆黑,只有从后面的二楼上发出一束电影胶片放射的光照在前面宽大的影布上。整个影院鸦雀无声,没有一个人说话,后来有了许多哭声,那天放映的是《世上只有妈妈好》。

      九十年代,我们的村有了电视,虽然是黑白的,但一个村也有不了几台。所以想看的就会早早的吃过晚饭,走街串巷,许多人聚在一家小院,信号不好时,就不停的来回转动天线。特别是播放《霍元甲》,可谓万人空巷,许多人集中在有电视的家院,每天联播,有时候结束很晚,主人也不说什么,大家聚在一起喜庆。虽是黑白的已很满足了。

      改革开放乡村发生了覆地翻天的变化。电视已全部普及,家家户户看上了彩电,智能电视,露天电影悄悄的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有时候也会在乡村文化广场放映一场,但观看的人越来越少,手机的网上观看更是快捷方便。大片时代,丰富多彩,只要轻轻点击,便会如期播放。

但我有时候,还是想念那些露天电影场的情怀,那留在记忆里的露天电影。


作者:陈雨,原名:陈国众,1966年生人,河南省青少年作协会员,河南省散文协会会员,天津市散文研究会会员,做过文秘、宣传工作、文化庆典活动、晚会策划,发表新闻作品600余篇,诗歌、歌词、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500余篇,教育教学论文30多篇。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