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女神专栏】战地“玫瑰”钟惠玲的传奇人生
动静故事
2025-05-23 10:32:31


图片

《女神》编前语:

      初识惠玲,几分柔丽,几分挺拔,军人气概,也小鸟依人。


      青春入伍,貌美如花,秀气伶俐,奉献祖国,守护安宁,心之所系,爱之所依,一生所付,均是国家之“战士”。


      汝之美,在于国之强,汝之容,在于绘出江山似画之“骨”,从而令吾之诚服心悦也。此乃,国之栋梁,战地“女神”是也。


      本期专栏,均以特殊笔触,感受“女神”之伟岸,佳人之月貌,以享读者,秀色古今之外,巾帼自有光芒风采。


—— 编者按

    

 

图片

     在许多人的心中,英雄似乎总是高大威猛的男性形象。然而,有这样一位女性,她以柔弱之躯,在战火纷飞的战场上绽放出了最为绚烂的光芒,她就是钟惠玲,一位被战友们深情称作“战地女神”的女英雄。

     初见钟惠玲,很难将她与残酷的战场联系起来。她面容清秀,仿佛是江南水乡中走出的温婉女子。一头乌黑亮丽的长发,柔顺地垂落在她的肩头,为她增添了几分柔和的气质。她的眼睛犹如一泓清泉,清澈而明亮,眼眸中藏着星辰大海,不仅有女性的温柔,更透露出一种坚韧不拔的神情。她身材苗条挺拔,当穿上那身象征着荣誉与责任的军装时,整个人瞬间焕发出别样的光彩,英姿飒爽,站在人群中,格外引人注目,让人不禁对她心生敬意。

图片

      钟惠玲出生于1966年,从小便对军人充满了敬意和向往。13岁时,她目睹了群众迎接胜利归来的战士们,那一刻,她心中种下了从军的种子,对军人的崇敬和对保家卫国的向往。

      1983年,17岁的钟惠玲毅然决然地选择入伍,如愿穿上军装,开启了自己的军旅生涯,成为陆军72医院的一名话务兵。虽然工作相对轻松,但她始终渴望能到前线为祖国效力。

图片

      1984年,当老山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号角吹响,钟惠玲没有丝毫犹豫,主动请缨,奔赴那片充满硝烟与危险的战场。

      尽管领导考虑到她的岗位和家庭情况,因为她的哥哥也在部队服役,多次拒绝她的请求,但钟惠玲毫不气馁,反复表明决心。最终,她的执着打动了领导,她被批准加入野战医疗队。

图片

      在前线,钟惠玲从零开始学习护理知识,甚至用自己身体练习扎针,直到熟练为止。她深知前线的危险,但从未退缩,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对祖国的忠诚。

      初上战场,面对的是超乎想象的残酷。战场上弥漫着刺鼻的硝烟味和血腥味,伤员们的呻吟声交织在一起,这一切都冲击着钟惠玲的内心,让她这个原本未经战火洗礼的女孩心生畏惧。但钟惠玲没有退缩,她迅速调整自己的状态,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在部队里学到的专业知识,迅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战地白衣天使。

图片

      1984年4月28日,老山战役全面打响。钟惠玲所在的172野战医疗所成为伤员的“生命驿站”。面对战争的残酷,她没有退缩,她用温热的湿毛巾为伤员擦拭伤口,轻声安慰他们,甚至在炎热的天气中为他们扇扇子。她的细心和温柔,让伤员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图片

       一次,一位战士因伤势严重情绪低落,钟惠玲耐心地开导他,帮他写家信,鼓励他坚持下去。她的努力不仅缓解了伤员的痛苦,更坚定了他们战胜伤痛的信心。在战场上,她连续多日不眠不休,只为守护伤员的生命。她的事迹被战友们传颂,被誉为“战地女神”。

图片

       在那紧张而又忙碌的战场上,钟惠玲和她的战友们成为了伤员们最后的希望。她像一台不知疲倦的机器,争分夺秒地协助医生抢救伤员的生命。清洗血迹、打针输液、包扎伤口,每一个动作都熟练而又迅速。她常常连续工作三天三夜不合眼,疲惫的身体在高强度的工作下几近透支,但只要有新的伤员被送来,她便又立刻投入到紧张的救治工作中。她的双手因为长时间接触消毒水和药品,变得粗糙干裂,但她毫不在意,在她心中,挽救伤员的生命才是最重要的。

图片

       钟惠玲不仅仅是在治疗伤员的身体伤痛,更在抚慰他们的心灵创伤。她把每一位伤员都当作自己的亲人、兄弟,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她会在忙碌的间隙,为伤员们端汤喂饭,耐心地一勺一勺喂到他们嘴边;会细心地为伤员擦洗身体,让他们在病痛中也能感受到一丝清爽与舒适;还会陪他们聊天,听他们讲述家乡的故事、亲人的牵挂,用温暖的话语驱散他们心中的阴霾;她会和伤员们一起唱歌、下棋,用欢声笑语缓解他们身体和精神上的痛苦。对于那些手有伤无法写字的战友,她主动帮忙写家书,一笔一划,将战友们对家人的思念和牵挂融入到文字中,让远方的亲人能够放心。在那冰冷的战场上,钟惠玲的关怀就像冬日里的暖阳,温暖着每一位伤员的心,因此,战友们都亲切地称她为“战地女神”。

图片

      1984年9月,钟惠玲因在老山战役中的卓越表现,荣立一等功,并被授予“模范卫生员”荣誉称号,成为全军唯一获此殊荣的女战士。

      1984年,18岁的钟惠玲受邀参加建国35周年大阅兵,作为英模代表站在天安门广场,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1985年,她又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然而,她并未因此骄傲,始终保持着谦逊和低调。

图片

       战后,钟惠玲被保送进入军医大学深造,毕业后在中央警卫局工作,直至退休。她始终铭记自己是一名军人,无论在哪个岗位,都兢兢业业,尽职尽责。

图片

       战争结束后,钟惠玲没有停下自己奉献的脚步。她虽然脱下了军装,但那颗炽热的爱国之心和对战友的深情从未改变。退休后的她,发起了关爱烈士母亲的活动,不辞辛劳地奔波在全国各地,看望了40多位烈士母亲或烈士妻子。她会坐在那些饱经沧桑的老人身边,紧紧握住她们的手,听她们讲述对儿子的思念,用自己的陪伴给予她们一丝慰藉。她还时常和战友们一起前往烈士陵园,在庄严肃穆的墓碑前,献上鲜花,深深地鞠躬,寄托对烈士们的无尽哀思。她用自己的行动,延续着对战友的爱,对祖国的忠诚。

图片

      退休后,钟惠玲并未停下脚步。她积极参与红色宣讲团,走进学校、社区,讲述老山精神和爱国主义故事。她还发起探望烈士家属的活动,用自己的积蓄帮助困难战友和烈士父母。她常说:“我不是英雄,真正的英雄在烈士陵园。”

       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典,钟惠玲再次受邀参加国庆观礼。站在观礼台上,她感慨万千,心中满是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战友的思念。

图片

       钟惠玲,这位外表温柔却内心无比强大的女性,用自己的青春、热血和一生的奉献,书写了一段可歌可泣的英雄传奇。她是战场上的铿锵玫瑰,是人们心中永远的女神,她的故事,将永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为了国家、为了理想、为了爱,勇敢前行,永不放弃。

(撰写:陈雪琴 图:受访者提供)


图片


————————————————————


编辑:陈雪琴


审核:郭  翰


执行:贵诗融媒联合清虚新媒体推出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