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职业餐饮网 辰溪
被称为“上海日料天花板”的品牌,倒闭了!
最近,高端日料品牌赤坂亭被曝大量关店,位于上海、北京、杭州等多个城市的门店,一夜关停。
作为一家火了10多年的老牌日料,赤坂亭主打高端和牛,以“和牛一头吃”的特色菜品吸引顾客,还推出398元一份的自助餐。
巅峰时期,品牌在全国开出超40家直营店,遍布上海、北京、江苏等地。而在这两年,赤坂亭开始走下坡路,现有的门店更是一夜关停,不禁令人惋惜……
人均340元的高端日料,一夜关门!
在下半年这波汹涌的餐饮倒闭潮中,老牌日料赤坂亭,也未能幸免。
赤坂亭创立于2005年,主打日式炭火烧肉、铁板烧、精致日料,人均消费超300元,曾被称为“上海日料天花板”。从上海起家后,赤坂亭一路扩张到南京、无锡、常州等地,全国门店超过40家。
然而这个红极一时的老牌日料店,却快速跌落神坛。
1,上海、北京、杭州等9个城市门店全关,超20家
大众点评显示,目前赤坂亭位于上海、北京、杭州、南京、无锡、宁波、合肥、福州、常州共9个城市的门店,已经全部关闭,超过20家。
对于门店的突然关停,不少消费者纷纷表示可惜:“居然一夜全倒了,太突然了”“这些多地方都关了,震惊”“真的是时代的眼泪”……
实际上,从今年开始,赤坂亭位于北京、上海等地的门店陆续关闭。例如赤坂亭的北京宜家店,在8月发布闭店通知,建议消费者到其他城市门店就餐。
还有消费者在10月爆料称,赤坂亭的上海世博源店突然关闭,自己作为会员却没有收到通知,充值的钱打了水漂。目前,已经有一批充值的消费者开始维权。
2,被曝拖欠员工薪资、欠租
大量关店的同时,赤坂亭还被曝已拖欠员工4、5个月的工资。
在社交媒体平台,有用户发文谴责赤坂亭拖欠工资数月,老板也跑路,称“赤坂亭的多名员工向媒体反映,公司已经拖欠他们四五个月的工资,且多次向政府部门求助无果。更让员工们感到绝望的是,公司近期将所有设备变卖,导致他们讨薪无门。”
还有一名自称在赤坂亭兼职的员工发文,称公司从今年3月起开始拖欠工资。“7月份才发了5月份的工资,到后面直到9月份我打电话给公司负责的相关人员,才把我6月份工资发完”“到今天为止我7、8月份工资没有任何消息”。
除了被曝欠薪,赤坂亭也被曝拖欠房租,以物抵债。一家位于上海的赤坂亭门店贴有告示,称赤坂亭拖欠物业房租,已将公司位于北斗路88号厂区内所属的部分资产、生产设备抵押给物业方,公告时间为10月30日。
3,曾开出40多家直营店,人均消费340元
作为高端日料的代表,赤坂亭曾是许多年轻人打卡的网红店。
赤坂亭以牛肉为主打,涵盖了烧肉、铁板烧、寿司、刺身等,菜品SKU多达100个。特色是冰鲜M9和牛,强调优质食材和品质,门店推出了“和牛一头吃”的吃法,顾客可以一次吃到和牛的不同部位。
2019年起,赤坂亭聚焦M9和牛,推出298元和398元的放题业态,主打自助餐,被不少顾客成为“日料自助天花板”。在价格上,赤坂亭一份招牌和牛盛合拼盘卖298元,还有高达498元和598元的双人套餐等,人均消费达到340元。
在门店布局上,官网显示,赤坂亭开出超40家直营店,在上海、北京、杭州、宁波、南京等多个城市都有分布。如今,这些门店已经悉数关闭。
行业激烈洗牌,又一老牌日料沦为时代的眼泪……
过去一年,日料行业的倒闭潮引人关注。大批日料品牌纷纷关门,其中高端日料店倒闭的消息,更是不绝于耳。
包括前不久被曝关门的山葵家,这家经营了10多年的老牌精致日料,也是一夜之间倒下,令人唏嘘。如今,赤坂亭也卷入了生死漩涡,沦为“时代的眼泪”……
1,一年关店1.2万家,日料行业进入残酷淘汰赛
在经历了前几年的快速增长后,日料市场正进入残酷的洗牌阶段。
据窄门餐眼数据显示,过去一年中统计内的日料品牌开店超1.1万家,但净关店接近1400家,这意味着过去一年中至少有超1.2万余家日料店关闭。
可见,日料赛道面临着快速扩张,同时激烈淘汰的局面。背后消费趋势的变化,持续不断的价格战,加上此前日本核污染水排海事件的影响,令许多日料品牌都处在非常被动的处境中。
2,消费下行,高端日料自助也扛不住了
在消费降级的大背景下,一批高端日料玩家无疑受到重创。在经济下行期,大众更多选择经济实惠的餐饮品牌,而定位中高端市场的玩家,会迅速流失一批对价格敏感的客群。
为了留住客户,一些高端日料品牌被迫降低价格,但随之而来的成本压力,让品牌不得不在品质上妥协,最后品质和品牌形象双降。而有的品牌不愿牺牲品质,只能面临客流下降、收入减少,最后无奈离场。
此前人均160元的精致日料品牌“山葵家·创意料理”,也是一夜倒闭。这家老牌日料创立已有10多年时间,全国门店达到20多家,然而却倒在了国庆黄金周前夕,还被曝欠租、欠薪。
同样身为高端日料的赤坂亭,也无奈走向这一结局。
职业餐饮网小结:
赤坂亭这家高端日料品牌的倒闭,着实令人惋惜。
今年,餐饮业整体面临巨大的挑战,倒闭潮席卷而来,许多餐厅无法承受经营压力,而不得不退出市场。
对于日料品牌而言,情况更为艰难。打击接二连三,核污水风波下倒下了一批,消费降级下又淘汰了一波,一大批日料企业都在寻找新的出路。
-END-
主编丨陈青 统筹 | 杨阳 编辑 | 辰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