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编辑部的故事 | 艾云说:我对人的命运、灵魂的悸动更感兴趣
河南文艺出版社
2024-11-10 09:37:18

设个星标吧朋友

不然你都看不到我们的精彩推送了~

“编辑部的故事”系列文章

与你分享编辑部内外的花絮

这是第144期

11月3日下午,当代散文家、文学评论家艾云携散文随笔集《万水千山都藏着有趣的灵魂》做客广州购书中心,举办新书分享会暨读者见面会,与广州岭南文化研究会会长、广东省文化学会副会长、广东财经大学教授江冰,书评人、资深媒体人刘炜茗,出版人、公益阅读推广人董芳,展开了一场灵魂碰撞的精彩对谈。

《万水千山都藏着有趣的灵魂》是知名作家艾云的最新力作,她将行走于世界各地的见闻和感受都纳入这本散文随笔集之中。

追寻着当地思想者的踪迹,这本书既是作家与当地人文景观的深刻对话,亦是其丰富心灵对世界的观照与悠长回响。她用生命力旺盛、想象力充沛的语言,把读者带入人心的幽微处,使那些地域、风物及当地的思想者鲜活生动,仿佛历历在目。

以下是活动纪要,与读者朋友们分享——

万水千山走遍,

只为追寻有趣的灵魂

艾云:

我对人的命运、灵魂的悸动更感兴趣

2019年非常宁静平和。这一年,我绝对没有意识到之后将有席卷全球的新冠病毒肆虐,而且整整三年,我们被困于屋隅无法动弹。2019年,我仿佛又预料到什么,开始报复性行走,无论国内还是国外,我马不停蹄赶脚。

2019年我出国3次。是年5月,我与一拨女友游览以色列。那时都说以色列不安全,边境不时有战火,我们却没有放在心上,也没有恐惧,照例登上戈兰高地。我们登上一处山崖向远处俯瞰,那里正是叙利亚的村庄和田野,感觉十分静谧。2019年9月,我与广东省期刊协会的文友一起到奥地利、匈牙利、捷克诸国,看到1991年内战时在炮火轰炸中留下的残垣与废墟。

2019年12月初,我与家人坐大型游轮游览菲律宾。国内呢,2019年3月我回河南故乡,同年10月少年时的闺密6人相聚于大连,12月底又到海口与分别从京沪来的女友会合。

正是此次海口之行,如果我晚返穗两天就有可能被封在海口。我的上海好友夫妇正是被困海口将近两个月才返沪。紧接着,就是3年疫情了。

停止行走反而激发了

对行走的想象与记忆

我觉得,可以将这么多年来出国行走的见闻和体会写出来。我不会写成游记的那种书,这些尽可以通过查找资料获得。

我曾经在广东旅游出版社做过编辑,知道大家对介绍性、资料性游记类不怎么稀罕。就我个人秉资来说,在外出游览时,我对风物景致并无太大兴趣。在家中房间里待久了觉得憋闷,希望跑出去透透气,以使自己僵硬的神经得到松弛,日渐麻木的感受力再次得以跳荡。

在外行走中,我是那么功利,我听着导游的讲解,我心想一定要回去把参观过的人文与历史景观的内容恶补一下。我要努力弄明白,然后变成文字。我不能仅仅是个看客,我更希望在那千山万水的皱褶的隐匿中去发现有趣的灵魂。我对人的命运、灵魂的悸动更感兴趣。

想好了所要写的内容,我就拟了写作提纲。

新冠病毒仍然猖獗,大家开始行动不便了。我正好利用这段时间,开始心无旁骛投入这本书的写作。越是停止行走,心里的远方愈加寥廓霜天。中国的改革开放,正式打开国门,让世界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们胸襟开阔,在异域文化的观察、对比、发现中,我们“见贤思齐、见不贤而自省之”。

那段时间,每天都有一件事牵挂着。睁开眼睛,我就进入此书的写作中。我的视线,移向城郭与石阶,湖泊与亭榭,广场与远树,孤桐与斜阳。我蹀躞于蔚蓝天空之下,时而满眼凄迷,时而明月温柔。那巫魅性灵之风,将四季吹拂,将堞垛、篱笆、屋脊、围墙、瓦砾照亮,亘古弥漫。那有趣的灵魂,在苍茫的风物后面闪烁着奇异而晶亮的光。

灵魂,从来是高过风物的;而物质的存遗,也因伟大的灵魂,即使在暗夜也会发出蓝宝石般的璀璨

我来到意大利的威尼斯,看那涟涟水波、纵横小桥,却总会想起每逢圣诞节都要来到这里的布罗茨基。他死后埋在这里。我来到佛罗伦萨,在青铜和大理石无与伦比的精美艺术雕塑中,我会想到为文艺复兴时期做出历史性贡献的美第奇家族。他们相貌奇丑,内心却是极其美丽。因为他们对艺术的赞助,才有了日后我们所熟知的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提香等人。

在德国海德堡石子铺就的路上行走,总令人想起韦伯和汉娜·阿伦特这两个享誉政治哲学界的了不起的人物。

漫步法兰克福期间,会想到二战之后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说继承人“法兰克福学派”的哈贝马斯、霍克海默等人。而在捷克的黄金小巷,犹如看见躲在暗影处寒鸦般的卡夫卡,正是他,为文学带来另一荣耀。

我在罗马,又仿佛看见古罗马时期的五贤帝之一的哈德良。在法国的协和广场,我似乎看到罗兰夫人走向断头台。

单纯的游玩没过几天我就会觉得索然,就想回去,想尽快回到书桌写作,在外跑得太多会将浓郁的语境稀释。可如果出外开阔眼界,学习知识,并在有趣的灵魂生活过的地方徜徉、领悟,个人的心扩大了,就觉得不虚此行了。我仿佛跨越时空,与这些有趣的灵魂倾谈。

回来以后,我带着满满的玫瑰、郁金香、葡萄、海花、珊瑚,带着清气的芬芳和归途的凉风,在夜露如水的苍凉台阶,在细雨薄寒的平静西山,在涧泉竹篁的逶迤峻岭,慢慢寻味。我的眼睛向远方凝视,看到大地、山川和陌野,那每一道沟壑与皱褶都隐匿着有趣灵魂的低吟,这是不分国度与时间的天地馈赠。行走的期待没有完美之物,却因短暂的躬逢邂逅而亲密相会。

董芳:

一部走读版《人类群星闪耀时》

艾云老师的新作《万水千山都藏着有趣的灵魂》出版了,这本书最近是我的枕边书,每晚睡前都要读上几页,换一夜好眠。这是一本散文随笔集,共包含18篇游记,书写了艾云老师近年来游历世界各国的见闻和感受,每到一地,她不仅对该地的建筑与历史如数家珍,更对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充满了人文关怀。

如来到奥地利的美泉宫,她想起了意大利威尼斯,书写了作家布罗茨基与苏珊·桑塔格在当地的邂逅;在佛罗伦萨,她讲述了美第奇家族的兴衰及其对文艺复兴所做的贡献;在德国海德堡,艾云想起了韦伯和汉娜·阿伦特这两位享誉政治哲学界的人物;而在捷克的黄金小巷,她对卡夫卡的人生经历深深共情……

艾云老师用生命力旺盛、想象力充沛的语言,把读者带入人心的幽微处,使那些地域、风物及当地的思想者鲜活生动,让读者在阅读时仿佛历历在目。

这本书可以读得很轻松,也可以读得很厚重;可以越读越薄,也可以越读越厚。

当做游记来读,可以作为旅行指南,作为一本人文著作来读,那就可能需要边查资料边读。回溯一百多年来人类的思想史、人文史、艺术史、社会史等,可以说是一部走读版的《人类群星闪耀时》。

当我阅读本书的时候,我不断想的一个问题是:作家的使命是什么?即使是游记,也不能只写人文地理与历史,更要追寻着当地思想者的踪迹。作家与当地人文景观的深刻对话,亦是其丰富心灵对世界的观照与悠长回响。

艾云老师的行走,不止于了解风土人情,她更对当地的人的命运、灵魂的悸动更感兴趣。

她努力挖掘藏匿在万水千山褶皱里的灵魂,这些灵魂很可能快被人遗忘,就像是深埋于地下的金币。而艾云打捞起他们,擦干净上面的泥和土,让这些灵魂重新闪耀,也许这就是作家之所以是作家的意义。

江冰:艾云散文用笔有中原大气,又有岭南之灵动与务实

今天对话,我想谈谈优越感与自卑感。涉及文化自信与世界视野,涉及爱国主义与世界主义。说说近日去上海、天津的强烈感受。

读人,读城,读史,背后是价值观。其中也有悖论:个人偏爱与情感,难免影响公正;但没有情感哪有文学?我也在其中徬徨挣扎。

艾云此书最大优点就是与书中人物共情,为现场景物抒情。漫游世界加慢性疾病经历,以及她的“颜值主义”,连带对美好事物的极致追求,使她随时共情,随时感慨,那么随心所欲,那么如诗如画。

她与书中的艺术家异乎寻常的“共情”,让我联想到司马迁的《史记》,司马迁就具有极强的共情能力。

艾云散文用笔有中原大气,又有岭南之灵动与务实。初见此书担心过于理性,过于西方,其实不然,依旧是借他人酒杯浇心中之块垒,尤其是女性主义议论颇有见地,至性至情矣。

刘炜茗 :一个是有趣的灵魂,一个是藏着

祝贺艾云老师新作出版!和艾云老师相识20年,她一直是我非常敬佩的师长,她的创作力之旺盛、思想之敏锐,都是我学习的榜样。

《万水千山都藏着有趣的灵魂》是她周游世界的旅行随笔,在我看来,同时也是她的一本思想札记,既亲切可人,又悠远厚重。祝贺艾云老师!

艾云老师这本书的书名非常好,因为我感触最深的两点,都体现在书名中了:一个是有趣的灵魂,一个是藏着。

有趣的灵魂是什么呢?是文化,是人。这本书里艾云老师写的是她世界旅行中的所思所想,归根结底,写得最多的就是人,是一个个让她心有所悟、曾经打动过她、影响过她的伟大作家和作品。

上世纪80年代之后,大量西方文学作品引入到国内,对成长于80、90年代的中国作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卡夫卡、昆德拉、布罗茨基等文学巨星,艾云老师可谓非常熟悉,在异国他乡行走的旅途中,自然而然便会产生“他乡遇故知”之感。所以,这一本书可以看作是一种作家的相互映照和投射。

在我的理解来说,欧洲的文化精髓,是隐藏在灿若星辰的文学家、艺术家、音乐家、建筑师以及无数的平凡人物共同创造的文化形态当中,它们是飘荡在城市每一个角落当中、无形又无处不在的,是与东方文化既陌生异质又新鲜灵动的,所以艾云老师称之为“有趣的灵魂”,我以为非常精准到位。

另外我感受很深的一点是“藏着”。藏着,意味着并非一目了然,在某个角落或细节中,需要旅行者放慢脚步、细细观察、耐心品读,才能有所收获,有所发现,这才是旅行的意义。

罗新教授有一句话来区分旅游和旅行非常值得我们思考:旅游是去陌生的地方看熟悉的风景;旅行是去熟悉的地方看陌生的风景。

什么意思呢?旅游者去到某一个城市,无非去地标性的景点打卡拍照,比如巴黎埃菲尔铁塔,到此一游,但这些地方,他不出门也已经非常熟悉了,无非在熟悉的景点前留张影,旅途结束后的记忆仍然是那个熟悉的景点;而旅行者去某一个城市前,已经对城市的历史文化有了详细的了解。他去到当地之后,更多与陌生人相遇,听陌生的故事,看书本上无法传递的人间烟火,景点反倒不重要了。

当然,旅游和旅行没有高下之分,只是出发的角度不同。

我说二者的区别,其实是在说在旅途中发现的重要性,也就是艾云老师书名中提到的“藏着”。发现的过程,其实就是她行走的收获,是她思考的结晶,思想的延伸。

如何发现?这就需要旅行者本人做好充足的文化积累,为下一次的出发做好准备。我有几位喜欢的作家都是如此,比如林达的《带一本书去巴黎》《西班牙旅行笔记》,比如罗新的《从大都到上都》。现在,艾云老师也为我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

最后一点我特别想说的是,艾云老师这本《万水千山都藏着有趣的灵魂》是她的旅欧散文,让我看到了她对西方文化的观照、感知的一面。

那么,我对她的写作有更多期待,希望她能写一部在中国大地行走的散文集,看看她眼中的传统文化、她的文学和思想的沿革演变。我想,这一定会非常精彩。

荐书

荐读

活动回顾|穿越万水千山与有趣灵魂相约

探照灯好书10月十大人文社科原创佳作发布,《我在二里头考古》入选!

关仁山 | 完整的自然感知,使我们的身心充满灵性

新书推荐|《德化风云》:波澜壮阔的税务史诗,近代经济战线的英雄群像

点击关注 获得更多精彩内容

责编|熊丰 责校|张丽

审核|杨莉 排版|尹航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