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把儿子养废后才明白的扎心真相:越被“尊重”的孩子,青春期越会叛逆
虎妈育儿堂
2024-08-23 18:26:05

头段时间,儿子说他看上了一双鞋,让我给他买。

在网上搜了一下价格,2388元一双,我顿时一阵无语:“你是学生,要这么贵的鞋子干嘛。”

儿子很不高兴:“我们班同学就穿这种鞋,别人爸妈都舍得买,你别太抠门了。”

听到这话我有些生气,我对他说:“我们就是普通家庭,2000多一双的鞋子太贵了。”

没想到,话刚说出口,儿子就开始发疯。

他对着我咆哮,说我“没本事,赚不到钱”,然后又跑去房间一阵打砸,书架上的书被扔得满地都是,课桌也被他踹翻在地。

后来在很长一段时间,儿子见到我就气冲冲的,还故意当着我的面跟朋友吐槽我不尊重他,说他提点小要求都不同意。

我真的被气得吐血。当然,更多的是心寒。别人家的孩子都知道体谅父母的不易,但他只想自己,越大越叛逆自私。

像这样的事还有很多。

上初二后,儿子变得很放纵。周末,我给他安排的补习班不去,睡到中午才起床,然后就拿着手机开始玩游戏,一玩就是一整天。

眼看只有一年就中考了,我提醒他少玩手机多学习,每每这时,他就一脸不耐烦地锁上房门,提醒我要保持距离少管他,要学会尊重人。

看着他越来越差的成绩,我忍无可忍,在一次争吵后抢了他的手机,并断了网。

那天,他像疯了一样,不仅砸东西还打人,最后他还很委屈:“你根本就不尊重人,游戏是我唯一的爱好,我周一到周五学习已经很累了,多玩会儿怎么了?”

他就是这样,整天把“尊重”挂嘴边,稍微不如意就说我让他窒息,不理解他不尊重他,让我百口莫辩。

曾经我省吃俭用,一年到头都舍不得买件衣服,可只要是他想要的东西我都尽量满足他。

他说走路上学太辛苦,我就每天早上提前起来半小时,绕一大圈骑车送他去学校。
他说上课太累了,精神需要放松一下,同学们都在玩XX游戏,我也很开明地同意他玩耍。
……

我事事以他为主,尊重他的选题,尽量满足他的需求。我想当然地认为被爱的孩子更强大,将来也能更好地掌控人生。

可事实却是,我的过分尊重让他变本加厉。

他不断提各种要求,越来越难被满足,到青春期后一被拒绝就大发雷霆,成为一个不懂感恩,好坏不分的叛逆青年。

我实在不明白,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为了搞懂背后的原因,我开始认真学习育儿知识,研究儿童心理学,随着专业知识的提升,我逐渐搞懂了孩子叛逆的根本原因。

事实上,父母对尊重的错误理解,是孩子行为变质的主因。

很多父母以为,事事尊重孩子的意愿,处处照顾孩子的情绪,孩子说什么就是什么,要什么就给什么是尊重。

恰恰相反,这不是尊重是溺爱。尊重和溺爱只有一线之隔,稍不注意,父母就会越过红线。

真正的尊重是相互的,父母给予孩子理解支持,孩子也要明白父母的付出和不易。

这种建立在为对方着想,克制且合理表达自己的需求基础上的相处才叫尊重,尊重绝不是一方无条件地接纳和付出。

而我恰恰就是犯了这种错。

以前,儿子有任何想法,我都会无条件配合。

他想吃榴莲,我咬咬牙每周给他买一次;
他想参加夏令营,我专门请长假陪他;
他说周末想休息,我就不给他报补习班……

我习惯性满足他,哪怕会让经济压力更大,生活更累,也甘之如饴。但这背后的副作用却很明显:

(1)尊重过度是放纵,让孩子缺乏同理心

尊重过度就是放纵,孩子习惯父母无条件地付出,产生自己就是家庭中心的错觉。

他们理所当然地享受,觉得一切都是父母该做的,变得缺乏同理心,他们还要求所有事都顺着自己心意,根本不在乎父母的辛酸。

(2)助长贪念

被过度尊重的孩子还在不断试探父母的底线,一旦父母掌握不好度,他们就会越来越贪婪,从原来要求一个玩具,变成几千元的鞋,再到几万元的物品,胃口越来越大,越来越难被满足。

一旦被拒绝,他就会抓狂崩溃,气得跳脚,开始变得不可理喻、无法沟通。

他们不会承认是自己的问题,只会觉得是父母的错,再把自己的叛逆和不讲理归因到父母不尊重他们上。

所以很多家长发现,越是被尊重的孩子,青春期越容易叛逆。

那么,像这种情况,父母应该怎么应对呢?

尊重本身没错,错的是没掌握好尊重的力度和方法。所以,这里给大家两点建议:

(1)给尊重但有原则

以前,儿子抱怨上五天课太累,让买个游戏机他周末玩。

他信誓旦旦地向我保证,肯定不影响学习,会控制游戏时间。我相信他能说到做到,更觉得应该尊重他的决定,就同意了。

一开始,他还能控制自己,但后来他玩游戏的时间越来越长。

我好好劝说他听不进去,强硬干涉他就发疯,说我独裁不讲理。

其实,这样的局面完全能避免。

当孩子提要求时,父母要学会甄别。能承担后果,不侵犯别人利益,没有对错的事能尊重,因为试错也是一种成长,只要后果在可控范围内,可以给孩子选择的权利。

但在尊重的前提下,必须有原则有底线。

比如,我们可以给孩子买游戏机,因为游戏已经是如今孩子避无可避的一种休闲方式,也是孩子交流的一大话题,一味禁止治标不治本。

但购买游戏机之前,父母应该先跟孩子做好沟通,把事情的底线讲清楚。

比如:

什么时候玩游戏机?
每次玩多长时间?
如果出现多次超时,或者因此影响学习怎么办?
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没收游戏机?
……

当孩子对这些问题给出合理的方案后,父母要跟孩子拟一份合约,将协商方案记录下来,双方签字。

这样,孩子在后期玩游戏时就有了隐性约束力。

这种合约的最大作用,是在孩子违背约定,帮父母争取沟通的主动权。可以凭此告诉孩子:这就是同意你做这件事的基础,在此基础上,一切好谈,但想打破原则,不行!

这样孩子就会知道,这些底线是不能碰的。那么在后面类似的行为中,他就会控制自己的行为。

(2)不接受行为,但尊重感受

很多时候,父母觉得同意孩子的要求和决定就是尊重他。其实不然,比起让孩子在行为上不被拒绝,更有效的尊重是尊重他的感受。

比如文章开头儿子坚持要2000多一双的鞋,我虽然不同意,在行为上拒绝他,但我们可以在精神上尊重他。

我们可以跟孩子沟通:

“我明白,你看到别人都能穿那么贵的鞋子,你很羡慕,觉得这样倍有面子,这种想法非常正常的。妈妈小时候看到别人穿好看的衣服,也很希望外婆能给我买一件一样的。”

拒绝孩子的要求,但尊重孩子的感受时,孩子会因为父母的情绪共鸣而消弭情绪对抗。

然后再告诉孩子:“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妈妈会毫不犹豫给你买。但它确实超过我们的承担范围,你可以选择一个我们能承担的东西,妈妈会毫不犹豫买给你。”

当我们给予孩子精神层面的尊重时,孩子会因为被拒绝而生气,反而会因为接纳而愉悦。

父母恰当地讲出拒绝的理由,也有利于孩子了解父母的不容易,从而学会换位思考。

美国心理学家派克说:

爱不只是给予,他是合理的给和合理的不给;是合理的赞美和合理的批评;是合理的争执、对立、鼓励、敦促、安慰。

而合理,不能只凭直觉,必须经过思考和判断以及有时候不怎么愉快的取舍决定。

所以,遇到问题父母别轻易放弃。

渴望一个标准方案,一套标准化的育儿流程,养出优秀的孩子,是不现实的。真正有价值、能让人进步的信息,大多需要父母思考和消化。

事实证明,父母拥有“成长型思维”,不断学习,再结合孩子的性格特点,尝试、调整、固化,才是有用的途径。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