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省媒看渑池丨渑池县 擘画乡村振兴新蓝图
渑池融媒
2024-09-20 12:52:03

聚焦省媒

9月20日,《河南日报农村版》刊发专版《渑池县 擘画乡村振兴新蓝图》,现予以转发。

渑池县 擘画乡村振兴新蓝图

《 河南日报农村版 》( 2024年09月20日 第 T38 版)

陈村乡万寿村黄芩种植基地

工作人员在布置庆丰收活动现场

渑池县融鑫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肉牛养殖场一角

果园乡焦峪峒村黄桃种植户在采收黄桃

天池镇杨村烟叶专业合作社社员在分拣烟叶

金秋九月,当晨曦初破黎明的寂静,柔和的阳光轻轻拂过古老的仰韶大地,渑池县的山川河流便披上了一层五彩的霞衣。天光与云影交织成一幅幅流动的画卷,蓝得深邃的天空中,几朵白云悠然自得,仿佛也在为这丰收的季节添上一抹悠远的诗意。

近日,笔者来到渑池县,领略金秋时节的丰收美景,感受新农村建设的巨大变化。

高标准农田带来好收益

漫步于渑池县天池镇杨村的田间地头,到处都可以感受到丰收的景象。成熟了的朝天椒宛如一串串火红的珍珠,镶嵌在枝叶之上,椒尖直指苍穹,仿佛在骄傲地展示自己的丰产;大片的红薯藤下,一个个饱满圆润的红薯仿佛破垄欲出;旁边的烟田里,烟叶已经成熟,饱满而厚实,叶片宽大,色泽均匀,呈现出迷人的金黄;在它们身后,是卫士般威武矗立的玉米秆,棒槌一样粗壮的玉米穗颗粒饱满,昭示着又一个丰收年……

“自从高标准农田项目实施以来,由于旱涝保收,我们的农作物产量逐年增长,成效显著。”渑池县天池镇杨村烟叶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古保民说,“按照今年的情况,预计玉米亩产可以达到1500斤,辣椒亩产干椒700斤,红薯亩产可以超过4000斤,烟叶每亩纯收入5000元以上。”

据介绍,渑池县天池镇杨村烟叶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1年,目前共流转土地2300多亩,全部为高标准农田,今年秋季种植烟叶1000亩、辣椒300亩、红薯190亩、玉米220亩,预计年纯收入200多万元。经过多年的发展壮大,该合作社的固定资产已经达1000多万元,仅农机就拥有数百台,价值600多万元。

近年来,渑池县围绕“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林网建设适宜、科技先进适用、优质高产高效”的总体目标,按照“建设标准化、装备现代化、应用智能化、经营规模化、管理规范化、环境生态化”的“六化”标准,推进“投融建运管”五位一体新模式,将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建设成为“田成方、地成块、路相通、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连片田、高产田、示范田,核心区基本实现“5G+智慧农业”。

在渑池县陈村乡滹沱村的高标准农田施工现场,数台挖掘机正在紧张工作,平整耕地边上的水沟;田埂边,工人们正汗流浃背地埋设用来灌溉农田的供水管网。据正在现场指挥施工的渑池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王二真介绍,今年渑池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总计3.4万亩,总投资9900万元,涉及陈村、果园、天池3个乡镇15个行政村,其中陈村乡改造提升1.2万亩、果园乡新建0.34万亩、天池镇新建1.86万亩。陈村乡的改造提升工程分为29个单元,32个蓄水池和大口井,平整土地7026亩,田间管网铺设541公里,低压配套线路7080米。该工程今年10月底主体完工,12月达到验收标准。

渑池县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在大力建设高标准农田的同时,积极引进粮食作物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截至目前,全县已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8.9万亩。近两年来,该县新引进推广联合收割收获类大型机具36台、拖拉机129台、种植施肥机具160台,主要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率达到90%。建立了小麦、玉米高产技术示范基地1.5万亩,建成省级玉米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区1000亩,化肥减量增效“三新”示范点12个。先后安排试验、示范优良品种45个,推广品种6个,全县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8%以上,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0%。今年以来,全县集中开展“一喷三防”“一喷多促”面积达27.2万亩,统防统治取得良好成效,夏粮面积32.02万亩,总产量2.1亿斤,秋粮面积34.01万亩,无重大病虫害发生,长势良好,全年粮食丰产丰收已无悬念。

抓特色产业促全面振兴

9月14日,在渑池县白龙河果蔬专业合作社的仓库里,鲜红的干辣椒堆积如山,工人们正在对新采收的辣椒进行分拣。据负责人张正印介绍,根据客户的需要,这些干辣椒分为烘干和晾干两种干椒,但价格区别不大,主要销往重庆、四川、湖南、湖北等地。

该合作社目前种植辣椒213亩,每年生产干辣椒2000多吨,同时带动近4000户农户进行辣椒种植,总面积6000亩左右,亩均收入达6000元以上。

近年来,渑池县以加快建设沿黄乡村振兴示范带为契机,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示范提升行动为着力点,积极打造黄河特色农业发展先行区。该县强化政策扶持、项目支撑,利用衔接资金发展产业类项目42个,总投资9403.94万元。建成辣椒标准化示范乡镇2个、千亩生态花椒种植园5个、千亩优质高辣干椒示范村6个、生态花椒示范村15个,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辣椒)标准化基地3万亩。同时,省级中药材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一期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已经完工,渑池县生物医药产业园建设扎实推进,先后建成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基地6处,坡头乡澜草堂中药材项目完成一期投资1600万元,太龙药业有限公司已签订协议入驻园区,倾力打造豫西道地药材“一中心六区域”产业集群。

与此同时,渑池县狠抓农业品牌创优工程。全县保有绿色食品11个,全国地理标志农产品6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产品9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4个,全国农业产业示范强镇1个,省级农业产业强镇1个,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2个,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3个。今年以来,先后打造国家级河南渑池丹参科技小院1个,新培育省级示范社4家、省级重点社会化服务组织1家、市级示范社6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4家,新认定市级龙头企业4家。全县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21家,家庭农场总数达到19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达到330家。

农业产业的蓬勃发展,为渑池县乡村全面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无害化转型推动可持续发展

“这里原来是一个废弃矿区,到处堆放着矿渣,环境恶劣,经过我们无害化改造,建成了现在的肉牛养殖场。”在位于张村镇桑树坪村的渑池县融鑫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杨北锋说。

该养殖场依山而建,远离村庄,环境优美,共有饲料存储区、肉牛饲养区、母牛繁育区及办公生活区几个区域。由于正处于牛犊断奶期,养殖场内牛叫声此起彼伏,为寂静的山区增添了不少田园气息。

据介绍,该养殖场共存栏肉牛740多头,目前有十多名工人常年在此务工,基本都是附近的村民,人均月收入3000元左右。

杨北锋说:“下一步我们计划将养殖场前面的深沟填平,扩大牛舍面积,将养殖规模扩大至2500头以上,目前正在办理相关手续。”

在渑池县,像融鑫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这样利用废弃矿区改造后进行畜牧养殖的还有多家企业。

东方希望(三门峡)铝业有限公司位于渑池县境内,主要从事铝矾土矿的开发、氧化铝的生产和销售。为了积极响应《渑池县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该公司专门成立了渑池东希畜牧有限公司,计划总投资20亿元,坚持智能化、集约化,绿色发展的导向,在渑池规划建设100万头生猪全产业链项目,包括饲料加工、生猪养殖、生猪屠宰深加工等三个板块。截至目前,已投建生猪养殖项目5个,规划项目4个。

位于张村镇桑树坪村的桑树育肥场就是该公司投建的第一个生猪养殖场。桑树育肥场占地880亩,固定投资高达2.5亿元,年出栏商品猪21万头。场内拥有保育舍、育肥舍、环保站、洗消站等20余栋基础配套设施。该养殖场采用精准饲喂和智能环控等先进技术,确保猪肉产品的质量。此外,养殖场的建设规模与周边农田相匹配,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

据悉,桑树育肥场目前已解决就业岗位200余人,年销售额达到了3亿元。等待全部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可解决1000人左右的就业问题,同时通过对养殖废弃物进行深度处理,可有效缓解渑池县农业种植面临的有机肥来源困难问题。

创和美乡村建和谐家园

“以前的滹沱村,住的是土坯房、大杂院,走的是黄土路,垃圾乱堆乱放,一下雨就出不了门,特别是晚上,全村漆黑一片,没有一点亮光。”今年70岁的滹沱村村民上官小丰谈起村庄的变化,感慨万千,“现在可是大变样了,家家户户盖了新房,村里晚上也亮起来了,花园里、广场上,到处都是出来散步的人,广场舞也跳起来了。对了,我们家的老房子村里给修了一下,成了村史馆的一部分,现在的日子跟以前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滹沱村,北倚韶山,南偎渑水,是一个有着千余年历史的名村。走进今天的滹沱村,平坦的水泥路干净整洁,漂亮的农家屋错落有致,庭院里花团锦簇,笼舍内鸡鸣狗吠,俨然一幅“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乡村画卷。

据陈村乡党委委员,滹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贾俊锋介绍,近年来,在村“两委”班子带领下,滹沱村对村容村貌、人居环境进行了全面提升,实现了全村通水泥路、自来水;铺设了雨污水管网,安装了路灯、监控,新建了5座公共厕所;打造小游园、小菜园、小果园20余处,建设了人工湿地和5个文化活动广场。此外,对村里的老宅院进行改造提升,建成了知青馆、村史馆、农耕园,促进乡村旅游发展。

为了增加村集体收入,多年来贾俊锋带领群众在村以北集中连片种植花椒1200余亩,实现每亩产值4000元左右;村集体流转土地800余亩,在村南发展种植杜仲、月季、红叶石楠等绿化苗木150亩,发展艾草种植150亩,种植玉米、小麦500亩,村集体经济年收入100万元左右,截至目前,集体资产达200余万元。

滹沱村的发展变化,只是渑池县和美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渑池县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加快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有序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渑池县坚持规划先行,启动并完成了多规合一的村庄规划,明确各村发展方向与建设时序。通过观摩交流,细化建设方案,将示范村分类为九种发展类型,引领全县236个行政村对标学习,计划今年全面达到洁美标准,至2028年建成40个和美乡村。

同时,渑池县将“和美乡村”建设与“五星”支部创建紧密结合,总投资1065万元,推进首批10个示范村及仰韶片区建设,涵盖老年人服务、文化展示、社会治理等多个方面。此举不仅强化了基层党建,也提升了乡村治理水平,实现了党建与和美乡村建设的双赢。

此外,该县按照“净起来、绿起来、亮起来、美起来的”基本要求,持续优化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体系和人居环境管理机制。今年已清理垃圾堆放点千余处,绿化乡村公共空间千余亩,新增污水处理设施,普及公共区域照明,持续提升乡村居住品质,稳步迈向宜居宜业、和谐美丽的乡村新面貌,不断提升村民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渑池县委书记钱程表示:“接下来,我们将立足渑池实际,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念好‘土’字经,打好‘特’字牌,唱好‘产’字歌,通过抓好项目建设、守牢粮食安全和防返贫底线、构建全链条产业发展格局、推进和美乡村建设步伐和办好民生实事等举措,努力开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局面,擘画渑池县乡村全面振兴的新蓝图。”

本版撰稿:刘景华 刘志刚 侯林峰 王峰

声明:本作品系渑池县融媒体中心原创,欢迎转载,请注明来源。

总策划:马   平     策   划:李  新     审   核:王   娟

统   筹:韩   鹏     编   辑:梅  宁     校   对:杨鹏霄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