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报融媒记者 闫增旗
选材、浸泡、熨烫、裁剪、粘贴······11月22日上午,在石龙区龙兴街道许坊村,43岁的残疾人王延永正在制作麦秆画作品。
走进王延永的创作室,跃入眼帘的是挂在墙上的一幅幅麦秆画。“这幅画是牡丹图,取名为《国色天香》;这幅是《花开富贵》,你看按照光线的照射原理,花蕊和枝干通过烫画呈现出不同的深浅,还有这幅是《菊》······”说起自己的作品,王延永如数家珍。
王延永两岁时不幸得了小儿麻痹症,机缘巧合之下,他与麦秆画结缘,有事没事就对麦秆画琢磨。经过多年的学习和实践,他逐渐掌握了麦秆画的制作技艺。
在王延永看来,麦秆画在花鸟类、山水类、动物类的画作上表现力最为生动。“将麦秆剪成如头发般的细丝,再通过剪刀的斜剪,麦秆便成为锋利如针尖般的‘毛毛刺’,用小镊子一根一根往上贴,这样做出来的小鸟羽毛才能栩栩如生。此外,像老虎、麻雀、老鹰等动物形象的创作,通过这种技法都能生动逼真的呈现。”王延永介绍说。
在麦秆画的色泽呈现上,经过烙铁熨烫,碳化后会呈现深浅不一的色泽。用专业术语表示就是“深糊、中糊、浅糊”,麦秆画匠人往往根据麦秆“糊”的程度来判断色泽深浅。“通常在烫轻微颜色的时候,我们把这个烙铁调到300摄氏度,如果调到500摄氏度,我们烫出来的色泽就比较重了。”王延永说,通过电烙铁在麦秆上挥洒色彩递进的艺术,才能使得层次丰富而分明。
“时代变迁,大家的审美观、需求等都在发生变化,只有主动求新求变,不断探索,才能让麦秆画不被时代所淘汰。”喜欢钻研创新的王延永很早就认识到,不仅要继承传统,还要不断丰富麦秆画的内容和形式。
多年来,王延永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综合运用国画、漆画、剪纸、浮雕等艺术手法,表现地域文化特色的同时,又融入时代元素,贴合当代审美。目前,麦秆画已从最初的以文字为主的单一品种,发展为屏风、牌匾、立体浮雕麦秆画等十多个系列上百个品种。
编辑:王燕
校对:沙星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