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以陶承礼 | 送您一簇盛放了五千年的花
WBZY文博中原
2024-11-22 16:18:29
图片

华山脚下仰韶文化与燕山以北红山文化的交流撞击,成就了中国文化史总根系中一个重要直根系。庙底沟文化的玫瑰花与红山文化的龙相结合,就是中华民族的称谓——华人(花人)、龙的传人的由来。

——苏秉琦《华人·龙的传人·中国人——考古寻根记》

图片

庙底沟文化多瓣式花瓣纹彩陶盆

早期中国 陶彩萌发

中原大地是华夏文明重要的发祥地。奔流不息的黄河水,肥沃丰饶的黄土地为史前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给养,也孕育出高度发达的彩陶文明。

8000年前,中华大地上陶彩萌发,灼灼其华。先民们将所观所察、所思所想化为图像,定格在彩陶之上,成为追寻那个遥远时代的文化密码。

5000年前,庙底沟文化以彩陶为标识,在东到大海,西达甘青,南至长江,北抵阴山的广大区域,掀起了一股波澜壮阔的文化浪潮。彩陶的传播,不仅是文化的趋同、观念的整合,也构建起了文化意义上的早期中国。

图片
▲庙底沟文化彩陶器
鱼鸟花开 美绽彩陶 

彩陶是史前时代最卓越的艺术成就之一,是人类艺术史上的一块丰碑。陶工为彩陶描绘的纹样变化多彩,既取材于自然事物,也抒发自己的想象。

半坡居民的彩陶流行用直线、折线、直边三角组成的几何形图案和以鱼纹为主的象形装饰。鱼纹常绘于盆类陶器上,被研究者视为半坡居民的标志。

图片

鸟纹是庙底沟文化彩陶纹饰的重要主题之一,以侧视形象为主,以圆点、弧线等简单勾勒,双翅舒展呈飞翔姿态,由具象写实逐渐变为简化抽象。庙底沟文化鸟纹图腾延绵至今,可能是中国传统“凤鸟崇拜”的祖源。

图片

花瓣纹是庙底沟文化代表性彩陶纹饰,常以黑彩勾勒轮廓,器表留白,有的直接用黑色彩绘直接表现。尤其是留白的应用与中国传统绘画技法“知白守黑”一脉相承,画中留白,黑白互衬,运虚为实,虚实互用,别具神韵。

图片

图片

鱼鸟相融 华夏共生

鱼纹和鸟纹,作为半坡文化和庙底沟文化最鲜明的标志,在彩陶上呈现出的互动,暗含了6000年前这两个族群间关系的变化。“鱼”强“鸟”弱、“鸟”强“鱼”弱的华夏社会更替变换,在经历了血与火的考验后,最终实现了部族融合,这恰与传说时代炎黄二帝的互动相契合。

图片

而庙底沟文化所到之处,甚至影响所及,都有花卉彩陶图案的彩陶存在。彩陶是庙底沟文化的标志性内涵,也是这一文化广泛认同的基础,无疑对庙底沟文化的生成、扩张及“华族”的生成具有强大的推动力。

图片

以陶承礼 以器载道
黄河泱泱,渭水汤汤。古老的中原大地谱写了"鱼"与"鸟"碰撞交融的史诗,由此衍生出的"花"盛放在5000年前广袤的中华大地之上,从地域和文化上构建了以华夏文明为主体的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
那些绽放在彩陶上的花朵,以明喻或暗喻的意味,书写了历史,构建了认同,凝结了记忆,并深深根植于我们每个人的血脉中。
图片
何以华夏取新石器时代仰韶彩陶纹饰入器,将茶壶、茶杯、泡茶片与杜仲雄花茶聚合一礼,从文化定位、产品选材到包装设计,无不精心打磨、力求尽善尽美。礼赠挚友亲朋,致敬花开中国,绽放有你有我。

图片

千年花开 绽放掌心
5000年前绽放在陶工笔下的鱼鸟花纹,生动了仰韶先民的日常生活与生命脉络;以”花“入名的华夏民族,带着奋发向上、生生不息的民族基因,经历浮沉却永葆青春。
知来处,明去处。手握跃然掌心的文明密码,品茗论道时回望历史深处,是亘古不变的陶香悠远,是一脉相承的坚定向前。

图片▲匠心礼盒,内含一壶、二杯、一足银泡茶片、一盒茶

图片

▲紫陶手作,润泽雅致


图片

▲鱼纹、鸟纹、花纹跃然而上

 

图片


图片▲专属定制足银泡茶片,软化水质,净味提纯

图片

▲礼盒内含杜仲雄花茶,清热解毒、安神促眠、养颜美容


图片


如何拥有
  • 三门峡市博物馆文创中心

  • 三门峡庙底沟博物馆文创中心

  • 小红书@文博中原wbzy

(每周二、周四18:00-20:00直播间下单更优惠!)

图片


图片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