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高明勇丨“低空经济”如何“经济”
政邦智库
2024-11-22 14:08:19

图片

“低空经济”如何“经济”

        

高明勇 | 政邦智库理事长

凤凰网政能亮总编辑

在刚刚闭幕的第十五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简称“珠海航展”)上,“低空经济”尽显风头。今年“珠海航展”首次设立“低空经济馆”,多款重磅低空产品陆续发布,集中呈现无人机、无人船、无人汽车等无人系统的全景化展演。其间,珠海宣布组建低空经济基金群,目标规模100亿元。围绕“低空经济”的相关论坛也陆续举行

据悉,“珠海航展”是我国唯一由国务院批准举办的带飞行表演、地面装备动态演示的国际性专业航空航天展览,自1996年以来已成功举办十四届,并跻身于世界五大航展之列,而在本届航展,展馆面积和展品数量均创历史新高。


图片


近日,凤凰网政能亮、政邦智库团队在苏州、珠海等地调研时,致力于探求一个问题——“低空经济”如何行稳致远?之前,在调研成果《“低空经济”亟需“示范”》中,以苏州为例,着重提出地方政府发展“低空经济”做示范的七点启示,那么,从企业、行业角度看,在现实层面,“低空经济”如何“经济”?

作为“战略”的“低空经济”
从首次被写入国家规划,到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低空经济”正积蓄更多能量。调研时,多数人对战略层面的“低空经济”抱有乐观态度,不管是企业、产业从业者,还是政府公职人员,大多认为假以时日,未来可期。
有人认为,之所以叫“低空经济”,而不叫“低空产业”,应该是因为经济层面的业态比产业层面的业态更高级。具体来说,从公交车,到私家车,再到eVTOL,意味着每个人在单位时间里可到达的距离更远,也意味着后续的城市边界会越来越远。也有从业者指出,这一概念也说明在决策层看来,“低空经济”的行业容量足够大,这个概念足以容纳更多期待与想象力。


图片

 

作为“发展”的“低空经济”
调研现场的所见所闻,最大的体会就是“低空经济”的一些共识正在形成,不少地方政府纷纷布局,快速推进。
不少企业从业者充满期待,也清晰看到政府与企业的分工。“低空市场”产业链较长,高度细分,各地政府主要是看自身“有什么”,然后因地制宜,规划发展定位与路径,而企业则是看自己“缺什么”,如何去“补课”,二者是相互配合,要规避以前出现过的那些“拉郎配”等乱象。
就区域发展来说,“低空经济”不仅仅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也是培育新动能的重要方向。不久前,首届低空经济创新引领大会在北京丰台举办。据悉,丰台区将加快培育低空经济产业发展载体,强化重点企业支持,加强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加快建设低空经济产业园,在空间保障、场地建设、设备购置、人才引进等方面为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提供保障。
简单说,“低空经济”的主战场可能在大城市,“主力军”依然在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


作为“管理”的“低空经济”
在2024钉钉秋季钉峰会上,有低空飞行企业的负责人提出一个“务实”问题:空载人飞行,我们还缺什么?从企业角度,主要体现在八个方面:1)获得官方安全背书的,同时成本低到普通人可以接受的载人eVTOL飞行器;2)基于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全新低空空域管理系统;3)落实到省、市、县的低空空域行政管理部门;4)适用于大型eVTOL载人运行的人员资质要求和训练标准;5)用于维护低空交通运营秩序的法律法规;6)起降点、停机坪、充电桩、地面通信、导航和监视设备等基础设施;7)适用于eVTOL等智能化新型航空器的运营规则;8)经过常态化运营验证,能给与政府、民众安全信心的飞行数据。
这八个“缺少”,其实也是从管理学角度给出发展“低空经济”的解决方案建议,这些建议中有不少是需要政府部门去做的,如具体部门对接、资质界定、法律法规、基础设施建设、运营规则等。在走访时了解到,这八个方面的“期待”带有相当的普遍意义。

作为“效率”的“低空经济”

研究表明,“低空经济”行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研发周期急剧压缩、跨区域协同难、数字化人才紧缺等难题。在研发周期方面,与传统航空业动辄10年起步的研发周期相比,eVTOL企业为尽快实现商业化目标,倒逼研发不断加速;在协同方面,这类企业研发、销售等部门遍布多地,跨区域协同非常频繁;此外,“低空经济”属于新兴赛道,行业内缺乏可供借鉴的数字化标杆,大多数企业只能自己“摸着石头过河”。

这或许是“基于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全新低空空域管理系统”的另一种描述:如何创造出更符合低空经济行业特点的企业数字化转型工具?

有数据显示,截至目前,60%以上的低空经济企业都已上钉钉。6家已申请载人试航的企业中,已有沃飞长空、御风未来等4家使用钉钉;以宁德时代为代表的电池、动力、飞控、导航、机体等不同环节的低空经济产业链中,也有大量企业选择钉钉作为数字化转型平台。

确实,惟有在效率层面的提升与突破,才可能与时间赛跑。观察人士认为,基于钉钉这样的“数字化底座”系统,每个先进制造业企业在此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产业链上下游大量企业形成“数字同频共振”,是未来的大趋势。在电池、动力、飞控、导航、机体等不同环节的“低空经济”产业链条中,不少企业正借助数字化转型的契机,构建出“效率优势”。

图片

 

作为“认知”的“低空经济”

19世纪的数学家、天文学家拉普拉斯曾说,如果一个智者能知道某一刻所有自然运动的力和所有自然构成的物件的位置,假如他也能够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那么对于这智者来说没有事物会是含糊的,而未来只会像过去般出现在他面前。如何像看清过去那样看清未来,在今天的语境下就是“认知”,以及由此带来的协调与管理。

珠海航展期间,有知名商业观察人士说,以前只是听说“低空经济”,最近两个月在相关企业看了之后,“那种震撼很难形容,有些像《桃花源记》里的渔夫,到那个地方看到山有小孔,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随之,“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类似的“震撼”,也转化为一系列具体化的问题:当前“低空经济”面临最大的问题/障碍是什么,如何解决?地方政府和与企业的真实需求到底是什么?哪些是真需求,哪些是伪需求?作为新兴赛道,如何规避“旧瓶装新酒”“穿着新鞋走老路”?当然,认知不仅仅于此。也有从业者试图从商业的逻辑上去追问,除去那些特定场景的特定商业模型,无论是载人还是载货,用户的真实需求到底有多大?“低空经济”在商业场景里,也是一种生意。

而对很多民众来说,可能更关心“低空经济”对自己意味着什么,出行是否更便捷、更便宜?能否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更多的机遇?(完)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