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筑牢文学根基 造就民族复兴精神大厦
渑池融媒
2024-10-24 20:09:29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地位作用和重大使命,创造性地回答了事关文艺繁荣发展的一系列带有根本性、方向性的重大问题。讲话高屋建瓴、力重千钧,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创新发展、攀登高峰的新篇章。

10年来,广大文学工作者在讲话精神的照耀之下,牢记“国之大者”,心系民族复兴伟业,凝心聚力、砥砺奋进,满怀热忱描绘新时代伟大成就、伟大变革,推出了一批生动反映时代生活和人民精神风貌的精品力作,迎来文学事业繁荣发展的新局面。10年来,中国作协以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团结带领广大文学工作者踏上推动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出成果和出人才相结合、抓作品和抓环境相贯通,不断加强和改进文学服务引导工作,探索具有新时代特点的文学创作组织方式,着力抓好精品创作,不断加强和改进文学评奖、评论工作,紧扣“做人的工作”、加强文学人才队伍建设,主动融入现代传播格局,积极构建对外交流机制,组织力、引导力、凝聚力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去年10月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正式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这是对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的深化和升华,也是对新时代新征程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的思想引领和重大部署。今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吹响了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的奋进号角,提出了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的奋斗目标和实现路径。“任重道远须策马,风正潮平好扬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文学要紧跟日新月异的新时代、铸就星汉灿烂的新景象,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领会核心要义、准确把握实践要求,紧密结合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开辟新时代文学的辉煌未来。

2023年11月19日晚,由中国作家协会、浙江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23中国文学盛典·茅盾文学奖之夜”在浙江省桐乡市乌镇互联网国际会展中心隆重举行。图为5位获奖作家与获奖作品编辑共同上台,在镌刻有获奖书名、获奖作者、编辑姓名的书型装置上留下金色手印。中国作协供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中华文化的辉煌成就中,文学既是诸多艺术门类的内容源头,为艺术的繁荣发展提供着强大的前进动力,也是文化发展的重要标识,代表着一个时代所能达到的文化高度。从《诗经》、《楚辞》到汉赋、唐诗、宋词,从元曲到明清小说,一条波澜壮阔的文学长河,延续着中华文明的血脉,塑造着中华民族的性格和精神特质。近代以后,中国文学与民族、时代、人民的关系更加密切,从梁启超“今日欲改良群治,必自小说界革命始;欲新民,必自新小说始”到鲁迅先生“要改造国人的精神世界,首推文艺”,从热忱鼓舞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红色经典”到与改革开放同频共振的新时期文学,一代代作家始终立时代潮头、发时代先声,为中华民族的前行歌与咏、鼓与呼。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新时代文学发挥着基础性、引领性、标识性作用,使命光荣、前景广阔。

筑牢文学根基,必须推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文学精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作品。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10年来,中国作协立足新的历史方位,深刻把握新时代对文学事业提出的新要求,引导广大文学工作者不断强化历史主动精神,矢志不渝创造新经典,奋力推动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通过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等全国性文学奖项评选,发挥导向示范作用,激励精品创作。通过“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等创新性顶层设计,从创作、出版、传播的全链条整合文学资源,鼓励、帮助广大作家聚焦长篇小说创作,努力推出一批能够代表时代高度的好作品、大作品。

筑牢文学根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的需要是文艺存在的根本价值所在。”从《诗经》中的“无衣无褐,何以卒岁”到杜甫笔下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从饱受压迫的《祝福》里的“祥林嫂”、老舍笔下的“骆驼祥子”到《创业史》里的“梁生宝”、《山乡巨变》中的“邓秀梅”等新中国的建设者,从新时期文学展现无数家庭、个人的奋斗史到新时代文学描绘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生活的鲜活场景,那些铭刻在一代代读者心灵深处的辞章、形象、故事,无不来自作家对社会生活的敏锐洞察、对普通百姓的拳拳深情。“闭门觅句非诗法,只是征行自有诗。”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10年来,中国作协不断改进和提高文学创作的组织化水平,健全完善重点作品扶持、作家定点深入生活等工作机制,设立一批中国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新时代文学实践点,引导广大作家虚心做人民的学生,立足广袤祖国大地,从历史、时代、人民当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以优秀文学作品回馈时代和人民。精心打造“中国文学盛典”,持续推进“迁徙计划·从文学到影视”,创新开展“人民阅卷”,重塑文学与读者的关系,让优秀作家作品以更丰富的形态、更新颖的方式走进千家万户,以优质文学生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筑牢文学根基,必须坚定文化自信、赓续中华文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艺创作不仅要有当代生活的底蕴,而且要有文化传统的血脉。”这一重要论述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学从何处来、向何处去,为新时代文学追溯源流、辨明根脉。10年来,中国作协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大力支持相关题材文学作品的创作、出版、推广,越来越多的作家自觉融入伟大传统,在学习经典的基础上创造新经典,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造新文化。历史文化题材不断被书写、广受读者热爱,焕发出新的光彩。以民族史诗《江格尔》为背景的长篇小说《本巴》荣获茅盾文学奖;“90后”作家海漄荣获雨果奖的《时空画师》,正是对北宋画家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的文学性重构。“网文出海”规模宏大、成效显著,中国传统文化题材作品尤其受到海外读者热捧,成为令人瞩目的文化现象。文化自信使中国文学更富魅力,中国文学也正在以自己的创造,不断巩固中华文化的主体性,“文学中国”、“诗意中国”有力彰显中华文化的魅力,赋予中华文化新的时代表达,进一步筑牢了文化自信的根基。

来源:求是网

声明:本作品系渑池县融媒体中心原创,欢迎转载,请注明来源。

记者走基层•美丽乡村行丨河南渑池:十万亩红叶引领文旅新篇章

省财政厅调研组到仰韶酒业调研

3179

总策划:马   平     策   划:李  新     审   核:王   娟

统   筹:韩   鹏     编   辑:梅  宁     校   对:李丽丽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