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不按时吃饭、饥一顿饱一顿,胃病在年轻人中越来越普遍
胃不舒服?来粒胃药吧~
很多人家中药箱里也常备这种“万能药”——拉唑类药物。
拉唑类药物,也就是质子泵抑制剂(PPIs),抑酸作用强大而持久,广泛用于治疗急慢性消化系统酸相关性疾病。包括胃食管反流病、卓-艾综合征、消化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及相关疾病,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以及预防和治疗应激性胃黏膜病变等。常见的质子泵抑制剂有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艾司奥美拉唑、艾普拉唑等。
虽是常备药,长期服用也有潜在危险
1.骨质疏松、骨折
因为钙主要以离子状态在小肠中被吸收,酸性环境可促进钙的吸收,故胃内长期处于低酸环境,可造成钙吸收不良,引起低钙血症,长期使用PPIs增加骨质疏松、骨折的风险。
2.铁缺乏
三价铁离子需要还原为二价铁离子才容易被人体吸收。长期使用PPIs抑制胃酸分泌,影响铁的吸收。
3.维生素B12缺乏
胃酸可将维生素B12从食物中的维生素B12-蛋白结合状态释放出来,到达回肠末端被吸收。胃酸长期被抑制,影响食物中维生素B12的吸收。
4.低镁血症
低镁血症可导致手足抽搐、心律失常和癫痫发作等严重的不良事件。目前尚不明确长期使用PPIs导致低镁血症的机制;可能长期使用PPIs会造成肠道内镁吸收发生变化。
5.感染风险增加
质子泵抑制剂的抑酸作用会导致胃肠道pH升高,肠道病原菌的感染风险增加,比如肠道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感染。长期使用PPIs会导致上消化道细菌的定植增多,致病菌可能被误吸入肺内从而致肺炎的发生。
尽管质子泵抑制剂在临床常用且安全性较高,但还是建议在医师或药师指导下服用;在关注药物适应症和用法用量的同时,也应警惕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