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最好的家庭教育:爸爸不缺席,妈妈不焦虑
虎妈育儿堂
2024-09-21 11:08:25
#创作挑战赛五期#在古代,有 “养不教,父之过” 的说法,然而在当今时代,我们似乎正逐渐陷入 “父亲教育缺失” 的泥沼之中。



image


回顾原始社会,父亲会带着孩子出门打猎,引领孩子去探索广阔的世界。但如今的情况却截然不同,父亲在家庭中未能承担起应有的重要角色,在家庭关系中宛如一个若有若无的影子。对于母亲和孩子而言,父亲时常处于缺席状态;而对于部分父亲来说,家庭甚至仅仅是一个供其休息的旅馆罢了。


一、针对父亲的研究


多项调查研究都反映出了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缺失现状。针对北京 3 - 6 岁幼儿父亲的调查表明,高达 80% 的父亲认为自己工作繁忙,没有时间与孩子进行交流互动。在天津市对 1054 人的调查中发现,超过一半的家庭存在子女教育中父亲 “缺位” 的情况,母亲成为了子女教育的绝对核心。

2008 年,中日韩美四国研究者的研究成果显示,即便在正常家庭中,父亲也已经与孩子渐行渐远。在中国,高中生将父亲列为第六倾诉对象,排在同性朋友、母亲、异性朋友、兄弟姐妹、网友之后;其他三国的高中生也仅仅将父亲视为第五倾诉对象。无论是在情感给予、陪伴成长、尊重理解、亲密互动还是问题解决等方面,父亲为孩子提供的支持都十分有限。这一系列的数据都充分说明,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亲并没有履行好应尽的责任。


焦虑的妈妈如影随形


在中国式家庭中,常常出现这样的 “祸不单行” 现象:孩子不仅面临着父亲的缺席,还会有一个焦虑的母亲相伴。当丈夫主动或者被动地在家庭中隐身,婚姻关系变得不稳定,母亲对婚姻和丈夫的依赖就会逐渐减弱。


image


此时,母亲往往会将情感寄托转移到孩子身上,毕竟亲子之间有着血浓于水的牢固联系,是最为安全可靠的情感寄托之所。然而,独自奋斗的母亲难以摆脱孤独感和不安全感的困扰,不知不觉中,家庭就变成了她痛苦的工作场所。母亲们会用令人窒息的爱和过度的焦虑将孩子紧紧包裹,导致孩子与母亲之间形成过度依赖的关系。

如此一来,孩子更多地生活在母亲的世界里,而难以感受到父亲的影响。随之而来的是夫妻情感、亲子关系以及孩子教育等诸多问题的涌现。


失控的孩子


孩子教育问题的背后,往往隐藏着夫妻之间的矛盾。一个在家庭中被疏离的丈夫,无法真正回归家庭,其背后必然有一个寂寞孤独的女人。表面上看这是亲子问题,实则是夫妻情感出现了问题。母亲将本应由丈夫承担的焦虑和情感需求,全部投射到了孩子身上。孩子在这种复杂的情绪环境中,如同困兽一般,内心压抑、挣扎,有时会表现出暴虐的情绪,有时又会伪装自己的真实感受。

有些孩子会过早地承担起成人的角色,成为家里的 “小大人”,而他们内心未成熟的部分被紧紧包裹起来,以各种身心疾病的形式表现出来;还有些孩子会一直停留在 “永远做妈妈的好孩子” 的状态,拒绝成长,依赖心理严重,无法正常地探索和融入社会。不过,当孩子开始出现失控行为时,“缺失的父亲、焦虑的母亲、失控的孩子” 这种组合又会使得家庭系统达到一种病态的平衡。


由于教育孩子的矛盾升级为家庭的主要矛盾,许多其他问题被掩盖了起来,从而使婚姻得以维持。但这种婚姻显然缺乏活力、弹性和生命力。这种现象背后隐藏着深层次的家庭问题,即当问题出现后,夫妻之间无法进行良性的沟通和发展。男人选择用工作来逃避问题,女人则通过照顾孩子来掩盖问题,这些行为看似填满了夫妻之间的嫌隙。


image


表面上看,男人变成了工作狂,女人则沉溺于对孩子的关爱之中。双方都理直气壮地拒绝处理夫妻之间的矛盾,而更喜欢拿孩子说事,因为以孩子为借口显得更加冠冕堂皇 —— 孩子是脆弱的,你可以忽视我,但不能忽视孩子。但实际上,每个人最难以忍受的是自己被他人忽视或蔑视。


从女性的视角来看,很容易简单地认为男人缺乏基本的责任心,甚至将男人贬低到动物的层面。因为男人没有履行父亲的责任,导致孩子得不到应有的照顾,进而出现各种问题。许多母亲都会抱怨:“你们这些男人知道不知道我有多么辛苦?” 而男人也会回应说:“我养家也很辛苦!” 双方都在抱怨对方不能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都觉得对方不理解自己,于是就更不愿意去理解对方,从而陷入恶性循环。其实我们应该以更加平和的心态看待问题,而不是简单地进行否定和批判,因为批判往往只会带来对方的反击,即使对方真的有错,也会为了维护面子而进行反抗。那么我们不妨深入思考一下:一个男人为什么无法履行父亲的角色?难道仅仅是因为工作太忙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一)男人害怕担当父亲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男人的成长需要一个重要的契机,那就是摆脱对母亲的依恋。而这个摆脱的过程对男人来说是痛苦且焦虑的。因此,在潜意识里,男人对于孩子的诞生总是怀着复杂的情感,既有期待又有恐惧。男人一旦步入婚姻并有了孩子,童年时期的焦虑和分离的痛苦就会再次浮现,他们会担心妻子有了孩子后,自己又要面临分离的局面。男人是矛盾的动物,他们既渴望得到女人独一无二的爱,又害怕被爱束缚失去自由;既希望有子嗣继承血脉,又担心孩子的出生会让自己失去妻子的爱。


(二)被冷落的父亲


许多母亲在有了孩子之后,会本能地将孩子放在首位。例如,孩子睡在夫妻中间甚至夫妻开始分房睡,使得婚姻关系退居亲子关系之后。对于一些丈夫来说,孩子的出生仿佛让他们失去了妻子。在亲子关系中,母亲与孩子的关系往往更加亲密,本就不太稳固的父子关系就会进一步被挤压,父亲在家庭中的地位也就进一步边缘化。那些没有很快进入父亲角色的丈夫,往往会遭到早已进入母亲角色的妻子的不理解和责备,从而更加想要逃离家庭。在家庭中被冷落的父亲,自然很难有热情参与到育儿过程中。


(三)传统观念导致男人远离孩子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家长制占据主导地位。父亲与孩子之间的关系,除了血缘亲情之外,还存在着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即 “父为子纲” 的上下级关系。有些父亲会不自觉地提醒自己要保持威严,不能与孩子过于亲近。



image



中国这几代的男人和女人都不太懂得如何处理情感问题,这是中国社会面临的最大危机之一。男人把生活的焦虑投射到工作上,女人把焦虑投射到孩子上,这都是无法妥善处理自身情绪状态的表现。父亲的缺席可能会导致孩子出现问题,但这绝不仅仅是男人的问题,如果简单地将责任归咎于男人,只会造成社会中男女之间的相互仇视、孤立和怨气,进而使孩子与父亲的距离越来越远。


面对这样的局面,我们可以尝试以下方法来改善:


(一)重新把婚姻关系放在家庭关系的首位


在家庭中,你最应该亲密的人是你的妻子或丈夫。把孩子从你们的爱床中间移开,或者放在你们的旁边;无论工作多么繁忙,都要为夫妻两人留出单独的时间和空间,比如一起去看场电影、吃顿大餐或者出去旅游等。有些话、有些感受只有在两人单独相处时才会自然地表达出来、真切地感受到。要让孩子知道,爸爸最爱的人是妈妈,妈妈最爱的人是爸爸,然后爸爸妈妈再一起爱孩子。这样做不仅不是自私的表现,而且也不用担心会减少对孩子的爱。当男性回归丈夫的身份后,反而会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


(二)尊重丈夫的育儿理念和方式


女性由于天然的优势,往往会较早地进入母亲的角色,并且对育儿问题更加关注,会学习大量的育儿知识。但这有时也会带来一个副作用,那就是对丈夫的育儿方式不认可,认为不科学、会伤害孩子。在这种焦虑的驱动下,母亲往往会当着孩子的面批评和纠正丈夫。被批评的父亲会产生深深的挫败感和愤怒,久而久之,育儿的积极性和热情就会被打击,逐渐产生一种 “反正我做什么都不好,都要被你说,那我就不做了” 的想法。其实,无论丈夫的育儿方式如何(只要不过分),哪怕只是表达方式与母亲不同,其中都包含了父亲对孩子的爱。当我们制止时,实际上也切断了父子 / 父女之间爱的传递。夫妻之间对于育儿方式的不同看法,可以在双方都没有情绪的时候进行分享,让对方了解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这也是婚姻中非常重要的一步。重点在于分享,而不是要求对方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做。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