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周总理与林县
桃李芳菲(李鑫)
2024-09-14 16:07:48
 #创作挑战赛五期# 
                    周总理与林县
                          李鑫

                        前 言
       我是在安阳出生的,对于安阳始终有一种特殊的情怀,尽管已离开安阳多年,但是对安阳的风土人情并不陌生。在安阳、在林州,有两件大事与我们敬爱的周总理有着很深的渊源,一件事是举世瞩目的红旗渠建设,另外一件事就是挽救了无数林县人生命的食管癌防治。这次随着河南省杂文学会来到林州采风,在乘车前往红旗渠参观时,我们路过了林州市食管癌医院,我的目光一直在追看着这座在周总理的关怀下组建起来的医院。在查阅大量的史料和书籍的过程中,愈来愈让我深深地感到,是周总理对林县的关怀,泽惠了世世代代的林县人民。

                     总理的关怀
      周恩来,一个让无数中国人民都感到温暖的名字,一个让无数中国人民敬仰和爱戴的人民总理。他的温暖如春风化雨,总是出现在人民最需要他的地方。他的关怀如一轮明月,总能照亮人们前进的道路。他胸怀宽广,祖国的山河江海都在他心中流淌。他情怀至深,常忧民间疾苦一枝一叶总关情。他旰衣宵食、爱民如子,林县,也是周恩来总理关心备至的地方。         
        1957年11月,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在北京召开山区生产座谈会,时年29岁的杨贵作为河南省推荐的山区代表参加了会议,他说,林县有“三不通”:水不通、路不通、食管不通——食管癌特别多。杨贵的发言被会议简报收录,引起了周总理的注意。在总理“攻克食管癌”的指示下,中国医学科学院日坛医院(现中国医学科学肿瘤医院)主要负责人前往林县正式启动食管癌的初步调查。在周总理的办公室里,存放着一张食管癌高发区的发病分布图。针对河南省林县食管癌的调查和防治问题,他几次深夜会见医务人员,详细了解情况,询问林县人民的生活习惯以及河流、山脉等地理环境同发病的关系,还要看生物标本,要医生搞一个说明林县食管癌分布情况的沙盘。在周总理的关怀下,除了建设红旗渠外,这场对抗食管癌的战争同样气壮山河,为了更好地完成总理的指示,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等机构的专家——他们被林县人称为“北京医疗队”,多次来到林县,研究林县食管癌高发的原因。听了医疗专家的汇报后,周总理决定给安阳地区提供相应的治疗设备,并指示由中国医科院向安阳市肿瘤医院赠送了一台当时世界最先进的加拿大产钴60治疗机,这台治疗机在安阳市肿瘤疾病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要知道在上世纪中后期,地市级医院根本不可能拥有这样先进的医疗设备,如今,这台饱含周总理关怀和爱护的机器放在安阳市肿瘤医院展览馆,向无数参观者“诉说”着辉煌的过去。
      60余年来,先后有380余名北京医疗队员来到林州,开展食管癌综合防治研究工作,并从诊疗技术、设备设施、科室组建、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帮扶。在“北京医疗队”的帮助下,林县建立起县、乡、村三级防癌网络,形成了政府主导、专家引路和群众参与的局面,他们通过在当地培养医疗技术人员,也留下了一支“不走的医疗队”。
      林县曾有个“喉咽祠”,是食管癌患者祈祷康复的专门庙宇,但求神拜佛改变不了林县人仿佛被“诅咒”的命运,只有党和国家的关怀,有医疗技术的发展才能挽救和延长患者的生命。从1972年至今,美国、日本、荷兰、加拿大、伊朗等国,以及香港地区的数百名肿瘤专家到林县(林州)考察交流。很多国家的医疗单位与林县食管癌肿瘤医院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几十年来坚持不懈的防癌治癌工作,从当年的林县到如今的林州,食道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大幅下降,从20世纪70年代的发病率、死亡率十万分之二百左右,降低到现在的不足一百,其中大部分还是早期患者,大大延长了患者的生命。如今,在这个“红旗渠之乡”,食管癌防治的战争仍在继续。而无论成败如何,总理当初对林县防治食管癌的指示和关怀,对于中国对抗癌症的道路选择,都是一笔难得的遗产。


                    总理与杨贵
      在一次全国性会议上,杨贵参加了会议,轮到杨贵发言时,他以“一担水要了一条命”为例,以自己三年来对林县的充分了解和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做了大会发言,他的发言打动了所有在场的人。会后,周总理安排专人到会场访问了杨贵。也就是在这次会议上,林县还获得了由周恩来总理签发的国务院奖状。1957年冬、1958年春,全国掀起兴修农田水利建设高潮,近1亿人参加了兴修农田水利工程的工作。林县人“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口号,就是此时提出来的。周恩来总理一直关注着红旗渠,关注着杨贵,在庐山会议上,周总理还专门问到林县的情况,总理认为修红旗渠是件好事。这是周总理第二次专门了解林县的情况。红旗渠的修建,首先就是要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除了林县用地方财政拨款、自行筹款等方式解决建设费用外,1963年12月,在周总理、李先念等国家领导人的大力支持下,红旗渠工程纳入国家基本建设项目,国家拨款也逐步到位。杨贵到北京人民大会堂开会,周总理见到杨贵,又关切地询问红旗渠的引水问题,这更使杨贵更增添了无穷的力量。还是周总理,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曾派人邀请杨贵到天安门参加国庆观礼。 1967年8月8日,周总理看到有关人员反映杨贵政治和生活困境的联名信后作出重要指示,杨贵得知总理对自己的关怀和保护后,顿时泪如泉涌。总理对杨贵可以说是爱护备至,1973年8月28日,经周总理亲自提名,杨贵当选为党的第十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在同年11月16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周总理再次亲自提名,派杨贵到公安部协助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公安部长的华国锋的工作。红旗渠的成就举世瞩目,杨贵甚至被称为“红旗渠之父”,如果说修建红旗渠是杨贵下了“敢为天下先”的决心,但杨贵也曾满怀感念地说:“如果没有总理关怀,不是先念同志撑腰,红旗渠能不能修成,何时修成,还很难说呢!”


                    总理与红旗渠
       如果说总理对杨贵的关怀是爱才惜才,那么,周总理对修建红旗渠更是给予了鲜明的肯定和支持。可以说,没有总理的高瞻远瞩,红旗渠也不会有今天这样高的知名度。
        1964年12月1日,全国大寨式农业典型展览在北京农展馆展出。展出之前的10月30日,周恩来总理、朱德委员长等国家领导人参观展览。参观时,周总理指示:红旗渠要制作沙盘,看起来才直观,林县要加强宣传。1968年7月15日,周恩来总理在一次关于外事工作的谈话中说:第三世界国家的朋友来访,要让他们多看看红旗渠是如何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的。1970年12月,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外宾时,自豪地告诉国际友人:“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1971年7月,在一次全国性的会议上,周总理接见参会代表。他建议大会组织代表看看《红旗渠》这部纪录片,还要求大家多为宣传红旗渠努力。他说,红旗渠是人工天河,是英雄的林县人民用两只手修成的。林县人民是勤劳的、艰苦的,他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用10年时间修成了中外闻名的红旗渠,工程很艰巨。之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媒体纷纷发表消息或影评,把红旗渠和电影《红旗渠》介绍给读者。1974年2月,赞比亚总统卡翁达访华,周总理特意安排李先念副总理陪同卡翁达总统来红旗渠参观。同年4月,影响世界历史的联合国大会第六次特别会议在美国纽约召开。周总理亲自选定了《红旗渠》等10部电影纪录片到联合国放映,从此,红旗渠的成就震撼世界。美联社还为此专门发表了高度评论。
       修建红旗渠,不仅解决了林县人的吃水用水问题,也缓解了林县人因为水质不好导致食管癌高发的问题。红旗渠是在特定的环境下,由一群特殊材料做成的人完成的浩大工程,是在像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这样信仰坚定、心底无私的共产党人领导下开创出来的人间奇迹。时间的巨轮滚滚向前,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在红旗渠精神的激励下,接续奋斗,不断创造新的发展奇迹。有这样一段话:信仰的火种一旦播下,必将汇成普照大地的光焰,照亮一代代人前行的道路。人生大事,莫重于生死,但总有这么一群人,愿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大部分人是因为看见才相信,而共产党人是因为相信,最终看见······

                       后 记
       恩来,这个名字的解释是“恩惠降临”,我们无法一一细数周恩来总理为这个国家作出的贡献,但是在所有国人心中,他是集聚了这个民族无数优良品德的化身,是一个纯粹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一个真正的救苦救难的共产党人。在病危时刻,他强忍身体的病痛吟唱起的是《国际歌》。 他像一束光,照亮了所有国人的心灵,军旅作家乔良曾这样写道:“他完美得在他的头衔前面根本无需加上自己的姓氏。只要这个世界还崇尚良知,只要这个世界还期待抚慰,只要这个世界还谈论真诚,只要这个世界还仰望高贵,只要这个世界还需要一颗更干净的心灵,人们就会想起这个人,就会念他的名字:周恩来!”48年前,这个令无数人敬爱的人走了,这个纯粹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走的时候没有留下任何个人财产,只留下一个充满希望的中国,留下十里长街百万群众的洒泪送别,以及后世人民永远的缅怀,总理对林县的恩情也永远铭刻在人民心中。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