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寒露丨凝玉花上露,清影入晚秋
三农头条
2024-10-08 10:43:09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7个节气,通常在每年的10月8日或9日,这时天气逐渐转冷,露水增多且气温降低,形成“寒露”。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寒露与白露相似,但气温更低,标志着秋季已进入深秋阶段。

+ + + + + + + + + + + 

寒露三候

古人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判断寒露是否来到。

一候鸿雁来宾

气温渐凉,鸿雁也受不了。它们会排成人字形或一字形,大举南迁过冬。

二候雀入大水为蛤

深秋天寒,雀鸟们都不见了。但海边会出现很多蛤蜊,条纹颜色和雀鸟很像。古人们便认为是雀鸟入水,化为了蛤蜊。

三候 菊有黄华

深秋盛开的花,明黄的菊最为耀眼。寒露时节,菊花渐渐开放,明黄的颜色,给深秋添了一抹斑斓。

+ + + + + 

炎热的夏季,让我们的身体消耗了太多的津液,食欲差、进食少、生冷多、元气损耗大。随着自然界进入“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人体脏腑也随之变化,代谢减缓,体力消耗减少,摄入的营养物质也更容易被吸收和蓄藏,所以养生保健格外重要。

✦  +

+

养生小贴士

✦+

+

做好三事

The 24 Solar Terms

饮食“酸甘润”——滋阴润肺解秋燥

仲秋,气候干燥,汗液蒸发快,人体容易缺失水分,皮肤干燥、口干咽燥随之而来。

中医学认为,五味中的酸、甘可化阴生津。因此,秋季适宜多吃雪梨、蜂蜜、银耳、百合、莲子、花生、黑芝麻等食品,以养阴、生津、润燥,缓解人体干燥症状。

护住脚——保护第二心脏

古人云: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

脚是人体的第二心脏,一旦受寒,病从脚起。

深秋时节,不要贪凉,穿厚袜、穿棉拖,晚上用热水泡脚,舒筋活血,温暖全身。暖脚之外,肩颈、腰背,都要注意保暖。

添衣裳——深秋到了,不宜秋冻

俗话说:春捂秋冻。面对秋寒,很多人还坚持这套老办法。

“秋冻”是指初秋时节,暑热未消时,气温还偏高,气温变化平缓,此时,少穿点衣服,使身体略感凉意,适当“冻一冻”是有益健康的。

可寒露时节,已经进入深秋了,气温大幅下降,此时还一味”秋冻“,会冻出病来,特别是对于体弱的老年人来说。

寒露来了,防寒保暖才能不生病。

✦+

+

不做三事

The 24 Solar Terms

不喝凉茶——加重秋燥

夏天喝些凉茶,会有很好的败火清热、滋阴补阳的作用,和夏天不同,秋天人们上火主要是因为气阴两虚或气不化阴,而喝凉茶则会加重“秋燥”的症状,耗气伤阴。

建议寒露时节,冲泡饮用枸杞子、麦冬等有滋阴清热功效的中草药。

不要焦虑——静心安神度秋天

秋天,季节性抑郁很常见,静心安神很重要。

当出现紧张、抑郁、激动时,及时调整,看一些欢乐的视频,吃一些秋日的美好食物,让心情放松下来。

此外,还可以吃一些小米、莲子、桂圆等静心安神的食物。

不要熬夜——损耗精血要不得

俗话说:一日熬夜,百日不复。晚上休息不好,对健康影响巨大。

特别是寒露时节,规律的作息习惯有利养阴,因为睡眠不足容易损耗阴血。因此,睡好觉、避免熬夜要常记心头。

✦  +

+

寒露习俗

秋雾弥漫:寒露时节,早晨容易出现轻纱般的秋雾,给大地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景色朦胧而富有诗意。

赏红叶:随着气温的下降,枫叶、银杏等树木的叶子逐渐变色,成为深秋最亮丽的风景线。许多地方会举办红叶节,吸引游客前来观赏。

吃秋蟹:在江南地区,寒露时节正是大闸蟹最为肥美的时候,人们有吃蟹赏菊的习俗,享受这一季的味蕾盛宴。

登高望远:古人有“重阳登高”的习俗,寒露时节接近重阳节,登高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在秋高气爽中放松心情,领略大自然的壮丽景色。

寒露已至,温暖犹在,

愿大家内心充盈着迸发的暖意,

奔向美好又明亮的远方!

编辑:王润楠

责编:徐菁 王润楠

主编:杨公元

监审:宋锦峰

参考:人民日报、诗词世界、小红书等

部分素材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免责声明:本文由顶端号作者上传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顶端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如文章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反映情况属实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