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刘刚:以应用为牵引加快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河南日报
2024-11-15 14:13:36

  □刘刚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进入21世纪,全球科技创新越来越聚焦人工智能,成为引领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引擎。人工智能属于通用目的技术,通过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能够带动经济社会的长期发展。以应用需求为牵引,通过场景创新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是加快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战略重心和方向。

2微信图片_20241115073742.jpg

  深刻把握人工智能的基本内涵

  1956年,在达特茅斯会议上,人工智能概念被首次提出。20世纪70年代,空间技术、能源技术和人工智能被称为世界三大尖端技术。进入21世纪,随着高性能计算机的发展和深度学习理论的突破,人工智能步入新一代人工智能(AI2.0)发展阶段。产业界尤其是以谷歌、脸书和百度为代表的互联网超级平台在深度学习领域的战略布局,加快了人工智能产业化步伐。2016年,谷歌AIphaGo战胜韩国围棋世界冠军李世石,产业界广泛认识到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商业价值,研发投入持续增加。2022年11月,OpenAI发布ChatGPT,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进入人们的视野,使人们看到了通用人工智能(AGI)的火花。2024年2月15日,OpenAI发布人工智能文生视频大模型Sora,进一步震惊了世界。

  准确把握人工智能的科学内涵,是制定和实施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的前提和基础。首先,新一代人工智能是基于网络空间与物理和社会空间互动产生的数据智能,这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潘云鹤在2016年提出的。作为关键要素,数据是网络空间的所有存在物,是对物理和社会空间人与人、人与物和物与物关系的映射。依靠数据、算法和算力,人工智能能够通过网络空间优化和控制物理和社会空间。与数据智能直接相关的两个概念是信息物理系统(CPS)和数字孪生(DT)。

  其次,人工智能属于通用目的技术。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根本驱动力,但是能够带动经济长期增长的常常是若干关键技术,即通用目的技术。学者Bresnahan和Trajtenberg在1995年指出,通用目的技术是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引擎。他们认为,通用目的技术具有三个方面的特征:一是应用领域的广泛性;二是动态演进性,即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不断改进和成本持续下降;三是互补性创新,通用目的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不仅能够提高应用部门的效率,而且通过正反馈能够促进技术本身的进步。与一般技术相区别,通用目的技术通过在经济社会中的广泛应用,能够带来经济长期增长。

  最后,人工智能是具有基础设施性质的复杂技术体系。学者SimoneVannuccini和EkaterinaPrytkova在2021年提出,通用目的技术(GPTs)所指的普遍性与现代人工智能所展示的普遍性存在本质差异,人工智能本质上属于具有基础设施性质的大型技术系统(LTS)。人工智能包括两个技术体系:基础软硬件和垂直业务软硬件技术体系。其中,基础软硬件技术体系是包括互联网、物联网、5G、区块链和关键硬件在内的复杂技术体系,是人工智能整体技术体系的架构者。垂直领域软硬件技术体系则是人工智能在具体产业应用中形成的技术体系。

  综合起来看,第一个定义明确了人工智能与前三次工业革命的通用目的技术的区别,是基于网络空间发展的数据智能。第二个界定把人工智能与一般技术创新区别开来,是具有广泛应用前景、能够带动经济长期发展的关键技术。第三个界定则强调人工智能技术的复杂性,不是单一技术,而是复杂技术体系。尤其是人工智能基础软硬件技术体系,具有基础设施性质。

  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关键动力和机制

  作为通用目的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商业化形成人工智能产业。人工智能产业包括核心产业部门和融合产业部门,前者指的是人工智能产业化,后者则是指产业智能化。以应用为牵引,核心和融合产业部门的良性互动是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基本动力。

  人工智能产业化形成核心产业部门,产出数据、算法和算力关键要素。传统产业的智能化则是通过投入数据、算法和算力关键要素提高生产效率。只有在融合产业部门运用人工智能提高生产效率的条件下,才能为核心产业部门创造收益。因而,应用需求是牵引核心和融合产业部门良性互动的关键动因。

  从前沿实践看,以应用为牵引带动核心和融合产业部门的良性互动,是先进地区发展人工智能产业的成功经验。应用牵引来自应用场景开放,即传统产业的智能化。尤其是对后发地区而言,从先进地区引进人工智能技术,推动人工智能和现有产业结合,能够带动区域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一般而言,新型创新区是通过应用场景开放引进和集聚人工智能科技创新资源的空间载体。新型创新区是数字和人工智能产业聚焦区。与传统的工业园区和高科技园区不同,新型创新区大都位于商务和生活配套完善、环境优越、人才和科创资源密集的城市中心区和次中心区。

  新型创新区的形成和发展依赖所谓的“锚机构”,即平台及其主导的创新生态。从产业发展的视角看,平台包括两类:一类是头部科技企业,另一类是公共创新平台。无论是企业还是公共创新平台,都是网络空间搭建的主导者。围绕“锚机构”,平台、中小企业、大学、科研院所、投资者和其他组织组成富有活力的创新生态,共同推动人工智能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

  平台及其主导的产业创新生态主要负责基础软硬件技术体系的构建。同时,平台及其主导的创新生态通过推动人工智能和传统产业融合,构建垂直领域软硬件技术体系。两个技术体系的交叉融合和相互支撑不仅推动产业智能化,而且进一步带动人工智能产业化。

  另外,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是发展人工智能产业的重要机制。实现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关键是实现科创体系、产业体系和教育体系“三位一体”战略布局。

  加快推动河南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战略重点和方向

  河南地处沿海开放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接合部,是中国经济由东向西梯次推进发展的中间地带,产业体系完备,人力资源充裕,是国家工业、农业和人口大省。近年来,河南通过高效配置科技力量和创新资源,推动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其中,发展人工智能产业是河南重点布局的战略方向。

  河南立足省内创新资源,积极引进省外科技创新和产业资源,初步建立了人工智能产业链。近年来,郑州市以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为引领,围绕人工智能软件、硬件、算力和大模型,加速优势企业集聚,形成了包括超聚变、昆仑、阿帕斯、浪潮、紫光和数字马力在内超过100家人工智能企业,产业规模超过200亿元。

  从实际出发,河南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战略重点是,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以应用为牵引带动人工智能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河南工业门类齐全,41个行业大类河南有40个。经过多年的努力,河南构建了包括7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和28条优势产业链在内的现代化产业体系。7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包括新型材料产业集群、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先进装备产业集群、现代医药产业集群、现代食品产业集群和现代轻纺产业集群。制定“人工智能+”和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行动计划,加快以产业智能化实现经济转型升级,是河南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

  同时,作为人口大省和教育大省,河南通过人工智能赋能加快发展智慧交通、智慧城市、智慧物流、智慧医疗和智慧教育,在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痛点”问题过程中创造出的刚性需求是促进河南产业创新的重要驱动力。在未来发展中,通过制定和实施全面智能化战略,不仅能够引领河南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而且能够助力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从发展趋势看,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上,河南应紧紧抓住产业智能化过程中的应用需求牵引,选择若干重点领域,通过应用场景开放,引进和集聚科技创新资源,实现核心产业部门和融合产业部门的良性互动。其中,新型创新区的规划建设、平台及其主导的创新生态和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的培育,是河南发展人工智能产业的战略支撑。

  (作者系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教授、博士生导师)

微信图片_20240405122712.jpg

编辑: 马亮亮
热评
暂无评论,去APP抢占沙发吧